- 我的跨界人生(第二卷):講述51位跨界人士的故事
- 跨界俱樂部
- 3679字
- 2020-11-28 16:55:46
跨界是自我超越的旅程
周明霞

跨界關鍵詞
記者 北漂 傳媒公司 小舟私董會
一、媒體人初成長
我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后又去人民大學進修過兩年新聞學,在傳媒大學進修過一段時間后,開啟了北漂的記者生涯。后來的我做過各種媒體記者,如新浪房地產網、《財經人物》雜志、國航《空中新聞》、CCTV-10等,最后發現自己最喜歡做的是人物訪談節目,所以就努力應聘到楊瀾的陽光衛視《百年婚戀》欄目組做實習生,希望能夠學到制作人物訪談電視節目的精髓。還曾與內蒙古北方新報合辦欄目《小舟視點——內蒙古人在北京》,采訪在京的內蒙古名人們。北漂了幾年,頂著記者的“光環”,奔波于北京各大新聞發布會及各種商務活動,長了見識,積累了一些經驗,住過地下室,曾經混到沒有錢吃飯,帶著一些烏托邦的理想,沒有任何成就地回到了家鄉呼和浩特結婚成家,這就是所謂的積淀吧。
向楊瀾學習做一個屬于自己的工作室是我最初的夢想。小舟傳媒創業的起心動念源于2011年的秋季,我最喜歡的季節,當時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夠過上自由的生活,可以穿著拖鞋上下班,可以實現心中的傳媒理想,在呼和浩特一棟小區居民樓我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當時老公問:“你打算如何賺錢?”我說:“這是我的理想,你說錢太俗了!”然后就開始了從傳媒人到商人的大蛻變,好多時候和自己過不去,怕忘了真實的自己。
我在從商的道路上碰得頭破血流,一度很迷茫找不到方向,和內蒙古電視臺合作制作的《小舟視點》節目,因為經營不善,也沒有持續下去。第一個員工是我老弟,第一個節目贊助商是我老公。一人鬧革命,全家齊上崗,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喜憂參半地奔波在創業的路上。有時候也不相信自己,到底還能不能做成事情,后來小舟傳媒和自治區青聯以及北方新報合作了《草原上的年輕人》欄目,有幸采訪到了很多創業者,讓我聽到了商業模式這些字眼,明白了自己太欠缺商科教育,然后又開始參加各種商業培訓班。慢慢地明白了我是在做一個小公司,這里不光承載我的理想,還有其他人的生活。在呼和浩特市,有幾個追夢的年輕人,正在建造自己的精神港灣“小舟傳媒”。人活著是為了追求生命的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最大化,重要的是找到這種追求的合適方式和載體。小舟傳媒就是我們不斷反求諸己,超越自我的內圣道場。
二、草原商道部落綻放
2012年4月25日,草原商道部落啟動儀式在呼和浩特舉辦,小舟傳媒作為正和島內蒙古合作伙伴,它開啟了我激情燃燒的奮斗歲月。正和島要做企業家的云部落,我們為內蒙古的企業家打造了一個區域性的部落“草原商道部落”,我們開始邀請內蒙古企業家登錄正和島,溝通、解釋、推廣、“十二盟市正和宴”在每一個盟市做一場活動便成立一個秘書(辦事)處,讓正和精神更精準地落地。
我們和正和島的拓荒者島親共同成長,我們一起參加“六一開島”儀式,一起了解移動互聯網的價值。“草原商道部落”島親陸續升溫,兩會沙龍、島鄰互訪、老牛夜話、內蒙古優蘭匯成立,新三板上市培訓、私人董事會等務實交流,各種線上線下活動的互動,讓島親們開始締結信任、學習成長,商業互助。2012年初冬,內蒙古赤峰遭受雪災,全國島親愛心捐助,正和價值再一次突顯。全國島親在很短的時間內匯集捐款60萬元購買愛心羊肉,幫助受災牧民解困。
在2012年的正和島新年家宴上,小舟傳媒團隊榮獲正和島頒發的“擺渡者”獎。我們和全國合作伙伴一起分享、一起學習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老師的正和使命,一種匯集正能量,向著陽光生長的激情在心中涌動,成長的步伐猶如麥苗拔節的聲音。我們堅信,每個人都追尋真、善、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芳草地,而我們就是要激發創業者群體這種正向的價值觀,傳遞正能量。
2013年8月17日,內蒙古正和島島鄰機構正式成立,草原商道部落已匯集100多位企業家精英。達沃斯、博鰲論壇,綠公司年會、慈善晚宴、六一島鄰大會、新年家宴、兩會沙龍、主席團江浙滬行、上海資源整合等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都有來自“草原商道部落”島親的身影。他們發揮內蒙古人的熱情樸實和各地島親踴躍互動,積極交流,學習上進,取長補短。呼和浩特市工商聯還為小舟傳媒頒發了“推動內蒙古企業家移動互聯網商務社交獎”。
我們關注那些在奮斗路上的草原商道部落同仁,他們的思想與精神是指引我們找到他們的路標,他們說面對困境要有春天般的心態,要把目標刻在鋼板上,要把煩惱寫在沙灘上。這些肺腑之言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財富的顯赫與權力的榮耀都經不住歲月的梳理,對于未來,當我們站在草原向蒼天一線處眺望,我們相信根植于草原商道的陽光暢想,猶如草原上的敖包,不僅僅是為了祭拜,更是推動內蒙古商業進步的一種正向力量。我們堅信,每個人在創業之初都似一葉小舟,在經歷了商海的洗禮后,擁有正能量的我們,向著陽光生長,會駛向夢中的蔚藍海洋。
三、小舟私董會
每次在人生路口,我都會先追問自己,我的內心想要什么?想過怎樣的生活?這是我奮斗的發心和愿力。站在2015初秋的十字路口,小舟傳媒到底想做成一家啥樣的企業,是我重新思考的命題。
從代工到研發自主知識產品,是好多民營企業走過的路。做一家產品驅動型的企業,打造一個產品型社群是我們新的激情所在,蘇格拉底要求做“心靈的轉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自我,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恒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外界,而要反求諸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通過對話與發問發現內心的真自我。
小舟私董會正在復興這門“對話”的藝術。這是我們用赤子之心打造的一個新產品,在小事情中,注入你的生命和情感,最后煥發出來的力量很強大。相信“相信的力量”,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會呈現。小舟私董會已走過一段摸索的路,聚焦、專注一件事情,把它做到極致,走一條精益創業之路,闖一片從0到1的藍海。
四、心的跨界
我喜歡旅行,喜歡到各種地方,草原、古鎮、小街、大海、大都市……只愿讓我的心靈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我喜歡享受愉快、健康的平凡生活。尤其在人生遭遇困頓、面臨關卡的時候,置身于青山綠水之間,更容易想象自己是一顆沙子,發現自己的微不足道,讓事情退去夸大的外表,還原成本來的樣子。很快地我又聽到了內心的聲音,找到應該走的路,這種方法總能使我如釋重負,思路清晰起來。
吃得苦中苦不一定能成為人上人。其實生命的欠缺是因為我們一直向別人索要自己才能給的東西,比如自信,比如快樂,比如自由,比如安全感,比如心靈平靜等。我做過許多沒人看好的選擇,只因為這是我的人生,我覺得這樣對我比較好。如果那是你要的人生,凡走過的就不會是冤枉路。一個人能夠把基于夢想層面的激情和沖動納入現實的理性軌道,并一步步去付諸實施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
喜歡聽某人的言談,樂意讀某人的文章,是因為旁人說出我們心里的話,產生共鳴,所以我們才會有高度的意愿去聽和去看。然而世事紛擾,我們往往忽略了內心真正的感受,在適當的時機,借由別人的言談和文章,來喚醒我們自己內心原本存在的聲音。當我們覺得受到別人的言論所鼓舞、所激勵,其實是找回原來的自己,并再次確認人生的方向。人生漫漫長路,有風有雨,有喜有樂,別人不能替代,只能幫助,道路要如何走,全靠自己的抉擇。遇到高低起伏,沒什么好害怕的,要仔細思量,把事情想通,問題解決了,也就撥云見日,快樂自在。停留片刻,沉思、反省、傾聽內心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瑜伽大師曾經說過:“人類的天賦是隱藏在她沉默的意識之中的,在波瀾不驚的腦海里,所有的想法都由此產生……這并非石頭一般的沉默,而是富有創造力的沉默。”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帕斯卡寫道:“世人所有的悲哀都是來自于不能夠在一間屋子里安靜的單獨坐上片刻。”沒有停頓就沒有沉思,沒有沉思就沒有洞見,停頓與沉思是通往和諧與廣闊世界的必經之路。傾聽內心聲音的方法可以讓我們進入一個安靜、平和、寬廣的世界,那就是你的內心世界。要想獲得力量,就要暫時停下其他事情,花時間靜靜地傾聽內心的聲音,它是所有力量的源泉。跨界就是不斷找到自己的過程。
我很喜歡《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記得瑞德與安迪的一段關于希望的對白,并奉為經典。安迪:“你應該繼續吹(指口琴)就不會忘記了。”瑞德:“忘記什么?”安迪:“忘記在這世界上,還有這用高墻柵欄圍起來的地方,還有你自己心里的,他們拿不走、碰不到的東西,屬于你自己的東西。”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顯然,瑞德已經認同了典獄長的話: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但是,安迪卻答之以一個淡定的微笑。
無論是什么,都關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起,世間無數的拼搏、付出,以及百折不回,不正是為了內心的希望嗎?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形同虛設,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便可以救贖生命、救贖自由。
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希望的光輝,沾滿了超越自我的希望和讓心跨界的能量!
跨界感悟
如果那是你要的人生,凡走過的就不會是冤枉路。
相信“相信的力量”,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會呈現。
要想獲得力量,就要暫時停下其他事情,花時間靜靜地傾聽內心的聲音,它是所有力量的源泉。跨界就是不斷找到自己、不斷超越自我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