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市場價格波動的理論分析與控制系統建模(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鄒輝文
- 2429字
- 2019-12-13 20:29:49
2.4 證券市場價格波動的動態均衡
證券價格是在證券市場整體確定性與局部隨機性的動態均衡過程中產生并變化的。證券價格的長期波動與短期波動之間存在一種動態均衡機制,包括內在傳導機制與自我增強機制,而證券市場信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面分別予以討論。
2.4.1 內在傳導機制
內在傳導機制反映了證券價格的長期波動與短期波動之間的傳導演變過程。
一般而言,證券供求關系對證券價格的影響表現為供大于求,迫使證券價格下跌以求得平衡;供小于求,推動證券價格上漲以達到平衡;供求關系平衡時,證券價格相對穩定。當然,不僅證券供求關系影響證券價格,而且證券價格也會影響證券供求關系,兩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價格過高會抑制需求,刺激供給;反之亦然。正是證券供求關系與證券價格的相互作用機制使得證券價格不可能持久上漲或下跌。
然而,在證券市場上,只有當市場的均衡價格與其收益率對稱時,供求規律的這一基礎作用才會體現出來。否則,證券市場價格決定中的供求規律會逆向運行,即證券價格的上漲反而會引起需求的增加,或證券價格的下跌反而會引起需求的減少。而市場調節固有的自發性、盲目性特征又使得時常發生過度反應現象,加劇這些逆向運行趨勢,造成證券價格的異常波動。由于證券價格的長期波動與證券的投資收益有關,而證券價格的短期波動與證券的投機收益有關,故我們從投資證券的收益率進行分析。
投資證券的收益率rt由兩部分構成,即rt=re+rp,其中re=dt/Pt-1為投資收益率,rp=(Pt-Pt-1) /Pt-1為投機收益率,Pt,dt分別為第t期的證券價格和證券紅利。
投資收益率影響證券的投資需求,且投資收益率與證券價格呈反向變動。當求大于供時,證券價格上漲,投資收益率下降,對證券的投資需求隨之減少,供求缺口縮小;當供大于求時,投資收益率因證券價格下跌而上升,對證券的投資需求隨之增加,供給過多的狀況得以緩解。這樣使證券價格的波動較為平穩,波動幅度較小。
投機收益率影響證券的投機需求,且投機收益率與證券價格呈同向變動,這與投資收益率對證券價格的影響相反。當證券的需求增加時,證券價格上升,投機收益率也提高,對證券的投機需求隨之增加,供求缺口進一步擴大,價格再度上升,即證券價格越漲越刺激人們對證券的投機需求欲望;反之亦然,即證券價格越跌越加速人們拋售證券。因此,證券投機需求導致證券價格的波動不穩定,且幅度也較大。
當證券價格波動時,同時引起投資需求和投機需求兩方面的變化。若引致的投資需求變動量大于投機需求變動量,則投資需求的價格調節行為占主導地位,證券價格的波動幅度較小,處于穩定狀態。反之,若證券價格波動引致的投資需求變動量小于投機需求變動量,則供求失衡狀態就無法消除,價格將不斷上漲或下跌,市場處于不穩定狀態,并引起證券價格進一步的異常波動。供求平衡只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因而證券價格漲跌交替,周期波動,證券市場的內在傳導機制使證券市場動態均衡形成。
2.4.2 自我增強機制
自我增強機制是指在沒有證券內在價值的信息變化的情況下,證券價格波動的自我增強。當證券價格波動超過一定的幅度或單方向地持續一段時間時,投資者會根據自身的投資“經驗”修正或調整自己的投資,使各自的見解達成共識,預期趨同,這時,價格穩定性條件被破壞,證券價格進入急劇上漲或快速下跌狀態,使證券價格波動自我增強,產生新的動態均衡。
在古典經濟學中,如果價格上升,那么供應量增加,需求量減少,從而抑制價格上漲。但是在現實證券市場上,由于趨勢預測策略的廣泛存在,當證券價格上漲時,部分運用該策略的投資者認為上漲是因為該證券與大多數投資者的慣用估價依據符合,市場最終會給予其較高的定價,因此紛紛購進,增加需求,并使得證券價格進一步上漲。這反過來刺激其他趨勢預測策略的運用者做出類似的反應,如此循環,形成一種自我增強機制。
技術分析法的三項理論基礎中最基本的一條是市場價格呈現有趨勢的變動。但對于證券價格為何呈現有趨勢的變動,技術分析學派并未給予很好的說明,而只是用物理學上的慣性法則做了類比。然而通過前面的分析可清楚地看到,自我增強機制是證券價格變動具有趨勢性的內在原因。在市場本身不足以改變趨勢之前,自我增強機制將保持價格趨勢。一定比例的趨勢預測策略運用者的存在是現實證券市場變化復雜的直接原因。
可是在弱式有效市場上,大量的檢驗說明證券價格的變動是隨機的,那么證券價格的變動趨勢又從何談起呢?現代系統理論揭示,非線性反饋系統可以導致變量產生類似于隨機運動的變化。所謂反饋系統是指系統各部分存在反饋耦合,一部分的輸出正是另一部分的輸入。在證券市場上,人們對市場的認識和投資策略的選擇影響了證券價格,而證券價格的動向又反過來影響人們對市場的認識和投資策略。古典經濟學對市場的認識屬于線性的觀點,即供求兩個子系統通過價格、數量的變化形成典型的負反饋。而證券市場不僅有平常的負反饋,而且有特殊的正反饋———自我增強機制,這就形成一種非線性的反饋系統。
人們通常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偏見,認為混亂只能來自無序,然而在完全以嚴格因果關系為基礎的非線性反饋系統中,混亂完全可能來自某種秩序(甚至可以用一些非常簡單的非線性函數表示)。這不僅早已被數學家所證明,而且也被生態學家在研究生態系統中的群種數量關系時所反復觀察驗證。因此,證券價格的隨機性只是一種類隨機性,其根源在于證券市場作為反饋系統的非線性,在于其獨特的自我增強機制。
以在證券市場中被廣泛運用的技術分析方法為例,如果一些技術指標顯示“看漲” (“看跌”),那么大多數投資者購入(拋出)證券,使證券市場求大(小)于供,證券價格上漲(下跌),進而證實原先的預期。這樣的成功預期使得群體的預期行為趨同,導致對證券的需求進一步增加(減少),證券價格再度上漲(下跌),從而強化現有的證券價格運行趨勢,并導致更多的技術指標顯示同樣的趨勢,這樣預期就不斷地被證實,進而產生放大效應,使證券價格的異常波動加大,產生新的證券市場動態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