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4章 什么是老板?為什么叫老板?

老板

小時候村里有個剛過門的新婦,田間地頭,村頭巷尾總是很驕傲地夸耀:我家老板怎么怎么樣的能干有出息。她說的是那樣的自然,隨性。大人們自然明白她說的老板就是老公,那口子。

可是我們這些細伢子聽了后卻是一愣,繼而羞的滿臉飛紅,嘻嘻傻笑,一哄而散!

在那個耕讀傳家,半農半商半儒的中國傳統村落里。內秀的人們是從不把老公隨口掛在嘴邊的。大多只會說那個老幾,屋里的那個老幾,最多就是說句孩子爸啊怎么怎么的,哪敢妄談老板的啦!

也許是時代變了吧,新婦開口閉口的老板老板。讓老板這個神圣而又稍顯神秘的存在在小村落里瞬間瓦解。

據野史鄉聞傳說,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期間,順贛江而下游歷到一碼頭。聞香下馬,知味攏船,隨行一人說,黃老板今晚在此住店打尖,好茶好酒呈上來!

恰好賬房先生是個秀才,也是乾隆三十五年新科進士的弟弟,立馬跪地恭迎圣上。

一句黃老板怎就能斷定身份呢?卻原來,那期間的行商坐賈是萬萬不能稱呼為老板的。頂多只能叫做是行船的,走馬的。販鹽的,打鐵的,扯布的等等。

那時候書板言事,用板之恩,皇帝冊封委任下屬官員是謂板,妥妥的板書,詔書也。一個小小的手工業者,地位低微的販夫走卒,何德何能稱呼為老板呢?

如此機靈的賬房先生自然贏得了黃老板的青睞。旌德表彰了四座門樓,時至今日還有東西兩座門樓保存完好。

世道確實是變了,老板也從廟堂來到了江湖,成了一個最普通而大眾的稱呼。據說在魔都,一片樹葉飄落,都能砸到10多個老板的頭呢!

如同曾經位列三公的師,傅一樣。人民見面問好,開口問路就是:師傅,那個小區怎么走?老板。那個蘋果怎么賣?

其實老板這個稱謂真正坍塌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那年那月的夏天傍晚。一群小孩在河道里洗完澡,順河而上就是一個墾殖場,那是知青插隊的地方。他們從大城市里來,有見識有夢想,最吸引人的是有電視,黑白電視機,

晚飯一吃就往曬谷場一搬,高高的天線是兩根毛竹連接撐起來的,像極了遠方的召喚,

去的晚了,還沒地方坐,只能把剛洗澡換下來的衣服墊在屁股下,看的有滋有味。回家的時候,田埂上空氣清新,蛙聲一片,隨手在田地里摘個西瓜,幾個小孩就分著吃了。

后來,《霍元甲》,《再向佛山行》上影的時候,他們就當起老板來了,要賣票了,我們小娃娃哪有錢買票呢?

只能三五個人一起,混進去,到后來實在混不進去了,就只能順著河道繼續往上走,那還有一個小規模的墾殖場,是上海知青,人特別的好,不要錢,免費看電視。

要是碰上信號不好。電視機上雪花點一片一片的時候。還會給我們小孩講故事,講上海,講金山,講租界,特別的讓人向往。

也許在某些角落,被人遺忘的地方,某些上了年紀的人還會稱呼自己的老公為老板,潛意識里還是希望自己的男人能登科及第,位列三公,有板有眼,成師為傅,但那估計也得深深地埋在心頭,不會輕易示人,更不會輕易爭辯。

那年夏天,陽光明媚。一眨眼的功夫,放在門口的掃把拖把又被人偷走了。我那個氣啊,這時候臭小子放學回來,老遠就問,哎呦,怎么老板著臉呢?老板老板,老板著臉才叫老板啵?

是啊,小本買賣,勤快做事,笑臉相迎,老板著臉,確實不是當老板該有的模樣!

特意百度了一下,歷事多而熟練,了然于胸是謂老,門中有品,信則立是謂板。卻原來先哲對工商中那些主導,先行者,敬稱為“老板”

看來老板還真是個奇妙的稱呼,也許有德有能的人才能承載的了吧。

這不?現在見面已經很少叫老板的了,都叫“王總,李總,張總什么的”,反正林林總總,總叫得是那么坦然,舒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市| 新田县| 商河县| 昌乐县| 安阳县| 长兴县| 乡宁县| 芦山县| 柳林县| 梓潼县| 荆门市| 温宿县| 十堰市| 天津市| 三亚市| 清水河县| 金乡县| 民勤县| 连城县| 德庆县| 眉山市| 白银市| 绥中县| 朝阳区| 安达市| 贵溪市| 长乐市| 广饶县| 行唐县| 贵港市| 闽侯县| 盈江县| 京山县| 塘沽区| 临沂市| 扎囊县| 厦门市| 江口县| 静安区| 布拖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