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
- 盧風
- 780字
- 2019-12-06 20:08:27
第一章 古代中華文明的成就與缺陷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之前,中國人一直有極強的文化自信——以文明中心自居,而稱四鄰異族為蠻夷戎狄(有待于教化)。自三代至漢唐,中國既有最強的“硬實力”,又有讓四夷賓服的“軟實力”。所謂“硬實力”就是軍事實力和物質生產力,所謂“軟實力”就是意識形態和文化。漢民族構成中華民族人口的絕對多數,漢族文化自然是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宋代以后,漢族或許因為其精英過于耽溺于文化和技術而疏于武備,故兩度被北方少數民族征服。但漢族的文化沒有被征服,漢族的技術也沒有被超越。后來,統治者(蒙古人和滿人)的文化也融入漢文化之中而逐漸形成了元明清及之后的中華文化。
西方歷史學家說:“也許早在公元1000年,中國經濟和人口的增長就推動了整個亞歐大陸經濟的發展,另外一個高峰發生在1400年后,一直延續到1800年左右?!?a id="w1">[1]在15世紀,“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強國。它擁有可能超過1億的人口、生產能力巨大的農業部門、龐大而且復雜的貿易網絡、在生產手段和產品質量的幾乎每個方面都超過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手工業?!?a id="w2">[2]
商周以后,中華文明已達很高水平。中華文明的一個突出特征就在于她一方面孕育出燦爛的文化(哲學、文學、藝術)和精巧的農桑、手工技術,另一方面保持了綿延不斷的可持續性。這一來與地球上尚未絕跡的原始文明形成對比,一來與源自歐洲的現代工業文明形成鮮明的對比。原始文明肯定不會引起生態破壞,但其文化水平很低?,F代工業文明在技術和產業方面無疑達到了無與倫比的水平,但它導致了全球性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氣候變化,科學和事實都在證明且還將繼續證明它是不可持續的。中華古代文明的技術、產業和文化與同時代的其他文明(包括古希臘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等)比毫不遜色,她同時較好地保護了中華大地的美麗河山,表現了很好的生態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