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堂吉訶德

[西班牙]塞萬提斯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小說家、戲劇家、詩人。他出生于馬德里附近的阿爾卡拉·德·埃納雷斯城一個貧困的外科醫(yī)生家庭。早年的塞萬提斯一直跟隨父親四處流浪行醫(yī),飽嘗生活艱辛,除在馬德里中學短暫地進修過一年之外,幾乎沒有受到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盡管如此,勤奮好學的塞萬提斯還是利用一切可能的自學機會閱讀了許多經(jīng)典名著。1569年,塞萬提斯作為紅衣主教的隨從游歷意大利,大量接觸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文學和藝術。1571年,塞萬提斯應征入伍,隨即參加了對土耳其的著名的勒班德海戰(zhàn),身負重傷,左臂殘廢。1575年回國途中,他被土耳其海盜擄至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服苦役,在度過五年非人的俘囚生活后才被贖回。回國后,塞萬提斯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其間,迫于生計,他當過軍需官和收稅員。1587年,他因仗義執(zhí)言征收當?shù)亟虝皺噘F的麥稅遭受打擊報復,不僅被教會革去教籍,而且還數(shù)次被誣入獄。社會的黑暗和自身的遭際使塞萬提斯深為震動,他毅然辭去公職,專心地從事寫作。除代表作《堂吉訶德》(1605-1615)外,他的主要作品還有歷史劇《奴曼西亞》、短篇小說《懲惡揚善故事集》(1613)、長詩《巴爾納斯游記》(1614)以及《八出喜劇和八出幕間短劇集》(1615)等。1616年4月22日塞萬提斯于馬德里病逝,享年69歲。

作品梗概

《堂吉訶德》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講述西班牙中部小鎮(zhèn)拉·曼卻村一位年逾五旬的窮鄉(xiāng)紳阿隆索·吉哈達,終日醉心于騎士小說,以致走火入魔,決心恢復騎士道,模仿古代騎士周游天下,行俠仗義、救苦濟貧、打抱不平、揚名天下。他改名堂吉訶德,拼湊了一身祖?zhèn)鞯脑缫焉P發(fā)霉的盔甲,提著長矛,騎上一匹取名為弩!難得的瘦馬,把鄰村一位粗蠢的養(yǎng)豬姑娘當成絕世美人兒,并選她作幻想中的意中人,取名為杜爾西內婭,決意終生為她服務。

他第一次單槍匹馬出游歷險,就把窮客店當做圣杯騎士所居的豪華城堡受封騎士。他向過路商人挑戰(zhàn),被騾夫打得“像干尸一樣”,橫在驢背上被鄰居送回。外甥女和管家看到他被騎士小說害到如此可憐地步,便把滿屋子的騎士小說一燒而光。

第二次出行時,他說服了農民桑丘·潘沙做他的侍從,向桑丘許諾有朝一日讓他做海島總督。這一次,堂吉訶德又干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他先是將郊野里轉動的風車看成是巨人,飛馬向風車沖殺上去,結果被風車卷得人仰馬翻;他把馬車里的貴婦人當做被俘公主;他將山坡上的羊群看成是兩支激戰(zhàn)著的軍隊,便加入戰(zhàn)斗,大開殺戒,雖然人羊大戰(zhàn)他大獲全勝,但他本人卻被牧羊人揍得滿地找牙;他解救了一群被押解到船上服勞役的囚犯,反被囚犯們把衣服剝個精光,一頓痛打;他將客棧中盛紅酒的酒袋當成巨人的腦袋,用劍刺破,酒灑了一地,他卻以為淌出來的是巨人的血。在黑山,他被理發(fā)師和神父裝進大籠子放在牛車上押解回家,外甥女見他面黃肌瘦,形容枯槁,便不讓他再出門。

堂吉訶德第三次出門,加爾拉斯果學士化裝成鏡子騎士要騙他回家,被堂吉訶德扎下馬來。見到獅子,他要與之一決雌雄。獅子不出籠門,堂吉訶德自然大獲全勝。主仆二人在財主卡麻丘的村莊參加婚禮。桑丘在公爵的一個海島上當了“總督”。堂吉訶德迫不及待地要實現(xiàn)改革社會的理想,誰知,在公爵夫婦的操縱下,主仆二人受盡捉弄,險些喪命。

最后,堂吉訶德被白月騎士打敗,從此臥床不起。臨終時,他終于清醒,知道騎士小說都是胡說八道,并囑咐自己的外甥女千萬不要嫁給讀過騎士小說的人,否則就不能繼承他的遺產。

(范方俊)

作品賞析

1605年,在西班牙的一個下等公寓里,一位充滿了奇情異想的“瘦臉爵爺”——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披掛著一副破爛的盔甲,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帶著一個騎驢的矮胖侍從,從作家塞萬提斯的筆下出發(fā),在西班牙古老的大地上開始了他“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騎士之旅。這一出發(fā),歷經(jīng)四個世紀,經(jīng)過無數(shù)荒誕之事,主仆二人帶著他們那生動有趣又啟人深思的傳奇故事,已經(jīng)走遍了全世界。幾乎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都流傳著堂吉訶德的名字和他的故事——這就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通過講述一個沉迷于騎士小說的窮鄉(xiāng)紳,仿照騎士的游俠生活而經(jīng)歷的種種荒唐可笑之事,告訴人們讀騎士小說的無聊和可怕。這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最初動機:“要世人厭惡荒誕的騎士小說”,“把騎士文學的萬惡地盤完全搗毀”。可以說,《堂吉訶德》的創(chuàng)作完全達到了作者的目的。當1605年這部小說的第一部出版時,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成為迅速流傳、人人爭閱的作品,“小孩子也翻讀,小伙子也細讀,成人熟讀,老頭子點頭顛腦地讀,反正各種各樣的人都翻來覆去,讀得爛熟”。隨著小說第二部的問世,堂吉訶德的形象也走進了世界文學的寶庫。在西班牙,他更是橫掃了騎士小說的“萬惡地盤”,使騎士文學不久之后就徹底消失了影蹤。用德國詩人海涅的話來說,是塞萬提斯“斷送”了騎士文學。

但是,《堂吉訶德》這部巨著的意義和價值遠不止于此。首先,整部作品跟隨著主仆二人的足跡,向讀者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16世紀下半葉的西班牙社會現(xiàn)實。它的筆觸伸向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廣泛地展現(xiàn)了一幅包羅萬象的社會生活風情畫,人們在其中看到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種種矛盾,看到了貴族紳士們的專橫跋扈和荒淫腐朽,也看到了廣大人民辛酸悲慘的痛苦生活。由于它在一部書中以極為豐富寬廣的畫面展現(xiàn)了一個時代的現(xiàn)實情況,而被人譽為16、17世紀西班牙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堂吉訶德》能夠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而仍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成功塑造了一個看似瘋瘋癲癲,卻又具有發(fā)人深省力量的人物形象——堂吉訶德。這是一個復雜而又矛盾的人物,作家在他身上既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又傾注了自己的滿腔情感,同時也從他身上折射出了具有人類普遍意義的性格和精神,從而使這個人物閃爍著多種光輝,成為西方文學史上家喻戶曉的文學形象。

堂吉訶德給人的最初印象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披著一副破爛不堪的舊盔甲,戴著硬紙做成的假面具,騎著一匹明明瘦弱不堪卻號稱“駑!難得”的老馬,滿腦子都是游俠騎士的幻想。于是把風車當巨人,把旅店當城堡,把羊群當敵人,把理發(fā)師的銅盆當做魔法師的頭盔,把苦役犯當做受迫害的騎士……一頓亂殺亂砍,“行俠仗義”。結果不僅自己吃盡了苦頭,就連受到他“幫助”的人也沒有得到好處——像被他“解救”的小牧童就痛罵詛咒“天底下所有的騎士”。堂吉訶德在他周圍人們的眼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瘋狂糊涂,行動盲目,邏輯混亂,思維古怪。這種荒唐可笑、滑稽奇怪的秉性是作者在堂吉訶德身上最直接的表現(xiàn),從而使他具有了一種可笑、可嘆又可悲的喜劇因素。

然而,與這種對于騎士小說帶來的毒害進行的辛辣諷刺相對照的,是堂吉訶德身上所體現(xiàn)的那些美好情感和精神——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輝。當他不做騎士夢的時候,他所發(fā)表的那些關于美德、自由、民主以及人類的未來的言論往往清醒而深刻,鏗鏘有力,妙語連珠,頗有些“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非凡見解,體現(xiàn)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人文主義的理想。雖然堂吉訶德作了許多瘋瘋癲癲、讓人忍俊不禁的荒唐行為,但他絕不是一個只會讓人發(fā)笑的小丑。就在這些荒唐行徑的背后,人們看到的,是一顆真誠善良、單純無私的美好心靈,是一種疾惡如仇、維護正義的崇高思想,是一片鋤強扶弱、見義勇為的英雄氣概。當他與羊群奮力大戰(zhàn)、與風車拼命搏斗時,這種“瘋子”似的行為其實是一種對于惡勢力的反抗——他是在與他眼中的社會丑惡力量作戰(zhàn)。于是,盡管失敗,盡管受挫,他也毫不氣餒,堅持向前。無論面對多么強大的“敵人”,也絕不膽怯退縮;即便被打斷肋骨、打掉門牙也從不叫苦、后悔。在他看來,作為一個騎士,他的職責就是要爭得民主、平等、自由,并可以為之不惜付出一切,甚至做出犧牲。因而,堂吉訶德的“瘋狂”就不只是引人發(fā)笑,更多的是令人感動和思索:人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種對于理想的堅持和追求,以及為了這理想而勇敢戰(zhàn)斗、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的獻身精神。在這種理想的光輝照耀下,堂吉訶德身上的善良、正直與真誠,在那個污濁混亂的現(xiàn)實社會里就尤為突出,越加可貴。這時的堂吉訶德形象就復雜了:作者在他身上不止表現(xiàn)出了嘲諷好笑的態(tài)度,同時也展現(xiàn)出了一個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嚴肅批評者的姿態(tài)。正如拜倫所言:“《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他越是令人發(fā)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服壞人是他惟一的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fā)了瘋。”此時的堂吉訶德身上,那些令人好笑的喜劇因素折射出的恰恰是一種偉大而崇高的悲劇精神。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堂吉訶德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人們喜愛堂吉訶德,在他的故事中發(fā)出歡笑和嘆息;人們從他身上也吸取教訓,把他當做“沒有結果的空想,脫離實際”的代名詞;人們更尊敬和熱愛他,從他身上汲取力量,去追尋理想、追求真理。堂吉訶德精神,已經(jīng)代表了一種為了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人類最美好、最可貴的品質之一。每當堂吉訶德樹立了一個理想的目標時,他就會對真理信仰,對理想忠誠,執(zhí)著堅定,一往無前,在追尋的過程中即使備受打擊也不放棄。這是他性格中最閃光的一面,也是最感動讀者、激勵后人的地方。海涅就曾為堂吉訶德寧舍性命也不放棄理想而傷心流淚;屠格涅夫說:“他活著是為了別人……他不關心自己,他整個兒都充滿了自我犧牲精神”;高爾基甚至評價說:

“就這方面而言,某個人被稱作堂吉訶德,這是對一個人能夠做出的最好的評語。”

由此可見堂吉訶德所受到的歡迎和喜愛。如果說堂吉訶德的這種精神成為人們的一種理想而感動、激勵著讀者的話,與此同時,人們也從堂吉訶德的身上看到了現(xiàn)實中的人們自己,堂吉訶德的遭遇其實也是人們自身境況的一種反映。堂吉訶德在小說中屢屢受挫,對理想的追尋總是受到打擊挫折,究其原因,就在于理想與現(xiàn)實的脫節(jié)和錯位。堂吉訶德可以說是一個“生活”在彼岸世界中的人物,他的痛苦之處就在于他總是把一個不可抵達的彼岸理想當做可以操作的此岸世界來對換,于是便在對彼岸的追尋中,不斷地在此岸受到打擊折磨。在看到他對于彼岸理想百折不撓的追求精神之可貴的同時,他的這種理想也揭示了人們的一種本性:不愿承認既定事實而總是企圖超越現(xiàn)實、達到理想目標。于是,在堂吉訶德一次次的追求——失敗——再追求的過程中,人們也看到了自身超越——下落——再超越的心路歷程。堂吉訶德就像一個放大了的影子,雖然夸張卻真切、雖然滑稽但準確地描摹出了每一個人與其本質相通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處境。所以,堂吉訶德既是一個令人敬佩和感動的“偉大的瘋子”,以他的精神感召著人們,站在人們前方;同時他又因為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所代表的普遍意義,與每一個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奮斗的人一樣,隨時站在人們身邊。

《堂吉訶德》的成功,早已超越了作者最初“掃蕩騎士文學”的簡單初衷。堂吉訶德這個人物,也已和莎翁筆下的哈姆萊特、歌德筆下的浮士德一樣,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個不朽形象。同時,與堂吉訶德一起不能被忘記的,是他身邊那個與他時時刻刻形成反差的仆人——桑丘·潘沙。這主仆二人的形象互相對立又互為補充,一個充滿幻想,一個講求實際;一個胸懷世界,一個目光短淺。在游俠之初,兩人的性格和思想充滿了矛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互相影響、感染,甚至逐漸融合成一個整體。桑丘的眼界慢慢擴大,心胸逐漸開闊,在任海島總督期間,秉公辦案、執(zhí)法嚴明、清正廉潔,真正實現(xiàn)了堂吉訶德“鋤強扶弱”的理想。他身上也寄予了作者不論貴賤、美德治國的人文主義思想。因此也有人說,是堂吉訶德和桑丘兩個人物形象相加,才組成了《堂吉訶德》的完整形象。

總之,在歐洲文學史上,《堂吉訶德》的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對中世紀以來的長篇敘事文學的一個總結,并為近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塞萬提斯的名字也將因此而永垂文學史冊。堂吉訶德和他的仆人桑丘將繼續(xù)在世界各地漫游下去——只要人們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不息,堂吉訶德的故事和他的精神就永遠不會完結。

(劉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邳州市| 白沙| 乳源| 菏泽市| 邯郸县| 康平县| 左云县| 潞城市| 留坝县| 吴旗县| 礼泉县| 鹤山市| 濉溪县| 嘉兴市| 鸡西市| 辽阳县| 河北区| 鄂州市| 宝坻区| 鄂托克前旗| 宁武县| 綦江县| 广西| 万载县| 镇江市| 攀枝花市| 曲阜市| 博乐市| 浦东新区| 北流市| 花莲市| 六安市| 景泰县| 武宁县| 嘉兴市| 上虞市| 永新县| 合肥市| 湛江市| 高密市|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