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經濟學大師共同思考
- 楊慶育
- 821字
- 2020-01-10 15:43:13
四、如何理解生態經濟規律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不時陷入怪圈:在生產供應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通過簡單擴大產能,增加供應量來促進經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庫存上升,產能過剩,經濟速度下跌;于是開始淘汰落后產能,最終造成生態資源的嚴重浪費。那什么才是合理、健康的經濟發展方式?
作者從生態資源經濟規律角度,將資源分為代謝性和增殖性兩類:代謝性資源是指維持新陳代謝和基本生存活動所需的生態資源;增殖性資源是指繁衍生息、擴大種群所需的生態資源[1]。在生態經濟學理論中,兩類資源在不同領域具有特定的含義。在供應資源中,用于滿足市場上已具有需求卻不能增加新的需求的供應資源,被稱為代謝性供應資源。而那些不僅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且自身還能創造出新需求的供應資源,就是增殖性供應資源。這類資源不是靠擴大現有產品規模和產能來實現增產和發展的,而是通過開發新動力、提供新性能、采用新技術來改變生活消費方式,同時提供新服務方式來滿足新需求。同樣,在需求資源中,其支付能力在滿足消費者需求后不能再生或保值的,就是代謝性需求資源,如吃、穿、用等消費日用品;而在其支付能力滿足消費者需求后還能保值增值,并能夠再生并擴大支付能力的,就是增殖性需求資源,如買房產、股票、債券、貴重金屬、古董,接受教育培訓,投資儲蓄,辦企業,等,在正常狀態下,均可以帶來支付能力的再生和擴大再生的效果。
由此,作者提出理解生態經濟規律的五個基本點:第一,經濟運行要與資源和環境取得平衡,不能破壞生態資源;第二,通過健全的市場競爭機制,實現生態資源最優配置;第三,國民經濟供需之間,不僅在總量上要平衡,同時在各產業及其細分市場的結構上也要達到平衡;第四,管理、信息和技術與投資項目結合,能夠克服許多障礙,發揮生態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第五,生態價值規律要適用于穩定運行和快速變化狀況的兩類經濟體[2]。
注釋
[1]金建方.社會生態通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223-224.
[2]金建方.社會生態通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