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園里的退伍老兵
- 史宗愷
- 3306字
- 2020-11-28 14:53:58
沒當過兵的人生太不完美

個/人/簡/介
李沖,男,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90年8月出生,河南省商丘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2012年9月考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讀碩士;2012年12月參軍入伍,服役于北京軍區第65集團軍“紅一師”某機步旅;2014年12月退伍,服役期間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兵”。在校期間獲得校優秀學生干部、清華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金獎等榮譽。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研究生工作組副組長。
沒有當兵扛過槍,沒有流過血負過傷,對我來說,人生太不完整了。
——李沖
很小很小的我,就想穿綠軍裝。當過兵的爸爸,就是我的班長。長大以后等我,終于參軍到邊防。一身草綠軍裝,英姿颯爽……
——《綠軍裝的夢》
入伍,緣于一種年輕人的“沖動”
當初選擇去當兵,其實腦海里理想化的東西是特別多的。我的父輩中有不少退伍軍人,小時候經常會聽他們講起在軍隊中的故事,心中不時產生對部隊的向往。接觸互聯網后,我喜歡上了看軍旅、諜戰題材的小說。高三時看的兩部小說《終身制職業》《血色浪漫》對我走入軍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終身制職業》中一批加入“終身制職業”絕密計劃的中國特戰人員為我打開了神秘的特戰世界,那是一批特殊建制、特殊身份、執行絕密任務、一旦加入終生不得退出的中國軍人,他們身上的熱血、忠誠以及精彩絕倫、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而另一本《血色浪漫》中鐘躍民等人的“偵察兵”形象讓我對中國軍人有了更真實、更具象的感受。書中的種種情節讓我一直執著地認為,作為一個男人,沒有當過兵、沒有扛過槍、沒有上過戰場的人生太不完美。
2012年的冬天,我終于在內心的指引下下定決心要去參軍。但當我把參軍的想法告訴家里人時,家里有不少親人反對,認為我都讀研究生了,還是規規矩矩讀書,好好學習、工作。而且我生長在一個農村家庭,家里人都特別希望我能夠早點畢業、找到一個好工作。在我不斷地勸說下,家人還是感受到了我要去參軍的強烈愿望,最終同意了我的決定。就這樣,我在學校武裝部報名入伍,并主動申請去陸軍的野戰部隊。最終,我如愿來到了65軍集團軍某機步旅。
部隊大熔爐,煉體更煉心
進了部隊,才發現真實的部隊與小說里似乎不太一樣。每天的生活不是戰場殺敵的熱血場面,而是訓練、操課、內務等一些基礎科目的疊加。而我也不是天生就是鐘躍民那樣的“特種鋼”,能夠優異地完成各項任務。剛進連隊,由于生活作風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我經常因為“沒有時間觀念”“不夠利索”而被班長罰。而每天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操課和活動,經常讓我大腦的那根弦處于緊繃狀態。高強度的訓練、嚴苛的生活制度讓我一度覺得日子很難熬。但就是那段日子真切地讓我感受到了部隊的大熔爐是如何將一塊鐵鍛造成鋼的。新兵班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能吃苦,在部隊沒有什么干不了的事情。”入伍以來,緊急集合從10分多鐘到6分鐘,步槍分解結合從50多秒到20秒再到閉著眼睛30秒以內;臥姿舉槍從5分鐘到50分鐘;集體武裝5公里從25分鐘到20分鐘以內,我完成了一個個當初“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除了身體素質、軍事技能的磨煉,部隊對人的心性意志磨煉得更加徹底。在部隊,沒有誰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這里只有長官與士兵、命令與服從。和石灰、抹土埂、刷大白、牙刷刷地板、刀片刮便池這些以前我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在這里成為平常事。年輕人的眼高手低和自以為是會在整個過程中被撕得粉碎。在絕對服從的要求下,我作為一個士兵,只有忍下過程中所有的不服、委屈和憤怒,自我調整、立即執行命令。正是這樣的磨煉,我變得更加能夠吃苦耐勞,更加有戰斗力。2013年連隊改制換裝,為使新編制、新裝備盡快形成戰斗力,連隊官兵經常是“5+2、白+黑”都泡在訓練場。我個子高,當時又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參加戰術基礎訓練,臥倒起立、匍匐前進,經常痛得彎不下腰;班排戰術訓練,每天全副武裝上下戰車幾十次、晚上睡覺翻身都困難,但是整個過程我都咬牙堅持了下來。我也成為了一塊“特種鋼”。
“有知識不等于有見識”
新兵連結束后,我被分配到大功三連。“大功三連”是抗日烽火中誕生的英雄連隊,所在部隊的前身是毛主席親手締造和領導的“紅一師”,曾因官兵晚上點著煤油燈在坑道里學毛主席著作的事跡享譽軍內外。“有知識不等于有見識,沒有理論指導,思想就辨不清向,行動就趕不上趟”,大功三連一直有著優良的政治理論學習的傳統。在這里,官兵自覺學、比著學,人人都有兩把刷子。記得在連隊初登“士兵講壇”講“法治軍營”時,我滔滔不絕,引用了很多法律名詞,羅列了羅梭、孟德斯鳩的法學名言,時不時還秀上幾句英語,可臺下一些戰友卻反應平平。等到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班長上場時,他用黨的理論分析部隊里發生的事情,大家一聽就懂,反響非常熱烈;而另一次在熱點辨析會上,連隊組織討論“正風反腐怎么看”,我根據自己對時政的理解提出的“憤青”觀點,再一次遭到了戰友們擺事實講道理的反駁。這兩件事情深深地觸動了我,從那以后,我開始熱愛上了理論學習,一有空兒就鉆進連隊圖書室,摘抄習近平主席講話精神要點。而且我逐漸將理論學習融入生活,經常和戰友結合政治理論交流討論問題。時間長了,我越學越有興趣,也越學越有收獲。
很快我成為連隊理論骨干,我決心發揮自己的知識優勢,當好理論學習的輔導員。為幫助官兵原汁原味學習強軍思想,我從習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講話中分類摘錄重要思想觀點,匯編成習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手冊,受到普遍歡迎并在全旅推廣使用。
軍人是普通人,也是英雄
現在回想起在部隊的日子,融入生活的政治理論學習讓我更加接地氣兒,艱苦的訓練生活也讓我對生活更加珍惜和感恩。新兵連時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不過經歷了之后再遇到一些艱難險阻時,我都會想起在新兵連的日子,然后告訴自己,新兵連都熬過來了,還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呢?也許恰恰是這些苦和委屈,教會我真的懂得知足、珍惜和感恩。在義務兵的生活中,很多原來微不足道的東西變成了奢求和幸福,比如,一周去一次的超市、一周10分鐘的電話、一周洗一次的澡。返校以后,我明顯感覺自己變得特別容易滿足,每次點菜時我脫口而出的“隨便”真的是隨便;過年時看春晚直播,雖然很多朋友在吐槽,我依舊看得津津有味,不管從顏值還是專業水平都比我們宣傳隊高多了。
兩年的部隊生活,讓我對軍人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去年看大閱兵直播時,身邊的同學,特別是一些女同學非常仰慕那些威風凜凜的戰士。其實,真實的戰士遠沒有那么光鮮亮麗、高、大、全。他們像是魏巍先生形容的“可愛”,他們有很多缺點——有罵人說臟話的時候、有紀律管得太嚴翻墻頭的時候,有為了一碗泡面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時候。但是當祖國召喚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是能“挺起胸膛站排頭,就是當得了董存瑞,當得了黃繼光”。我所在連隊中有一位班長,是新型戰車教練高手,是訓練演習中的主力。連隊參加訓練場士兵對抗演習戰斗前夜,他接到父親病危的電話。為了連隊在演習中的成果,他毅然對姐姐說:“部隊有任務,3天后結束,告訴爸一定等我!”而當他趕回家時,父親已經說不出話,第二天就離開了人世。這樣的故事,在部隊中還有很多很多。
軍人是普通人,他們都有血有肉,有著普通人的一切情感。但他們又常常是英雄,在國家和人民面前勇于做出自我犧牲。
軍營賦予我的家國情懷
兩年的軍旅生活,漫長又短暫,如今我回到清華繼續學習。這兩年來在部隊的摸爬滾打,我不僅收獲了戰友情,而且對社會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部隊就像是一個小社會,各個生活階層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通過與戰友之間的交流,我更深入地了解到社會中不同的群體在關注些什么。
2015年、2016年暑假,我在寧德、貴州和福州的金融辦參加了實踐和掛職。當時“互聯網+”在各行各業廣泛推進,互聯網金融也蓬勃發展。但我在福州參與“互聯網金融專項整頓活動”時卻發現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工作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對很多老百姓來說,他們根本不懂其中的運行機制,很容易上一些詐騙行為的當。看到這些,我會感受到我身上作為一名清華人的責任,我享受著清華的資源,我有義務去維護人民的利益。
如今,我已經完成碩轉博,將繼續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我將珍惜清華教育的資源,繼續學好、用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希望將來能用自己所學保護好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