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舊約·約伯記

《圣經》(The Holy BiBle),又稱《新舊約全書》,是數十部著作的總集。它是基督教的最基本經典,同時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經典。

按照基督教的觀點,《圣經》的所有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約”,是因為它們記述了上帝與人類訂立的盟約。上帝與以色列民族在西奈山上立的約,稱為“舊約”;上帝通過基督的死和復活,與人類立的永久盟約,稱為“新約”?;浇陶J為,《圣經》是人類的宗教信仰、道德倫理和立身處世的神圣經典和基本準則。

《舊約》共39卷,大部分用希伯來文寫成。它匯集了古代希伯來民族自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凡一千余年的文獻與作品,于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近五百年中編纂完成,是猶太教的根本經典?;浇虅摿⒅?,《舊約》也成為基督教的經典。同時,基督教經典《新約》共27卷,用希臘文寫成,在公元1世紀由不同的作者創作而成。

從內容上看,《舊約》一般分為律法、歷史、詩文和先知四大類,其中詩文集包括《路得記》、《以斯帖記》、《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耶利米哀歌》、《但以理書》和《約拿書》,是希伯來民族的小說、詩歌、戲劇和智慧文學的匯集,代表了古代希伯來文學的最高成就?!缎录s》大致可以分為歷史、書信和啟示三類,也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

《圣經》堪稱世界文化史上傳播最廣的一部杰作,對人類歷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以《舊約》為代表的希伯來文化凝聚了古代東方文明的精華和文化財富;古希臘文化(《新約》也可視為希臘文化的組成部分)代表著現代西方的文明根源和文化搖籃。“二希文化”因而被稱為西方文明的源頭?!妒ソ洝吩谑澜缥膶W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影響貫穿了兩千余年的文學史,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傳統。

作品梗概

《約伯記》共42章。前兩章以散文文體寫成,首先介紹烏斯地的約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他的家庭人丁興旺,富甲一方。接著描述了耶和華與撒旦之間的兩場對話。撒旦認為約伯之所以敬畏神,是因為他得到了神的賞賜,家產增多。耶和華便允許撒旦把約伯的兒女財產悉數奪去。約伯并未因此抱怨或懷疑神。撒旦再次提出,如果約伯的身體受到傷害,他就會棄掉神。耶和華再次允許撒旦打擊約伯,使他身上長滿毒瘡。但約伯仍然沒有因此抱怨離棄神。

從第3章到第42章第6節是詩歌部分。在第3章至31章里,約伯的三個友人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和拿瑪人瑣法聽說此事,一起來看望約伯。約伯首先開口詛咒自己的生日,接著三個友人與約伯進行了三個回合的談話。他們依次輪流向約伯發言,約伯接著作出回應。在這三個回合的辯論中,他們一致強調,痛苦與磨難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定是罪惡的結果;而約伯堅決否認自己曾經做過任何惡事或違背過神的意圖,并呼求神為他伸冤。第32章至37章是另一個友人以利戶出場并發表議論。他提出人間的苦難也許是神為了警醒世人或為了考驗他們,因此人不能怨恨或批評神。

從第38章開始,神在旋風中出現,先后兩次回答約伯。他沒有解釋受苦的原因,而是讓約伯注意宇宙間無數奇異的景象,借此告誡約伯,應當承認神的計劃與意圖絕對不能為人所理解,人只有完全相信和倚賴神的智慧和能力,把自己交付給神的善和正義。

最后的結局(第42章第7-17節)又以散文文體寫成:神把約伯從苦難中解救出來,并加倍賜福給他。他家庭美滿,財產豐厚,又活了140歲,得見兒孫四代才滿足而死。

(周輝)

作品賞析

《約伯記》見于《圣經·舊約》,通常被視作《圣經》“智慧文學”的最重要代表。所謂“智慧文學”,據認為是源于古代東方的智慧語錄。公元前23世紀第一位埃及圣人普塔鶴提(PTah-hoTeP),就留有這樣的語錄。后來巴比倫的動植物寓言(比如《舊約·士師記》9:8-15),希伯來“聰明婦人”的故事(比如《舊約·撒母耳記下》14:2-20,20:16-22),以及傳說為所羅門王所作的“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都屬此類。[1]《舊約》中的《箴言》、《約伯記》和《傳道書》,則是由此延展而來,是有“智慧文學”或者“智慧書”之謂。

如同《圣經》所載:這類作品是“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使聰明人得著智謀,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舊約·箴言》1:2-6)。而“謎語”正是“古代圣人的不同表達方式”,是古代世界“嚴肅的學術性的考查和教訓方式”[2]。讀解《約伯記》,亦即讀解這樣的“謎語”。如果將“神義論”(Theodicy)或者“證明神對待人的方法是正當的”[3]看做《約伯記》的主題,那么也許我們必須從基督教對于“義”的獨特理解說起。

一般來說,沒有人懷疑《約伯記》的文學價值乃至文化意義。但是如果離開它對“原罪”的注釋、離開它對“義人”的否棄、離開它所揭示的“信仰”的悲劇意味,則恰恰丟掉了《約伯記》的根本。

《約伯記》開篇第一句就寫道:“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然而說他“完全正直”的根據,似乎只是他的富有和謹守宗教儀式:“他的家產有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并有許多仆婢?!彼刻煸绯慷及凑諆号臄的俊矮I燔祭”,惟恐“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上帝”。

謹守儀式,是與古代猶太教的遵行律法聯系在一起的。其結果,必然要使信仰日益表面化、具象化、程式化,以至約伯認為憑借足數的祭品就可以替家人免罪。這里所包含的,實際上是后世教會的“贖罪券”的雛形。無論以基督教超越塵世的指向而論,還是以基督教因信稱義的原則而論,這種“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的贖罪方式,都不是信仰的本質。因此當上帝向撒旦稱贊約伯的時候,撒旦對約伯式的信仰進行了一針見血的剖析和經典性的概括:“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并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作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

于是上帝讓撒旦去試探約伯。撒旦使約伯失去了家財、兒女和他曾經擁有的一切。約伯起初并不抱怨,卻是寬慰自己:“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上帝相信了他,認為他“仍然持守他的純正”。然而撒旦不信,他對上帝說:“你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你?!?

于是上帝讓撒旦再次試探約伯,使約伯“從腳掌到頭頂”長滿毒瘡,以至他的妻子都厭棄了他:“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上帝,死了吧!”約伯顯然知道這是神的試探,所以繼續保持著虔敬和謙卑。他“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并且斥責妻子:“難道我們從上帝手里得福,不也受禍嗎?”

但是正如撒旦所說,約伯的“敬畏上帝”并不是無故的,他始終是那種“敬畏”的受益者。他已經習慣于用豐厚的供奉證明自己對上帝的虔誠,又用虔誠帶來的物質利益去豐富自己的供奉。這樣,上帝的許諾和有效的供奉,構筑了一只信仰的天平。而它在常態下呈現的平衡,不僅使上帝輕而易舉地得到了一個“義人”的榜樣,也使約伯本人漸漸地以為自己真的是“完全正直”了。乃至當“利益”被上帝暫時收回時,受益者尚有足夠的信心,視之為必要的試探和考驗;但是“利益”一旦長久地缺失,常態一旦被極端事件所打破,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信心就必然會隨之瓦解。

有所期待的信仰,只能在期待破滅之前造就相應的“忍耐”。這樣的信仰者所要尋求的,其實只是更穩定、更長久地滿足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他們可能只是想通過“忍耐”,最終從信仰對象那里獲得他們預期的一切。然而除非得到證實,預期的目的畢竟屬于未知,因此與信仰相伴的“忍耐”,常常是短命的。約伯那信仰的天平,終于發生了傾斜。

三個朋友聽說他所遭受的災禍,前來陪伴他。僅僅過了七天七夜,約伯的信心就動搖了。他開始詛咒生命、期盼死亡、埋怨上帝不能分清善惡。他那絮絮叨叨的哭訴,使平時聽慣他勸導的朋友們竟忍不住來勸導他了。但是對約伯來說,沒有實際利益做支撐的勸導是沒有說服力的。他根本不會把那些漂亮話放在眼里:“你們所說的,誰不知道呢?……這一切我眼都見過,我耳都聽過,而且明白。你們所知道的,我也知道,并非不及你們?!?

在約伯洋洋萬余言的牢騷中,充滿了表面的恭順與內心的不滿之間的尖銳矛盾。他相信只有“忍耐”才能換取上帝的眷顧,但是實際上又不堪忍受過于漫長的試探。他一會兒贊頌上帝的萬能,一會兒又抱怨上帝不能及時地懲惡揚善;一會兒聲稱智慧來自上帝,一會兒又揚言要“與上帝理論”。他為自己辯解,稱自己為義。然而其中的依據全在于“利益”。

根據利益的原則,他認為自己是理所當然的“義人”,因為這有他每日的供奉為證;根據受益的經驗,他無法理解如此持久的懲罰,于是他開始懷疑上帝不再聽他呼告。約伯的怨言使我們又一次感到:在上帝和他的子民之間,在信仰的對象和信仰者之間,“應許”和“兌現”常常是惟一可靠的維系。有了“應許之地”,“上帝的選民”才得以聚集;有了實實在在的“立約”,這些“選民”才終于放棄了其他偶像;有了對“悅納”者的期待,也才能延續“奉獻”的行為。同樣,約伯認為他有理由要求一種證實,從而才不會覺得枉為了一回“義人”。但是,僅僅因為財富就可以證明上帝的眷顧、僅僅因為敬神就可區別于同樣富庶的惡人、僅僅因為上帝的庇佑就可以妄自稱義嗎?

曾經擁有的一切,使約伯相信上帝對他有“密友之情”;而當他由此得到好處時,并沒有忘記留給上帝一份回報。因此在他看來,“我沒有罪惡”、“我是……公義完全人”,這是不言自明的。他不肯放棄這一前提,因為這實際上意味著:“義人”就應當得到“義人”的賞賜。

他的三個朋友不能接受他的“義人”邏輯,卻又沒有辦法說服他。最后,耶和華親自出場了。具有戲劇性的是:剛才還口若懸河、要向上帝申訴、要同上帝“理論”的約伯,此時卻表示:“我是卑賤的!我用什么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捂口。……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倍系垡膊⒉簧罹浚吹拐J為那三位朋友“不如……約伯說的是”,讓他們用“七只公牛,七只公羊……為自己獻上燔祭”,以便“我的仆人約伯就為你們祈禱”。于是三個人“照著耶和華所吩咐的去行,耶和華就悅納約伯”。

所謂“悅納”的注釋仍然是實際的利益,即“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約伯有了“一萬四千羊,六千駱駝,一千對牛,一千母驢……七個兒子,三個女兒”;親戚朋友們還每人“送給他一塊銀子和一個金環”??磥?,撒旦的試探使上帝對虛弱而務實的人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因此他才用這種“應許—兌現”的方式重新恢復和鞏固人類那脆弱的信仰。然而與此同時,這也從根本上摧毀了“義人”的神話。

人本來經不起撒旦的試探,勸導約伯的人們之所以顯得比他更有信心,恰恰是因為他們處于撒旦的試探之外。而沒有試探,“義”又何以見得?上帝對約伯的寬容,并沒有真正解決撒旦對人類信仰的懷疑?!都s伯記》的結局,雖然是這個“義人”的典范兒孫滿堂,盡享天年,我們卻分明還能聽見撒旦那永恒的追問:“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的呢?”

要回答撒旦的追問,人類顯然不具備足夠的道德力量,因此只能求助于兩種邏輯的方式:回避“試探”,或者重新規定“義”的內涵?!吧系鄄辉囂饺恕焙汀耙蛐欧Q義”之所以能在《新約》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反映著基督教力圖回答這一追問的嘗試。

《舊約·申命記》中曾有“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上帝”(《申命記》6:16);后來福音書記載耶穌受試探時,將此轉引為“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馬太福音》4:7,《路加福音》4:12)。而到更晚的《哥林多前書》,“耶和華”和“上帝”都不再出現,只是直言:“不要試探主,像他們有人試探的,就被蛇所滅”(《哥林多前書》10:9)——以至有的古卷將此處的“主”記作“基督”。這種選詞的變化,實際上將“不可試探上帝”逐漸轉換為“不可試探耶穌”。其中潛在的引申意義是至關重要的,即“善”的最終標準并不在于“經受了”試探,卻是在于“不可”試探。而有形的試探一旦被消解,信仰對象的崇高無瑕及其在人間的道德示范,便都得到了無限的可能。

因此我們看到:《新約》與《舊約》中的“試探”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試探”本身還是“試探”被解決的方式,《新約》都帶有更多的精神內容,而不再是《舊約》那樣具體的物質損益。與這一特征相適應,撒旦對耶穌的三次試探只是三種假設,耶穌的答對則是三句經文。(《馬太福音》41:1-10)“試探”終究是以物質欲望為基礎的,所以當它只剩下精神的骨架時,對它的消解也最為徹底。正是沿著這條線索,《雅各書》一面鼓吹“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各書》1:12,1:2);一面又直截了當地宣告:“上帝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雅各書》1:13)。

這樣,以實際利益和物質誘惑為手段的“試探”終于被拋棄了。由此導致的最自然的結果之一,便是基督教不再幻想從可感的現實世界中尋找人格榜樣:約伯式的“義人”不堪一擊,經得起推敲的,只有人間并不存在,從而也不能用人間標準加以檢驗的神。

(楊慧林)

注釋:

[1]參見伊爾文:《圣經考釋大全:舊約論叢》,下冊,103~109頁,周天和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89。

[2]同上書,104頁。

[3]同上書,115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伊金霍洛旗| 石城县| 莱阳市| 津市市| 双桥区| 岳阳县| 渭源县| 南华县| 驻马店市| 普兰店市| 玛多县| 寿宁县| 酉阳| 清远市| 锡林浩特市| 江源县| 甘肃省| 安陆市| 保定市| 米林县| 闽侯县| 湖南省| 乌审旗| 儋州市| 嘉善县| 瑞金市| 当阳市| 喀喇| 万全县| 来凤县| 中卫市| 洪泽县| 和硕县| 满洲里市| 潜江市| 烟台市| 句容市| 台北市| 武乡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