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師生溝通
  • 劉翔平
  • 4479字
  • 2019-12-06 20:01:59

第一節 共情

在師生溝通中,教師如果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了解學生產生某種行為的原因,能夠與學生共情,那么學生就會卸下對教師的防御,敞開心扉,師生間就可以快速建立良好的關系。

一、什么是共情

共情,也叫同理心,是指對他人的心理活動或情感感同身受、體驗他人內心世界的一種能力。通俗地講,共情就是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做到通情達理。教師的共情通常指放下個人成見,進入到學生的世界,去看學生所看到的“事情”,去聽學生所聽到的“真理”,并將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知道。共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師生間的共情會帶來溝通方式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發自內心地體會到對方感受的一種表現。

二、共情的作用

共情是交往的前提條件,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師生間共情的好處。

教師和學生是兩個獨立個體,有著不同的感受。這種感受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一種真實的客觀存在。好的感受會產生好的行為,不好的感受會產生不好的行為。要想讓學生有好的行為,需要讓學生有好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的共情有助于學生產生良好的感受。當教師與學生共情時,教師會接納學生的感受。這種接納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被尊重、被理解的好的感受,從而產生好的行為,如探索自我的需要、尊重并接納教師等。當學生能夠與教師共情時,教師也會感到欣慰和愉悅。師生間如果充滿著相互理解、接納、體諒和愛的氣息,就能夠快速建立起信任、尊重、友愛的關系。

例如,當小宇又一次把張老師強調過、反復練過的題目做錯時,張老師找到了小宇,了解他做錯的原因。

教師:我想你需要老師的幫助。

小宇:的確,我不明白這道題目,可我又不敢問您,這道題目太簡單了。

教師:這樣啊……

小宇:是的,這道題您講過好幾遍,也做過很多類似的題目。可是我還是不太理解,沒弄懂,所以還會出錯……

教師:數學本身就很抽象,邏輯性很強。如果不理解的話,同樣的題目換個背景或者變個數據就又不會了。

小宇:是啊!我的數學一直就學得不好。看見題目我就緊張,越是您強調的東西,我越擔心自己不會,結果越是理解不了。

教師:在老師講課時,可能你的注意力都放在擔心、害怕上了,老師講什么你都顧不上聽。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你試試集中精力聽,聽不懂時就舉手,老師換個角度再解釋,也許你就聽懂了。

小宇:那樣不會影響您嗎?無論什么題目?

教師:不會啊!別忘了我的職責就是答疑解惑呀!也許不明白的不只你一個呢!所以,無論什么時候,你都需要把你的疑問告訴老師,老師和你一起討論,一起面對。

小宇:好的!

以上這種溝通方式使學生在被理解和尊重的情境中很放松,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如何解決問題上。如果教師不能與學生共情,那么無論教師說什么,在學生眼里都是虛偽的,都是想對自己進行操控。

其次,師生間不能共情的后果。

教師只有真正與學生共情,才會打動他們的心。當一個教師不能或者不愿意與學生共情時,則可能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惡化師生關系。

例如,下午體育活動跑步時,小龍剛跑出幾步就開始走。而此前李老師剛剛和小龍進行了一場談話,跟他約定遇到困難要堅持。李老師心里想:“怎么這么不提氣?這下班級又要被扣分了。”他氣惱地走向小龍。

教師:你怎么又不跑了?一會兒跟我回班!跑都跑不動了,還怎么打籃球呀?

小龍:我剛才岔氣了,不能跑了。

教師:那更不能打籃球了。

小龍:現在好了。

教師:怎么那么快就好了?我岔氣時得半天才好呢,我看你八成又在偷懶!

小龍:我沒有,剛才我都堅持了一會兒呢!是真的很不舒服,所以我才開始走的……

教師:跟我回班!

小龍:那我現在跑滿三圈可以嗎?

教師:不行,跟我回班!

(小龍在操場上不動,李老師更來氣了,兩個人僵持在操場上。)

在這個溝通過程中,小龍可能會有以下一些感受。

例如,感到失望,認為教師對自己不理解、不關心。自己是岔氣了沒法跑,可是老師不相信自己。小龍失望之余可能會減少甚至停止自我表達。

例如,小龍會覺得受到傷害。由于李老師沒有考慮到小龍的感受,而是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去判斷小龍的行為,認為他是因為懶惰不想跑步,因而很難真正理解小龍的問題——岔氣兒了,很難受。李老師的不耐煩、反感或者批評,會使小龍覺得受到了傷害。

例如,影響小龍的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學生成長、進步的必經階段,但李老師此處的回應缺少與小龍的共情,對小龍的自我探索不夠關注,忽視了小龍即使岔氣兒了還堅持跑、走而沒有立即停下來的努力,從而影響小龍對自我的了解。小龍因此可能會自暴自棄地想“懶就懶,我還真就不跑了”。

此外,李老師對小龍缺少共情的回應使李老師不能真正了解小龍的問題與需要,因而做出的反應也缺乏針對性:小龍需要的理解和鼓勵沒有,小龍反感的呵斥不絕于耳。這會使小龍的心遠離李老師。

當教師與學生共情時,學生會意識到教師在認真地聽他說話,努力地理解他的感受。學生會覺得跟老師的溝通是值得的,愿意打開話匣子和教師溝通,在溝通過程中教師漸漸地理解學生的需要、興趣和感受,形成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

如果上例中李老師換一種共情的溝通方式,會產生什么不同的效果呢?讓我們看一下:

教師:你怎么啦?

小龍:我剛才岔氣了,特難受。我都堅持很久了,實在太難受,跑不了了我才開始走的。

教師:的確,岔氣是很難受的。

小龍:是啊!我感覺自己都快站不住了。可我答應過老師遇到困難要堅持的。

教師:以后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及時停下來,身體是第一位的。你現在要是還不舒服的話,就回班休息一下吧。

小龍:現在好多了。而且我跟同學約好了練球呢!您知道下周一要比賽了……

教師與小龍的共情不僅給之前師生間的約定有了一個很好的解釋,而且班級的籃球比賽又多了一員虎將。這種效應還會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增加班集體的凝聚力。

再次,如何共情。

教師與學生的共情要求教師不僅能體會學生的感受,還能幫助學生澄清感受,清晰地說出學生的感受。教師與學生的共情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安靜專心地傾聽。在傾聽中,教師要能聽到學生的需求,聽出和接納他的負面情緒,理解他的感受。在學生的傾訴中,教師要挖掘出學生在負面情緒的汪洋中仍積極解決問題的努力,捕捉到學生思想中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本章最后一節將專門討論積極傾聽的技巧。

例如,雯雯跟張老師說她不想坐在小龍的后面了。

教師:是他影響到你了嗎?

雯雯:怎么說呢,應該是我影響到他了吧?

教師:哦?

雯雯:他都沒毛病,他太優秀了!

教師:你是說他都沒毛病?

雯雯:每次我的筆袋兒掉地上,他都會幫我撿起來,說“看好你的筆袋,別再掉了”。可是我的筆袋兒還是會掉地上,他還是會幫我撿,說“別再把筆袋兒掉地上了”。昨天,他跟我說:“你的筆袋兒再掉地上的話,我踩著了可不管啊!”今天,我的筆袋兒又掉地上了,他還是幫我撿了起來了。那會兒,我都覺得自己該罵!感覺像老欠著他人情似的,不舒服!

此段對話中,教師開了一個話頭,并通過一些語氣詞,或者簡單地重復學生的話,打開了雯雯的話匣子,知道了她內心的負面感受。她的不舒服感主要源于內疚,或者不愿意再讓別人幫她撿筆袋。此時教師往往需要進入到第二個環節,回應學生的感受。

第二,客觀地回應教師所聽到的學生的負面情緒、負面感受。要用簡單的詞語回應學生的感受或直接重復學生的感受,比如“哦……嗯……原來是這樣……”“你是說……”等,使學生傳達出更多的信息。

如上例:

教師:你覺得你給他添麻煩了?

雯雯:是啊!您說我的筆袋兒掉地上了,該我撿吧?可每次他都幫我撿,老給人添麻煩多不好意思呀?

教師:不好意思?

雯雯:是啊!還有我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想麻煩別人。

教師:的確,我也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雯雯:我就搞不明白了,怎么只有我的筆袋兒老是往地上掉,別人都不這樣啊,好煩的!

教師:你的筆袋兒是不是有些特別呢?

雯雯:這倒是!我爸送我的生日禮物,一個超級大的筆袋兒,我放了所有的東西在里面,除了各種筆,還有公交卡,彩筆……老師我知道了!

教師:什么?

雯雯:我可以把不常用的東西放書包里,換個小點的實用的筆袋兒就可以了。

教師:一個不錯的主意!

雯雯:我還可以把筆袋兒像書包一樣掛在課桌側面的掛鉤上。

此段對話中,教師與雯雯的共情幫她澄清了她真正的煩惱是不愿意總麻煩別人,而不是坐在小龍后面。在和教師的溝通過程中,雯雯自己想到了解決這個煩惱的辦法:可以調座位,或讓自己的筆袋不再掉在地上。到這一步,學生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此時教師若還能繼續與學生共情的話,則進入第三個環節,此時的溝通會有效地增進教師的親和力,促進師生關系。

第三,使用情感詞匯表達出自己所感受到的學生的感受,把自己對學生的共情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明白教師在努力地理解他的感受和處境,讓學生明白成長的路上不管處境如何教師都會永遠陪伴他,接納他。

如上例:

教師:你已經找到了三種辦法解決你的麻煩,看得出你很高興!

雯雯:是啊!調換座位、換個小點兒的筆袋、把筆袋掛在課桌的側鉤上,確實如此。可我當初怎么那么苦惱,非得找您幫我換座位呢?

教師:老師知道你獨立性很強,老師也能夠理解你。

雯雯:我知道。所以才敢“因為別人優秀,自己受不了”而找您調座位啊!

此段對話中,教師說出了雯雯找到解決煩惱的辦法后的感受——歡愉,也聽到了雯雯對自己信任的語言——“才敢‘因為別人優秀,自己受不了’而找您調座位”。這種開誠布公的對話,無疑會促進師生間的信任、理解、友善與尊重,形成彼此信賴的、最有影響力的師生關系。

最后,如何提升教師的共情能力。

教師與學生的共情能夠有效促進師生溝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師的影響力。那么怎么樣才能提高教師與學生的共情能力呢?

其一,教師要試著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的感受,這樣學生會愿意讓教師進入他的內心世界。教師可以多問自己:“我是否主觀性很強?”“我是否對學生抱著開放、接納、理解的態度?”“我是否做到了設身處地地進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中?”

其二,教師要適時驗證自己是否做到共情。當不太肯定自己是否達到了共情時,可使用嘗試性、探索性的語氣來表達,跟學生核對并做出修正。例如,詢問自己:“我說的對嗎?”或“不知道我說的是否正確?”

其三,教師要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拓寬自己的生活面。不要懼怕學生的負面情緒及感受,教師要勇于靠近學生,無條件地接納學生的感受,尤其是負面感受。

其四,教師要盡量抽時間看電視、電影,閱讀報刊和暢銷小說,閱讀詩歌、文學作品,了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等。通過熟知人生百態,教師可以提升自己寬容的能力,“沒事兒時養養寬,有事兒了才容得下”。

其五,教師對內心的愛、喜悅、平靜的追求,教師對快樂、自由、享受的感受,教師的目光、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動作變化等都比言語表達更簡便而有效,更能促進共情能力的提高。

其六,教師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教師對學生情緒和感受的識別,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共情能力。例如,一名學生把雙手絞在一起,怯怯地對教師說:“我不敢問老師講過的問題,我怕老師像煩小彩一樣煩我。”

“雙手絞在一起”是學生緊張害怕情緒的一種反映,再加上“怯怯的聲音”,教師很容易識別學生的情緒,即緊張和擔心。當教師感受到學生的緊張和擔心時,就可以從幫助學生放松入手,和學生溝通,與學生共情,消除學生的防御心理,促進師生間的溝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山市| 长沙县| 武强县| 海阳市| 永寿县| 尼勒克县| 枣强县| 麻栗坡县| 延边| 静宁县| 资中县| 禹州市| 北安市| 皋兰县| 德格县| 仪征市| 通渭县| 贵溪市| 金山区| 呼图壁县| 浮梁县| 新竹县| 老河口市| 光泽县| 刚察县| 乌拉特后旗| 巫山县| 鹤庆县| 崇文区| 景德镇市| 大方县| 乌什县| 冕宁县| 昆山市| 大余县| 辽源市| 泉州市| 信阳市| 饶平县| 隆昌县|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