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主要觀點

通過對環境政策領域中典型案例的比較研究,本書得出的主要結論是:政策執行過程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程序問題,更多反映出“政治性”的一面。政策性質是研究政策執行的前提,不同政策有著不同的政策執行過程。政策決定著誰以何種方式參與政策執行過程,也決定著其他因素發揮作用的方式。模糊性較低、沖突性較高的政策會在政治性執行空間中運行,權力成為影響政策執行結果的關鍵因素。政治性政策執行面臨的困境是下屬的機械式執行,在權力的支配下,既定政策指標可能得到實現,但是政策問題往往得不到徹底解決。要解決政治性執行中出現的問題,關鍵在于將政策問題(在本書中表現為環境污染)的治理作為最終目標,而不是把完成具體的任務指標(如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作為最終的行動指南。除了強制性機制之外,適當的激勵機制也是必要的。當模糊性較高、沖突性較低時,政策會落在試驗性執行的空間中?!扒榫啊币蛩爻蔀樽笥艺邎绦薪Y果的關鍵因素,與政策利益相關的參與者、資源等因素會發揮重要作用。在當下的中國,地方政府官員所掌握的資源以及他們執行政策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策的走勢。當模糊性較高、沖突性較高時,政策會以象征性執行的方式運行。由于政策的模糊性較高,評價和監控機制很難發揮作用,因此“地方聯盟”的力量決定政策執行結果。如果決策者設定的目標具有更高的合法性,則可能在短期的政策博弈中戰勝“地方聯盟”。對于模糊性較高的政策,技術官僚、專家成為政策的解釋者,他們能否堅守職業道德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政策執行過程。當模糊性和沖突性都比較低時,政策會以行政性執行的方式運行。資源是否充足、科層制組織是否健全,將成為支配政策執行過程的關鍵因素。


[1]Tun Lin, Timothy Swanso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Path to a Brighter Futur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1-31; OEC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Reviews: China[R]. Paris: OECD, 2007.

[2]盛華仁.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跟蹤檢查有關環境保護法律實施情況的報告[R/OL].(2006-8-27)[2012-10-1].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jdgz/bgjy/2006-08/27/content_353854.htm.

[3]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倡導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這些都是緊隨世界發展趨勢的,也得到了其他國家的認可。例如,1994年7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21世紀議程高級國際圓桌會議”上,外方代表贊揚《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是1992年世界環境發展大會后第一部國家級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值得別國效仿。曲格平. 曲之求索:中國環境保護方略[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代序,Ⅲ-Ⅳ;程恩富,王新建. 中國可持續發展回顧與展望[EB/OL].(2009-11-25)[2013-4-1].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0447837.html.

[4]曲格平. 曲之求索:中國環境保護方略[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代序,Ⅳ.

[5]國家層面的環保機構于1974年成立,先后經歷了七次變更。1974年10月,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正式成立。1982年5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將國家建委、國家城建總局、建工總局、國家測繪局、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合并,組建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部內設環境保護局。1984年5月(國發〔1984〕64號),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成立。委員會主任由副總理兼任,辦事機構設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由環境保護局代行)。1984年12月,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局改為國家環境保護局,仍歸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領導,同時也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1988年7月(國機編〔1988〕4號),國家將環保工作從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國家環境保護局(副部級),明確為國務院綜合管理環境保護的職能部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也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1998年6月(國發〔1998〕5號,國辦發〔1998〕80號),國家環境保護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是國務院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直屬機構;撤銷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2008年7月(國辦發〔2008〕73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環境保護部的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資料來源:http://www.mee.gov.cn/zjhb/jgls/lsyg/。出于行文考慮,本書在不同時期以當時的官方名稱為準;如果是引用,則尊重原作者的表述。

[6]曲格嚴. 曲之求索:中國環境保護方略[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代序,Ⅵ.

[7]“制度性說謊”是借用張汝立在分析農村基層政權組織運行困境時提出的概念。在壓力型體制下,說真話、說實話的成本增加,虛報浮夸、弄虛作假成為最優化選擇。張汝立. 目標、手段與偏差——農村基層政權組織運行困境的一個分析框架[J]. 中國農村觀察,2001(4).

[8]陳澤偉. 中央徹查環保造假[J]. 瞭望新聞周刊,2006(43).

[9]國家環??偩止賳T坦言:地方環保部門作假嚴重[J]. 共產黨員,2007(3).

[10]托馬斯·海貝勒,迪特·格魯諾,李惠斌. 中國與德國的環境治理:比較的視角[M]. 楊惠穎,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78-82.

[11]易明. 一江黑水:中國未來的環境挑戰[M]. 姜智芹,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Benjamin van Rooij.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Law: Regular Enforcement and Political Campaigns[J]. Development and Change, 2006(1);夏光. 環境污染與經濟機制[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12]Ran Ran.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t Local Levels in China: Explain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Gap and Assessing the Implications[D]. Duisburg and Essen: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2009.

[13]皮特·何,瑞志·安德蒙. 嵌入式行動主義在中國:社會運動的機遇與約束[M]. 李嬋娟,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20-22.

[14]汪勁. 環保法治三十年:我們成功了嗎[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5]李侃如. 中國的政府管理體制及其對環境政策執行的影響[J]. 李繼龍,譯,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2).

[16]在對一些國家政府項目的研究中,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 Scott)強調將政府的目標、程序和其他的目標、程序靈活結合起來的重要性。詹姆斯·C.斯科特. 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M]. 王曉毅,譯.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17]肯尼斯·卡爾普·戴維斯(Kenneth Culp Davis)認為:“只要公職人員權力的實際界限允許其在可能的作為或不作為方案中自由作出選擇,那么他就擁有裁量權。”“裁量是工具,這種工具對個別化的正義是不可或缺的?!跊]有裁量調和的情況下,規則本身無法應對現代政府和現代正義的復雜問題。”肯尼斯·卡爾普·戴維斯. 裁量正義——一項初步的研究[M]. 畢洪海,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26-27. 邁克爾·利普斯基(Michael Lipsky)認為,基層官員在利益分配或公共制裁等方面擁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Michael Lipsky.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s [M].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80.

[18]Jeffrey L. Pressman, Aaron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How Great Expectations in Washington Are Dashed in Oakland; Or, Why It's Amazing that Federal Programs Work at All, This Being a Saga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as Told by Two Sympathetic Observers Who Seek to Build Morals on a Foundation of Ruined Hope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19]馬特蘭德(Matland)認為,盡管提醒政策制定者去考慮所有相關的因素是合適的,但是如果向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關于執行過程的充分描述,這些描述可以引導他們去關注最重要的變量,關注那些稀缺的因素——如果尋找這些變量和因素的過程是有限的,事實上歷來是有限的,那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理查德·J.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16.

[20]詹姆斯·E.安德森. 公共政策制定(第五版)[M]. 謝明,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31-232.

[21]杰伊·M.沙夫里茨,E. W. 拉塞爾,克里斯托弗·P. 伯里克. 公共行政導論(第六版)[M]. 劉俊生,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44.

[22]Daniel A. Mazmanian, Paul A. Sabatier. Implementation and Public Policy[M]. Glenview: Scott, Foresman, 1983: 20-21.

[23]這種界定方式深受階段啟發框架的影響,它把政策過程分為一系列的階段——通常是議程設置、政策構建、合法化、政策實施以及評估,同時分析各階段具體進程的影響因素。這個曾經被廣泛接受的分析工具后來不斷受到指責:(1)階段啟發法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因果關系理論,因為它從來沒有確定一套控制各階段內部和各階段之間的進程的系列因果因素。(2)階段啟發法并不能準確地描述政策過程的真實順序。(3)階段啟發法存在一個合法和自上而下的偏見,它關注的焦點通常是某項重要法律的通過和實施;它只關注某項重大法律單一的循環圈,過于簡化了涉及各層級政府眾多政策建議和法律條例的多元與互動的循環圈。保羅·A. 薩巴蒂爾. 政策過程理論[M]. 彭宗超,等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9-10.

[24]Laurence J. O'Toole, Jr. Research 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and Prospects [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0(2): 266.

[25]Donald S. van Meter, Carl E. van Hor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1975, 6(4): 447.

[26]Helen Ingram. Implementation: A Review and Suggested Framework [M]//Naomi B. Lynn, Aaron Wildavsky.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1990: 462.

[27]小約瑟夫·斯圖爾特,戴維·M. 赫奇,詹姆斯·P. 萊斯特. 公共政策導論(第三版)[M]. 韓紅,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04-105.

[28]Peter deLeon. The Missing Link Revisited: Contemporar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J]. Policy Studies Review, 1999, 16(3/4): 314-315.

[29]邁克爾·希爾,彼特·休普. 執行公共政策——理論與實踐中的治理[M]. 黃健榮,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

[30]例如,托馬斯·戴伊(Thomas Dye)在其《理解公共政策》一書中討論的政策領域包括刑事司法、醫療保健與社會福利、教育、經濟政策、稅收政策、國際貿易與移民、環境政策、公民權利、美國的聯邦制、國防政策等。托馬斯·戴伊. 理解公共政策[M]. 彭勃,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蓋伊·彼得斯(Guy Peters)在其《美國的公共政策——承諾與執行》一書中著重討論了經濟政策、稅收政策、衛生保健政策、收入保障、教育政策、能源與環境政策、保護性政策、美國政治中的文化沖突等。蓋伊·彼得斯. 美國的公共政策——承諾與執行(第六版)[M]. 顧麗梅,姚建華,等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1]魏姝. 政策類型與政策執行:基于多案例比較的實證研究[J]. 南京社會科學,2012(5).

[32]Theodore J. Lowi. Four Systems of Policy, Politics, and Choice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72, 32(4).

[33]Randall B. Ripley, Grace A. Franklin. Bureaucracy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M]. Homewood: Dorsey Press, 1982: 58-207.

[34]吳錫泓,金榮枰. 政策學的主要理論[M]. 金東日,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410.

[35]魏姝認為,分配政策的執行偏差往往是由政策本身的因素造成的;構成性政策執行的關鍵在于不同執行機構之間的溝通和協調;規制政策的執行難度大,影響其有效執行的關鍵:一是規制對象的特點,二是能否有效控制規制者與被規制者之間建立在權錢交易基礎上的合謀;再分配政策執行過程中,地方政府、生產商和公眾等利害相關者會圍繞其所蘊含的巨大利益空間展開復雜的利益博弈。魏姝. 政策類型與政策執行:基于多案例比較的實證研究[J]. 南京社會科學,2012(5).

[36]Chou Kwok-ping. Conflict and Ambigu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vil Service Reform in China, 1993-2000[D].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

[37]Jae Ho Chung. Central Control and Local Discretion in China: Leadership and Implementation During Post-Mao Decollectiviza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6-8.

[38]Yang Zhong. Local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China: Challenges from Below[M]. New York: M. E. Shape, 2003: 128-182.

[39]Yang Zhong. Local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China: Challenges from Below[M]. New York: M. E. Shape, 2003: 128-182; Kevin J. O'Brien, Lianjiang Li.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J]. Comparative Politics, 1999, 31(2): 167-186;呂德文. 中心工作與國家政策執行——基于F縣農村稅費改革過程的分析[J]. 中國行政管理,2012(6).

[40]Jill Schofield, Charlotte Sausman. Symposium on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Learning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Introduction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4, 82(2).

[41]William Ieuan Jenkins. Policy Analysis: A Political and Organisational Perspective[M]. London: Martin Robertson, 1978: 203.

[42]對于政策執行研究的代際劃分,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戈津等人認為,第一代研究者是那些對單一的權威性決定如何被執行的問題進行開拓性研究的學者,第二代研究者致力于建構分析框架,第三代研究者“致力于發展和檢測關于中程或中觀(middle range)研究的解釋性與預測性執行理論”。Malcolm L. Goggin, Ann Bowman, James Lester, Laurence O'Toole.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ward a Third Generation [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0.

與戈津等人以理論建構為劃分依據不同的是,也有學者認為第一代政策執行是自上而下模式,第二代政策執行是自下而上模式,第三代政策執行是整合模式。這是以研究途徑為劃分依據的。李允杰,丘昌泰. 政策執行與評估[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9-81. 也有學者將政策執行研究劃分為以下三代:第一代(“古典的”)源自這樣的假定——一旦恰當的政策被權威發布,執行將會自動發生;第二代(“經驗的”)挑戰了這一假定,通過詳細的案例研究解釋執行“失敗”,認為執行與政策形成很相似,是一個復雜的政治過程,而非一個機械的行政過程;相比之下,第三代(“分析性的”)較少關注具體的執行失敗,更關注一般意義上的執行是如何運行的,如何推動其預期目標的實現,其核心議題是如何推動“執行理論”的發展以解釋執行過程。也有學者把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政策執行研究分成四個階段:案例研究、政策執行框架的發展、框架應用、綜合與修改。小約瑟夫·斯圖爾特,戴維·M. 赫奇,詹姆斯·P. 萊斯特. 公共政策導論(第三版)[M]. 韓紅,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98-106. 在這些關于政策執行研究階段的劃分中,戈津等人的劃分方式被學界普遍接受。

[43]Helga Pülzl, Oliver Treib,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M]//Frank Fischer, Gerald J. Miller, Mara S. Sidney. Handbook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Theory, Politics, and Methods. New York: CRC Press, 2007: 89.

[44]杰克·雷斌. 公共管理學手冊[M]. 張夢中,等譯.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548.

[45]Martha Derthick. New Towns In-Town: Why a Federal Program Failed[M]. Washinton DC: Urban Institute, 1972.

[46]Jeffrey L. Pressman, Aaron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How Great Expectations in Washington Are Dashed in Oakland; Or, Why It's Amazing that Federal Programs Work at All, This Being a Saga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as Told by Two Sympathetic Observers Who Seek to Build Morals on a Foundation of Ruined Hopes [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47]小約瑟夫·斯圖爾特,戴維·M. 赫奇,詹姆斯·P. 萊斯特. 公共政策導論(第三版)[M]. 韓紅,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98.

[48]Helga Pülzl, Oliver Treib,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M]//Frank Fischer, Gerald J. Miller, Mara S. Sidney. Handbook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Theory, Politics, and Methods. New York: CRC Press, 2007: 89.

[49]邁克爾·希爾,彼特·休普. 執行公共政策——理論與實踐中的治理[M]. 黃健榮,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94-95.

[50]本書所使用的“途徑”“視角”“模型”等概念主要借鑒格里斯(Grix)的觀點。格里斯認為,途徑(approach)描述的是著手實施一項任務或解決一個問題時使用的方法或采取的步驟,特別是關于獲取數據采取何種方式或者使用何種資料。途徑就像方法論,是特定的產生或獲得認知的方式,而且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那些使用者所持的世界觀。按照技術上的說法,途徑是被范式的假設激活的,它們建立在范式的假設的基礎之上。視角(perspective)屬于一個學科內特定的途徑,如政治學中的新制度主義和理性選擇;同時,是一個超越了狹隘的學科范圍的途徑,如后現代主義視角。模型(model)是對現實的簡化,研究者所展示的模型會顯示出具體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喬納森·格里斯. 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M]. 孫冰潔,王亮,譯.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155, 163, 164.

[51]Paul A. Sabatier.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Suggested Synthesis [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1986, 6(1): 24-48.

[52]薩巴蒂爾和梅茲梅尼安的分析框架不只是概念性的闡述,還被廣泛應用于不同領域的政策執行研究,如加州海岸維護法、舊金山灣區維護與發展法、法國1976年與1979年海岸法的案例研究。經驗性材料證實了該分析框架所展示的變量與政策過程的有效性。Paul A. Sabatier.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Suggested Synthesis [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1986, 6(1): 21-48;李允杰,丘昌泰. 政策執行與評估[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6.

[53]Paul Sabatier, Daniel Mazmani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J]. Policy Studies Journal, 1980, 8(4).

[54]Paul Sabatier, Daniel Mazmanian.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J]. Policy Analysis, 1979(5): 481-504; Paul A. Sabatier.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Suggested Synthesis [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1986, 6(1): 21-48.

[55]S?ren C. Winter. Introduction [M]//B. Guy Peters, John Pierre.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3: 205-210; Robert T. Nakamura, Frank Smallwood.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0.

[56]Richard E. Matland. Synthes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Literature: The Ambiguity-Conflict Model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995, 5(2).

[57]Paul A. Sabatier.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Suggested Synthesis [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1986, 6(1): 22.

[58]Michael Lipsky.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s [M].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80.

[59]邁克爾·希爾,彼特·休普. 執行公共政策——理論與實踐中的治理[M]. 黃健榮,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74-75.

[60]Benny Hjern, David O. Porter. Implementation Structures: A New Unit of Administrative Analysis [J]. Organization Studies, 1981, 2(3); Benny Hjern, Chris Hull.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s Empirical Constitutionalism [J].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1982, 10(2).

[61]李允杰,丘昌泰. 政策執行與評估[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58-59.

[62]Richard E. Matland. Synthes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Literature: The Ambiguity-Conflict Model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995, 5(2).

[63]Stephen H. Linder, B. Guy Peters. A Design Perspective 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Fallacies of Misplaced Prescription [J]. Policy Studies Review, 1987, 6(3).

[64]Richard E. Matland. Synthes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Literature: The Ambiguity-Conflict Model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995, 5(2).

[65]柯政. 中國內地課程政策實施研究:以制度理論視角探討“研究性學習”政策在A市的實施狀況[D].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8.

[66]Edward Peck, Perri 6. Beyond Delive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as Sense-Making and Settlement[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10-11.

[67]理查德·J. 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13-618.

[68]Paul Berman. Designing Implementation to Match Policy Situation: A Contingency Analysis of Programmed and Adaptive Implementation[DB/OL]. http://www.rand.org/content/dam/rand/pubs/papers/2008/P6211.pdf;理查德·J. 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15.

[69]詹姆斯·E. 安德森. 公共政策制定(第五版)[M]. 謝明,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33.

[70]小約瑟夫·斯圖爾特,戴維·M. 赫奇,詹姆斯·P. 萊斯特. 公共政策導論(第三版)[M]. 韓紅,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03;保羅·A. 薩巴蒂爾,漢克·C. 詹金斯-史密斯. 政策變遷與學習:一種倡議聯盟框架[M]. 鄧征,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71]小約瑟夫·斯圖爾特,戴維·M. 赫奇,詹姆斯·P. 萊斯特. 公共政策導論(第三版)[M]. 韓紅,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04.

[72]朱玉知. 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國政策執行——基于理論解釋范式的比較[M]//唐亞林,陳水生. 城市公共服務創新研究(第2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83-196.

[73]Harry Harding. Organizing China[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74]Kenneth Lieberthal, Michel Oksenberg.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3-22.

[75]冉冉. 中國地方環境政治:政策與執行之間的距離[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23-25.

[76]王紹光. 中國體制的優勢要講透,以免被忽悠[EB/OL]. (2013-8-30)[2018-7-21]. 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china/2013-08/4303248.html.

[77]周雪光. 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一個組織學研究[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10-11.

[78]陳家建,邊慧敏,鄧湘樹. 科層結構與政策執行[J]. 社會學研究,2013(6).

[79]David M. Lampt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Post-Mao China[M].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Barbara J. Sinkule, Leonard Ortolano.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China[M]. London: Praeger Publishers, 1995.

[80]托馬斯·海貝勒. 中國當前形勢之我見[J]. 賈亞娟,譯. 國外理論動態,2013(1).

[81]David M. Lampt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Post-Mao China[M].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82]陳玲. 制度、精英與共識:尋求中國政策過程的解釋框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31-32.

[83]Kenneth Lieberthal, Michel Oksenberg.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3-22.

[84]Ran Ran.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t Local Levels in China: Explain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Gap and Assessing the Implications[D]. Duisburg and Essen: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2009.

[85]李侃如. 中國的政府管理體制及其對環境政策執行的影響[J]. 李繼龍,譯.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2).

[86]Kenneth G. Lieberthal, David M. Lampton. Bureaucracy, Poli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8.

[87]Andrew J. Nathan. A Factionalism Model for CCP Politics[J]. The China Quarterly, 1973, 53(Jan.-Mar.): 34-46.

[88]陳玲. 制度、精英與共識:尋求中國政策過程的解釋框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25-27.

[89]白魯恂. 中國政治的變與常[M]. 胡祖慶,譯.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8:16-19.

[90]Lowell Dittmer. Chinese Informal Politics [J]. The China Journal, 1995, 34(Jul.).

[91]陳玲. 制度、精英與共識:尋求中國政策過程的解釋框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26-27.

[92]Ben Hillman. Factions and Spoils: Examining Political Behavior Within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J]. The China Journal, 2010, 64(July).

[93]陳玲. 制度、精英與共識:尋求中國政策過程的解釋框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27.

[94]薛瀾,陳玲. 中國公共政策過程的研究:西方學者的視角及其啟示[J]. 中國行政管理,2005(7).

[95]Kevin J. O'Brien, Lianjiang Li.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J]. Comparative Politics, 1999, 31(2): 167-186.

[96]Kevin J. O'Brien, Lianjiang Li.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J]. Comparative Politics, 1999, 31(2): 167-186.

[97]Kevin J. O'Brien, Lianjiang Li.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J]. Comparative Politics, 1999, 31(2): 167-186.

[98]托馬斯·海貝勒,舒耕德. 作為戰略性群體的縣鄉干部(上)[J]. 劉承禮,編譯.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1).

[99]托馬斯·海貝勒,舒耕德,楊雪冬. “主動的”地方政治:作為戰略群體的縣鄉干部[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100]托馬斯·海貝勒,舒耕德,楊雪冬. “主動的”地方政治:作為戰略群體的縣鄉干部[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36-45.

[101]托馬斯·海貝勒,舒耕德,楊雪冬. “主動的”地方政治:作為戰略群體的縣鄉干部[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51-56.

[102]托馬斯·海貝勒,舒耕德,楊雪冬. “主動的”地方政治:作為戰略群體的縣鄉干部[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172-189.

[103]托馬斯·海貝勒,舒耕德,楊雪冬. “主動的”地方政治:作為戰略群體的縣鄉干部[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66-217.

[104]周雪光. 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一個組織學研究[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10-40.

[105]胡薇. 關注政策執行:西方及中國社會政策執行研究綜述[M]//王思斌. 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六輯).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106-125.

[106]丁煌. 論政策執行[J]. 中國行政管理,1991(11);丁煌. 關于政策執行的若干基本問題[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992(2);丁煌. 傳統的“人情面子”觀念及其對當前政策執行的影響[J]. 行政與法,1997(3).

[107]徐湘林. 論美國公共政策制定與實施中的中央地方關系[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7(6).

[108]陳振明. 西方政策執行研究行動的興起[J]. 江蘇社會科學,2001(6).

[109]金太軍,錢再見,張方華,李雪卿. 公共政策執行梗阻與消解[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110]賀東航,孔繁斌. 公共政策執行的中國經驗[J]. 中國社會科學,2011(5).

[111]李允杰,丘昌泰. 政策執行與評估[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丁煌. 政策執行梗阻機制及其防治對策——一項基于行為和制度的分析[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趙凱農,李兆光. 如何貫徹執行公共政策[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金太軍,錢再見,張方華,李雪卿. 公共政策執行梗阻與消解[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謝煒. 中國公共政策執行中的利益關系研究[M].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姚華,耿敬. 政策執行與行動者的策略[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陳玲. 制度、精英與共識:尋求中國政策過程的解釋框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112]陳麗君,傅衍. 我國公共政策執行邏輯研究述評[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6(5).

[113]王漢生,劉世定,孫立平. 作為制度運作和制度變遷方式的變通[M]//應星,周飛舟,渠敬東. 中國社會學文選.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554-583.

[114]徐湘林. 論美國公共政策制定與實施中的中央地方關系[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7(6).

[115]莊垂生將政策變通歸結為四種形式:自定義政策變通、調整性政策變通、選擇性政策變通和歪曲性政策變通。陳振明認為,政策變通可以歸結為“求神似,去形似”“不求神似,只求形似”和“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三種類型。莊垂生. 政策變通的理論:概念、問題與分析框架[J]. 理論探討,2000(6);陳振明. 政策科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16]金太軍,錢再見,張方華,李雪卿. 公共政策執行梗阻與消解[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丁煌. 政策執行梗阻機制及其防治對策——一項基于行為和制度的分析[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王杰敏. 農村政策執行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探討[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5(2);吳木鑾. 我國政策執行中的目標扭曲研究——對我國四次公務員工資改革的考察[J]. 公共管理學報,2009(3).

[117]姚華,耿敬. 政策執行與行動者的策略[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18]陳振明. 西方政策執行研究運動的興起[J]. 江蘇社會科學,2001(6);丁煌,定明捷. 國外政策執行理論前沿評述[J]. 公共行政評論,2010(1).

[119]郭漸強. 鄧小平政策執行思想探析[J]. 湖湘論壇,1998(4);胡象明. 論劉少奇的政策執行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 中國行政管理,2001(4).

[120]丁煌. 利益分析:研究政策執行問題的基本方法論原則[J]. 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4(3).

[121]謝煒. 中國公共政策執行中的利益關系研究[M].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122]姚華,耿敬. 政策執行與行動者的策略[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賀東航,孔繁斌. 公共政策執行的中國經驗[J]. 中國社會科學,2011(5);吳木鑾,公婷. 變動中的中央地方財政關系:以公務員薪酬中央指令為例[J]. 復旦公共行政評論,2012(1).

[123]柯政. 中國內地課程政策實施研究:以制度理論視角探討“研究性學習”政策在A市的實施狀況[D].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8;鄧凡. 教育政策執行的網絡模式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蔣園園. 復雜理論視閾下的教育政策執行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王智超. 教育政策執行的滯后問題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124]楊鵬. 產業政策在中國的境遇——一位基層官員的實踐體會[J]. 戰略管理,2001(2);殷華方,潘鎮,魯明泓. 中央—地方政府關系和政策執行力:以外資產業政策為例[J]. 管理世界,2007(7);陳富良,吳佐文. 中國產業規制政策執行研究——新政治經濟學視角[J]. 管理現代化,2012(6).

[125]馮?,? 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政策執行過程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2009.

[126]約翰·漢尼根. 環境社會學[M]. 洪大用,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6.

[127]羅亞娟. 環境社會學視角下的環境污染問題——東井村個案研究[J].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128]張玉林. 社會科學領域的中國環境問題研究[J]. 浙江學刊,2008(4).

[129]洪大用. 社會變遷與環境問題:當代中國環境問題的社會學闡釋[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洪大用,馬芳馨. 二元社會結構的再生產——中國農村面源污染的社會學分析[J]. 社會學研究,2004(4).

[130]顧金土. 鄉村工業污染的社會機制研究[D].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6;江瑩. 互動與整合——城市水環境污染與治理的社會學研究[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131]陳阿江. 水域污染的社會學解釋——東村個案研究[J]. 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0(1);陳阿江. 從外源污染到內生污染——太湖流域水環境惡化的社會文化邏輯[J]. 學海,2007(1);張玉林,顧金土. 環境污染背景下的“三農問題”[J]. 戰略與管理,2003(3).

[132]李周. 城市環境狀況和居民環境意識調查報告[J]. 生態經濟,1998(3).

[133]王德新. 中國環境NGO發展的法律困境與對策[J]. 理論月刊,2013(1).

[134]謝岳. 從環保運動看政策變遷:比較案例分析[J]. 學習與探索,2011(5);馮仕政. 沉默的大多數:差序格局與環境抗爭[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1).

[135]洪大用.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環境問題[J]. 東南學術,2000(5).

[136]洪大用,馬芳馨. 二元社會結構的再生產——中國農村面源污染的社會學分析[J]. 社會學研究,2004(4).

[137]當水源污染后,喪失了“飲用水”功能,在解決無望的情況下,村民只能被動適應環境的變化,開發水的低級功能——納污功能。村民從保護者變為污染者。陳阿江. 從外源污染到內生污染——太湖流域水環境惡化的社會文化邏輯[J]. 學海,2007(1);陳阿江. 次生焦慮: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會解讀[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138]Sun,Yanfei, Dingxin Zhao. Multifaceted State and Fragmented Society: Dynamics of 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China [M]//Dali L. Yang. Discontented Miracle: Growth,Conflict,and Institutional Adaptations in China.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c. Ltd., 2007.

[139]謝岳. 從環保運動看政策變遷:比較案例分析[J]. 學習與探索,2011(5).

[140]在遭受環境危害后,之所以有抗爭與沉默的行為差異,是由于具有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通過社會關系網絡所能支配和調用的資源不同。一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社會關系網絡規模越大或勢力越強,疏通關系網絡的能力越強,對環境危害作出抗爭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則選擇沉默的可能性越大。馮仕政. 沉默的大多數:差序格局與環境抗爭[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1).

[141]張玉林. 社會科學領域的中國環境問題研究[J]. 浙江學刊,2008(4).

[142]呂志奎. 公共政策工具的選擇——政策執行研究的新視角[J]. 太平洋學報,2006(5).

[143]夏光. 論環境治道變革[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1).

[144]馬士國. 環境規制工具的選擇與實施:一個述評[J]. 世界經濟文匯,2008(3);楊洪剛. 中國環境政策工具的實施效果及其選擇研究[D]. 上海:復旦大學,2009;崔先維. 中國環境政策中的市場化工具問題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2010.

[145]宋姣姣,王麗萍. 環境政策工具的演化規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湖北社會科學,2011(5);秦穎,徐光. 環境政策工具的變遷及其發展趨勢探討[J]. 改革與戰略,2007(12).

[146]王惠娜. 自愿性環境政策工具在中國情境下能否有效?[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9).

[147]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即環境污染物排放總量與經濟增長的長期關系呈現倒“U”形曲線: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時候,環境污染的程度較輕,但是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環境污染由低趨高,環境惡化程度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加?。划斀洕l展達到一定水平后,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環境污染又由高趨低,污染程度逐漸減緩,環境質量逐漸得到改善。近些年來,中國學者用該模型分析中國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陳華文,劉康兵. 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經驗分析[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胡明秀,胡輝,王立兵. 武漢市工業“三廢”污染狀況計量模型研究——基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特征[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4);許廣月,宋德勇. 中國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數據[J]. 中國工業經濟,2010(5);沈滿洪,許云華. 一種新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浙江省工業化進程中經濟增長與環境變遷的關系研究[J]. 浙江社會科學,2000(4).

[148]張捷,張玉媚. 廣東省的庫茲涅茨環境曲線及其決定因素——廣東省工業化進程中經濟增長與環境變遷關系的實證研究[J]. 廣東社會科學,2006(3);李玉文,徐中民,王勇,焦文獻.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研究進展[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5).

[149]陳華文,劉康兵. 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經驗分析[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150]夏光. 從“環境換取增長”到“環境優化增長”[J]. 環境保護,2006(2B).

[151]B. 蓋伊·彼得斯,弗蘭斯·K. M. 馮尼斯潘. 公共政策工具:對公共管理工具的評價[M]. 顧建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05-118.

[152]約翰·漢尼根. 環境社會學[M]. 洪大用,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0-21.

[153]李萱,沈曉悅,夏光. 中國環保行政體制結構初探[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1);王燦發. 中國環境執法困境及破解[J]. 世界環境,2010(2);Kate E. Swanson, Richard G. Kuhn. Environment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Yuhang, Zhejiang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 27(4): 485-489.

[154]李侃如. 中國的政府管理體制及其對環境政策執行的影響[J]. 李繼龍,譯.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2).

[155]夏光. 增強環境保護部參與國家綜合決策的能力[J]. 環境保護,2008(7).

[156]Richard Louis Edmonds. Managing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157]Abigail R. Jahiel. The Organ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J]. The China Quarterly, 1998, 156(4): 757-787.

[158]王社坤. 環境法學研究影響性因素實證分析——基于CSSCI法學核心期刊環境法學論文引證的調查[J]. 法學評論,2011(1).

[159]汪勁. 中國環境法學研究的現狀與問題[J]. 法律科學,2005(4).

[160]易明. 一江黑水:中國未來的環境挑戰[M]. 姜智芹,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00-101;王偉奇. 環境行政監管組織的法律分析——以水污染治理為例[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161]例如,2009年第一次修正后的《水法》雖然明確規定“水污染防治,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但是仍有多處內容與《水污染防治法》和國務院“三定”(定職能、定機制、定編制)方案的規定有職能重疊和交叉。胡若隱. 從地方分治到參與共治:中國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50-51.

[162]周輝,王世進. 關于完善我國《水污染防治法》的幾點思考[J]. 江西社會科學,2006(4).

[163]郇慶治. 霧霾政治與環境政治學的崛起[J]. 探索與爭鳴,2014(9).

[164]冉冉. 中國地方環境政治:政策與執行之間的距離[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165]陳潭,張曉亮. 環境治理與生態政治[J].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8(1).

[166]周博文,張再生. 生態治理體現政治擔當[N]. 人民日報,2017-3-19.

[167]冉冉. 中國地方環境政治:政策與執行之間的距離[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168]科爾曼(Coleman)認為,不正確的發展觀念、不合理的發展模式是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而要解決環境問題,不僅需要改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還應該梳理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擴大基層民主,加強國際合作。這種環境政治觀是具有代表性的。丹尼爾·A. 科爾曼. 生態政治:建設一個綠色社會[M]. 梅俊杰,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169]Laurence J. O'Toole, J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Multi-Actor Implementation: An Assessment of the Field [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1986, 6(2): 181-201.

[170]Kate E. Swanson, Richard G. Kuhn. Environment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Yuhang, Zhejiang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 27(4);馬軍. 中國環境執法三大障礙[J]. 世界環境,2010(2);鐘永森,左銘威. 基層環境執法的困境與解決思路[J]. 環境保護,2006(8B);汪勁. 環保法治三十年:我們成功了嗎[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71]Roda Mushkat. Law in Transitional Settings: The Chinese Experience [J]. Southern California Interdisciplinary Law Journal, 2008(18): 45-95.

[172]小約瑟夫·斯圖爾特,戴維·M. 赫奇,詹姆斯·P. 萊斯特. 公共政策導論(第三版)[M]. 韓紅,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98.

[173]賀東航,孔繁斌. 公共政策執行的中國經驗[J]. 中國社會科學,2011(5).

[174]Malcolm L. Goggin. The “Too Few Cases/Too Many Variables” Problem i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J]. 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1986, 39(2).

[175]葉??āさ铝_爾.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M]. 王滿船,尹寶虎,張萍,譯.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197.

[176]陳玲提出的“制度—精英”雙層決策理論、寧騷提出的“上下來去”和盧邁提出的“上下互動”決策模型等可以視為構建轉型期中國特色的政策過程之本土理論的代表。李瑞昌在鮑威爾(Powell)等人提出的“三流合一”政策執行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三角形錐體”的分析框架。龔虹波提出了“執行結構—政策執行—執行結果”的分析框架。這些學者都是在著力推進政策過程理論研究,探索解釋中國政策執行的分析框架或理論模型。陳玲. 制度、精英與共識:尋求中國政策過程的解釋框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寧騷. 公共政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9;盧邁. 中國農村改革的決策過程[J]. 二十一世紀,1998(12);李瑞昌. 中國公共政策實施中的“政策空傳”現象研究[J]. 公共行政評論,2012(3);龔虹波. 執行結構—政策執行—執行結果——一個分析中國公共政策執行的理論框架[J]. 社會科學,2008(3).

[177]陳玲. 制度、精英與共識:尋求中國政策過程的解釋框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42.

[178]普雷斯曼和威爾達夫斯基認為:“執行——正如魏伯斯特和羅格所說的那樣——是去貫徹、履行、生產、達到和完成的一個過程。但是,被執行的是什么呢?自然是政策。必須有某些事物先于執行之前已然存在,否則在執行的過程中就沒有什么需要去推進。‘執行’這樣的動詞,應該有一個像‘政策’這樣的賓語?!盝effrey L. Pressman, Aaron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xxi.

[179]Merilee S. Grindle. Politic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Third World[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40-41.

[180]理查德·J. 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14.

[181]Merilee S. Grindle. Politic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Third World[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40-45.

[182]羅伯特·古丁,漢斯-迪特爾·克林格曼. 政治科學新手冊[M]. 鐘開斌,等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810.

[183]理查德·J. 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16.

[184]羅伯特·古丁,漢斯-迪特爾·克林格曼. 政治科學新手冊[M]. 鐘開斌,等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615-616.

[185]丁煌. 我國現階段政策執行阻滯及其防治對策的制度分析[J]. 政治學研究,2002(1);丁煌,李曉飛. 逆向選擇、利益博弈與政策執行阻滯[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金太軍,錢再見,張方華,李雪卿. 公共政策執行梗阻與消解[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186]賀東航和孔繁斌兩位學者在這方面曾做過有益的探索。他們通過分析中國如何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出通過“高位推動—層級性治理—多屬性治理”方式,減少“政策梗阻”和“政策失真”。兩位學者把這總結為“公共政策執行的中國經驗”。賀東航,孔繁斌. 公共政策執行的中國經驗[J]. 中國社會科學,2011(5).

[187]Yang Zhong. Local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China: Challenges from Below [M]. New York: M. E. Shape, 2003: 128-182.

[188]賀東航,孔繁斌. 公共政策執行的中國經驗[J]. 中國社會科學,2011(5).

[189]Kenneth J. Meier. Are We Sure Lasswell Did It this Way? Lester, Goggin and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J]. Policy Currents, 1999, 9(1): 5-8.

[190]保羅·A. 薩巴蒂爾. 政策過程理論[M]. 彭宗超,等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11.

[191]Richard E. Matland. Synthes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Literature: The Ambiguity-Conflict Model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995, 5(2).

[192]理查德·J. 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17.

[193]理查德·J. 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18-621.

[194]理查德·J. 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22-631.

[195]邁克爾·希爾,彼特·休普. 執行公共政策——理論與實踐中的治理[M]. 黃健榮,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08.

[196]Elizabeth Mitchell. Applying and Assessing a Contingency Model for Online Learn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D]. Burnaby: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2006.

[197]Chou Kwok-ping. Conflict and Ambigu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vil Service Reform in China, 1993-2000[D].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

[198]竺乾威. 地方政府的政策執行行為分析:以“拉閘限電”為例[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199]殷華方,潘鎮,魯明泓. 中央—地方政府關系和政策執行力:以外資產業政策為例[J]. 管理世界,2007(7).

[200]David M. Lampt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Post-Mao China[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4.

[201]Malcolm L. Goggin. The “Too Few Cases/Too Many Variables” Problem i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J]. Political Research, 1986, 39(2): 330-331; C. Winter. Implementation [M]// B. Guy Peters, John Pierre.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3: 206-209.

[202]加布里埃爾·A. 阿爾蒙德,小G. 賓厄姆·鮑威爾. 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 曹沛霖,等譯.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337.

[203]竺乾威. 地方政府的政策執行行為分析:以“拉閘限電”為例[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204]Jill Schofield, A Model of Learned Implementation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4, 82(2): 283-308.

[205]Peter deLeon. The Missing Link Revisited: Contemporar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J]. Policy Studies Review, 1999, 16(3/4): 311-338.

[206]殷華方,潘鎮,魯明泓. 中央—地方政府關系和政策執行力:以外資產業政策為例[J]. 管理世界,2007(7).

[207]周雪光,練宏. 中國政府的治理模式:一個“控制權”理論[J]. 社會學研究,2012(5).

[208]任鋒,朱旭峰. 轉型期中國公共意識形態政策的議程設置——以高校思政教育十六號文件為例[J]. 開放時代,2010(6).

[209]Carsten K. W. de Dreu, Annelies E. M. van Vianen. Managing Relationship Conflic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Organizational Teams [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1, 22(3): 309; S. G. Cohen, D. E. Bailey. What Makes Team Work: Group Effectiveness Research from the Shop Floor to the Executive Suit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7, 23(3): 239.

[210]Richard E. Matland. Synthes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Literature: The Ambiguity-Conflict Model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995, 5(2); Chou Kwok-ping. Conflict and Ambigu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vil Service Reform in China, 1993-2000[D].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

[211]邁克爾·希爾. 理解社會政策[M]. 劉升華,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20.

[212]Chou Kwok-ping. Conflict and Ambigu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vil Service Reform in China, 1993-2000[D].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

[213]José Antonio Puppim de Oliveira.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of Protected Areas and Tourism in Brazil [M].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8: 1-2.

[214]孫志建. “模糊性治理”的理論系譜及其詮釋:一種嶄新的公共管理敘事[J].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2(3).

[215]約翰·W. 金登. 議程、備選方案與公共政策(第二版)[M]. 丁煌,方興,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42,250.

[216]詹姆斯·E. 安德森. 公共政策制定(第五版)[M]. 謝明,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00.

[217]孫志建. “模糊性治理”的理論系譜及其詮釋:一種嶄新的公共管理敘事[J].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2(3).

[218]Chou Kwok-ping. Conflict and Ambigu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vil Service Reform in China, 1993-2000 [D].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

[219]理查德·J. 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09-613.

[220]Merilee S. Grindle. Politic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Third World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Fred A. Lazin. Policy Studies and Developing Nations[M]. Stanford: Jai Press Inc., 1999; Chou Kwok-ping. Conflict and Ambigu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vil Service Reform in China, 1993-2000[D].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

[221]Paul Berman. Designing Implementation to Match Policy Situation: A Contingency Analysis of Programmed and Adaptive Implementation[DB/OL]. http://www.rand.org/content/dam/rand/pubs/papers/2008/P6211.pdf.

[222]易明. 一江黑水:中國未來的環境挑戰[M]. 姜智芹,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4.

[223]Barbara J. Sinkule, Leonard Ortolano.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China[M]. London: Praeger Publishers, 1995: 12-13.

[224]為了避免與“環境政策”在表述上出現可能的誤解,這里用“政策背景”表達環境政策出臺的情景、環境。

[225]邁克爾·希爾. 理解社會政策[M]. 劉升華,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

[226]C. Winter. Implementation[M]//B. Guy Peters, John Pierre.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3: 220.

[227]Malcolm L. Goggin. The “Too Few Cases/Too Many Variables” Problem i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J]. 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1986, 39(2): 330-331.

[228]Merilee S. Grindle. Politic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Third World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10-11.

[229]卡爾·赫佩爾認為,理想類型只有被解讀為理論系統時才有意義,也就是說:第一,制定理論處理的特征列表;第二,根據那些特征構建一套假設;第三,給予那些特征經驗性解釋,從而給予理論特定的應用領域;第四,作為一個長期目標,將此理論系統作為一個特例,融入一個宏大的理論系統之中。阿普特把這種分析方法簡化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最開始處需要對單位邊界進行劃定。第二階段,涉及意義問題。例如,根據某一分類方式確定的單位所進行的活動對于系統有什么內在后果?如果某些主要活動不再進行,將會發生什么?系統能穩定嗎?第三階段,從數據推導理論。戴維·E. 阿普特. 現代化的政治[M]. 李劍,鄭維偉,譯.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11-12.

[230]李允杰,丘昌泰. 政策執行與評估[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0.

[231]詹姆斯·R. 湯森,布萊特利·沃馬克. 中國政治[M]. 顧速,董方,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227-230.

[232]加布里埃爾·A. 阿爾蒙德,小G. 賓厄姆·鮑威爾. 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 曹沛霖,等譯.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32-33.

[233]約翰·W. 金登. 議程、備選方案與公共政策(第二版)[M]. 丁煌,方興,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42.

[234]詹姆斯·R. 湯森,布萊特利·沃馬克. 中國政治[M]. 顧速,董方,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217.

[235]埃哈爾·費埃德伯格. 權力與規則——組織行動的動力[M]. 張月,等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09.

[236]姚華,耿敬. 政策執行與行動者的策略[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38.

[237]理查德·J. 斯蒂爾曼二世. 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 竺乾威,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25.

[238]布萊恩·瓊斯. 再思民主政治中的決策制定[M]. 李丹陽,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3-25.

[239]張毅強. 風險感知、社會學習與范式轉移: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政策變遷[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14.

[240]李瑞昌. 中國公共政策實施中的“政策空傳”現象研究[J]. 公共行政評論,2012(3).

[241]張曙光,金祥榮. 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浙江卷)[M]. 北京,杭州: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0.

[242]Elizabeth (Betty) Mitchell. Applying and Assessing a Contingency Model for Online Learn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D]. Burnaby: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2006.

[243]Laurence J. O'Toole, J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Multi-Actor Implementation: An Assessment of the Field [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1986, 6(2); J. Pressman, A.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M].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244]斯蒂芬·范埃弗拉. 政治學研究方法指南[M]. 陳琪,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7.

[245]詹姆斯·E. 安德森. 公共政策制定(第五版)[M]. 謝明,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0-32.

[246]魏姝. 政策類型與政策執行:基于多案例比較的實證研究[J]. 南京社會科學,2012(5).

[247]岳經綸. 中國發展概念的再定義[M]//岳經綸,郭巍青,中國公共政策評論(第1卷).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6-76.

[248]李祖佩. 論農村項目化公共品供給的組織困境及其邏輯——基于某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經驗的實證分析[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249]張毅強. 風險感知、社會學習與范式轉移: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政策變遷[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14-15.

[250]大衛·馬什,格里·斯托克. 政治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第二版)[M]. 景躍進,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58.

[251]魏姝. 政策類型與政策執行:基于多案例比較的實證研究[J]. 南京社會科學,2012(5).

[252]羅伯特·古丁,漢斯-迪特爾·克林格曼. 政治科學新手冊[M]. 鐘開斌,等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852.

[253]Thomas B. Smith.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J]. Policy Sciences, 1973, 4(2).

[254]Stephen A. Quick. The Paradox of Popularity: “Ideologica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in Zambia[M]//Merilee S. Grindle. Politic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ird Worl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41.

[255]魏姝. 政策類型與政策執行:基于多案例比較的實證研究[J]. 南京社會科學,2012(5).

[256]約翰·W. 金登. 議程、備選方案與公共政策(第二版)[M]. 丁煌,方興,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40.

[257]Theodore J. Lowi. Four Systems of Policy, Politics, and Choice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72, 32(4).

[258]米切爾·黑堯. 現代國家的政策過程[M]. 趙成根,譯.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112-113.

[259]魏姝. 政策類型與政策執行:基于多案例比較的實證研究[J]. 南京社會科學,2012(5);Yang Zhong. Local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China: Challenges from Below[M]. New York: M. E. Shape, 2003: 128-18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泗洪县| 德州市| 旬阳县| 阿图什市| 白城市| 自治县| 义乌市| 错那县| 磐石市| 红原县| 普陀区| 贞丰县| 汉川市| 雷州市| 玛沁县| 广昌县| 桂平市| 合作市| 莆田市| 上思县| 凤庆县| 新源县| 吉林市| 南陵县| 揭西县| 永靖县| 精河县| 循化| 三门峡市| 江都市| 博兴县| 朝阳市| 北辰区| 达尔| 大港区| 秦皇岛市| 翼城县| 宽甸| 辽宁省| 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