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3章 一個家庭,兩代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

落筆開篇,心依然有悸動。這是一個留守兒童的故事,更確切的說這是一個,家族,兩代留*守兒童的努力拼搏,接續奮斗的現在進行時。

有人說,一個家族總得有一代人做出犧牲,下一代才可能有“巨人”的肩膀可站立,有溫暖的胸膛可依靠。是的,留守兒童就是為家庭的榮光,家族的未來甘愿不甘愿做出犧牲的一代。

留守兒童不是問題兒童,也不是問題少年的代名詞。它的群體性出現是社會經濟發展必然的產物,因而,它有其正面意義,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也更有必要挖掘其中的家風家教等傳統中華美德來賦予新時代留守兒童關愛和健康的身心成長。

故事的主人翁來源于我的老家贛西北,長江入贛第一市的一個偏遠的農村。按輩分來排行,他應該叫我一聲表叔。

雖然是親戚,畢竟是遠房,平日里也沒太多的走動和交流。但是他兄弟倆的成長卻也一直在我的視線里,不曾遠離過。

為了便于表述,就稱呼他為小寫的l吧。l兩兄弟,目前一個在鎮里的初中八年級寄宿住校在讀,一周回家一趟,一個在村里的明德小學五年級走讀,早晚接送,再過兩年,大概率也要去鎮里寄宿啦。

平日里的生活起居,飲食漿洗都是奶奶,也就是我的大姨在照料。

今年暑假,大姨聽說我這個大學生返鄉了,非得要我下鄉去走走看看。

我心里清楚,大姨是想讓我給l兄弟做個現身說教,有此活生生的標桿和榜樣,才有努力進取的動力,勤奮學習的方向。要是能逗留兩日,給予具體的學習指導那是再好不過,雖然大姨沒有明說。

l兄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小小年紀一副深度眼鏡戴著,清瘦的小身板窩在沙發里。人手一個智能手機,頭也不抬一下,手就沒停,一直在撥弄著游戲。說來也慚愧,至今我都舍不得配眼鏡,不得上千塊錢啊。

這里凸顯了三個問題,交織著留守兒童,家長,監護人三方動作,心態和得失。

其一,雙休日,節假日,尤其是較長的寒暑假期間,是自我支配時間。留守兒童學習上缺乏老師系統的指導,也無法得到奶奶的幫助,碰到難題,遇到無解往往無助,無奈,一番茫然后就放飛思想,自暴自棄。很難做到慎獨,也無法自律,更談不上自主學習。

其二,奶奶在保障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的大局下,只要孩子不去水庫游泳,兩兄弟不打架哭鬧,只要餓不著,冷不著,基本就是散養,放任自流。

奶奶有認知代溝,孩子有心理代溝,很難有效溝通,無形之中就成了學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的真空環境。

其三,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成長,學習,交友的快樂和成就沒人分享,焦慮,困惑沒人傾訴,久而久之孩子就內心孤獨,自我封閉,沉迷游戲,無法自拔。奶奶要是說多了,說煩了,他還就不自然地流露出情緒異常,甚至于仇視的眼神。

遠在天邊的父母能做的也只能是盡量滿足金錢和物質的需求。哪怕一副眼鏡上千塊錢也毫不吝惜。

這三個問題難道就是留守兒童該有的標簽嗎?我想不盡然吧。誰還不曾青春年少?誰還沒有個青春叛逆期?誰在青春年少時就有生活經驗,能夠自我認知,做得到自我控制呢?不都是這么慢慢長大,一步步過來的嗎?為啥非得往留守兒童身上貼標簽呢?

我想問題的解決是系統的社會統籌和實踐,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哪怕是走小步,只要不停滯,不停步,

好在我看到了希望,看得到的前景。近年來鄉村振興的步伐明顯加快,繁榮的農村傳統文化在回歸,大姨所在的村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風家教也在潤物細無聲地融入。

第一,祠堂翻新蓋起來了。近五年來所有考入大學的孩子名字進了祠堂,受到展示和贊揚,這是對村里孩子們的無形激勵和鞭策。

寒暑假把留守兒童集中起來學習也有了活動場所和安全保證。這一點聽大姨說,村委會很快就會組織落實了。畢竟村里每年都有考上大學的孩子們。

第二。村里的老年活動中心也建起來了,舞龍舞獅,剪紙片,夜晚的露天電影,農戶家辦壽宴的黃梅戲也時不時唱起來了。一老一少,有了更多的照料和陪伴。

是啊,成長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改變過程。哪有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呢?

其實,聽l兄弟也說過,學校食堂有留守兒童窗口,飯菜要相對便宜一點,分量也多那么一點。這就足夠了。

我問過l在留守兒童窗口買飯會不會有低人一等的感覺?l靦腆地回答說,不會,也習慣了。

同學們也很自然而然分開排隊買飯,我們相處的很融洽,愉快。

最讓人心動的是,l兄弟說學校的道德與法治課老師每兩周會來上一節心理健康課。這說明我們的農村中小學已經配備了心理課程,

不要小看了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它能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知識教育的同時,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王陽明不是說嗎?我心光明。一顆童心光明,健康,快樂,那他就會積極向上,奮發有為。

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姨說起了小l兄弟的爸爸媽媽。也就是大L姐弟兩個吧。心有無奈,滿是嘆息。感覺小l重復著上一輩大L的道路又重新走了一遍。

大L出生在80年代中期,兩三歲起就寄托在外公外婆家撫養照料。為了生活,也是為了尋找出路,大姨兩夫妻就一直到大L高中畢業的第二年才返鄉,十多年來也就每逢春節回家一趟看看孩子。

就這樣大姨兩夫妻返鄉后,在老地基上蓋了新房子,然后大L在外打工,結婚,生小孩,之后,小l兄弟倆又丟給大姨撫養照料。似乎是一個輪回。一個總也走不出的圓圈。

我意識到大姨有心改變,無力吐槽。其實吧,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大L兄弟沒有通過高考改變命運,不意味著小l兄弟就沒有這個機遇和緣分。

一代代接續努力,從農村走出來,走進縣城,奔向都市,總會有一代人實現夢想的。

只要走的穩,就不怕慢。大L沒實現的愿望,也只是暫時而已。他才三十出頭,未來的路長著呢。小l也就剛剛上初小學,一旦思想開竅開悟了,那還不指日可待。急什么,怕什么,一切就交給時間,靜待花開就是啦。

留守兒童是我們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一份子,每一個留守兒童都應該得到善待,珍惜。他們也都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光耀燦爛。

對于留守兒童的成長守護,家風家教家訓的傳統不能丟,不能忘。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的幸福感,獲得感,才能匯集成新時代中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小l兄弟倆的留守歲月也完全不同于他的父輩大L那一代留守兒童的光陰的故事。大姨的心完全可以放踏實。我相信這個寒假里,我會看到不一樣的小l兄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铜鼓县| 古浪县| 东乡县| 图片| 云和县| 合作市| 含山县| 泸州市| 昭通市| 彭阳县| 康平县| 抚松县| 孟津县| 郴州市| 金乡县| 沁阳市| 穆棱市| 灵璧县| 怀宁县| 隆回县| 伊川县| 乌拉特后旗| 阿拉善左旗| 乌鲁木齐县| 诸暨市| 汾西县| 伊宁县| 新安县| 定日县| 临澧县| 原平市| 夏邑县| 潮州市| 拜泉县| 元谋县| 长岭县| 渝中区| 大宁县| 茌平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