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中世紀的行會與學徒制

西歐中世紀城市不斷發展,商業和手工業進一步壯大、繁榮,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商人和手工業者結成了聯盟——行會。行會起源于“手工業者結合起來以使其工業上的目的容易實現的努力”[4]。行會是自衛、互助的合作組織,也是“依照職業類型而專業化的手藝工人的一種組織,它是通過對內實行勞動章程。對外實行壟斷這兩項任務而發揮作用的”[5]。行會自羅馬帝國晚期就存在于意大利,1061年在巴黎成立的蠟燭制造工行會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手工業組織。12世紀時,行會已遍及法國、英國和德國等西歐國家。隨著行會的發展,從13世紀前后開始,“學徒制度”(The Indentured Apprentices)成為一個專用術語,在14—15世紀達到全盛。13世紀中期至15世紀中期,行會控制下的學徒制由一種私人習慣逐步演變為具有公共性質的制度,學徒制度與中世紀行會相伴相生,二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一、行會與學徒制

西歐中世紀的手工業生產由掌握熟練技巧的師傅再輔以一兩個人完成生產的全過程,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生產過程的日趨復雜使社會分工愈益細化。“法蘭克福14世紀上半期有行業173個,而到下半期則增加到579個。”[6]為了規范生產、維護共同利益,各行業紛紛成立了自己的行會,每個行會都有不同的章程。行會制度是城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一個城市里往往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行會。

行會作為經濟組織,通過對內消弭同業者的競爭、對外維持本行業對市場的壟斷來鞏固并保持手工業者的地位。行會章程一般對生產規模、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工資、價格、原料、勞動時間、市場、學徒和工匠人數等方面有明確規定,為所有會員提供平等的機會。

行會等級森嚴,由師傅、工匠和學徒組成,所有成員都居住在城市的同一街區內,只有已制成“杰作”(Masterpiece)的卓越的手工業者才能成為師傅。想從事某種行業的手藝人必須加入某一行會當學徒。行會內,師徒訂立口頭或書面契約,學徒被視為師傅的家庭成員,繳付學費獲得膳宿,沒有工資,不可以結婚。在學習期間,學徒必須遵從師傅教導,遵守行業的道德規范,保守行業機密等。學徒在兩年到五年甚至七年不等的時間內,通過口頭或實例的方式學習。學藝期滿后,必須再給師傅做一段時間的工匠,師傅向其支付工資。優秀的工匠會逐漸得到社會承認,須精心制作一件證明自己技藝的“杰作”,由行會認可后方能獨自開業成為師傅。

師傅是行會的全權成員,能夠獨立開業,參加本行業大會,對重大事項進行討論和表決。作為精通某一生產領域勞動技術的能手,師傅既是技術的傳播者,也是教育者。他帶一個或幾個徒弟,通過在生產現場引導學徒觀察、模仿、操作,并矯正學徒操作失誤的循環過程使學徒掌握某種行業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對工匠和學徒進行從讀、寫、算直到道德品質和宗教知識等范圍廣泛的教育。在行會的領導和監督下,學徒制成為維持和發展生產、傳授生產經驗、保存和提高手工業技藝的有效制度。學徒能夠得到師傅“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陳以功”的教導,并在生產實踐中耳濡目染本行業的規范和職業道德。作為培養熟練勞動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學徒制傳承了無數的工藝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職業教育的效能。

二、學徒制的發展

工廠手工業和機器大生產最終替代了手工勞動,行會隨之逐漸衰落,學徒制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而逐步瓦解。為了規范和保護學徒制,一些國家開始履行監督和管理的職責,行動最早的是英國。1562年英國頒布了《工匠、徒弟法》,該法規定:學徒年限一律為七年;有一定財產的城市自由民(不是工人和農民)的子弟才可以當徒弟;生活在城市里的師傅才有資格帶徒弟,帶三名徒弟就可以雇傭一名工匠,超過這個數量后,每增加一名徒弟可多雇一名工匠。這些規定不僅全面解決了長期困擾學徒制的問題,而且促進了英國手工業的發展和城市的振興。1601年英國頒布的《濟貧法》(The Poor Law)規定,貧苦兒童必須要做學徒,這也是教區負責人和保護人的義務。《工匠、徒弟法》和《濟貧法》都是在國家管理勞動力培養、實行學徒制問題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法規。學徒制從由行會監督變為由國家管理后,為家庭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培養了大批勞動力。

與其他國家相比,英國一直特別偏愛學徒制,即使在1814年廢除《工匠、徒弟法》后,他們仍然對學徒制保持著極大的熱情。“任何人,要成為真正的技工,必須從少年時代起就受到培訓。我們經常聽到說現在英國技工的水平下降了,那是因為有太多拿一半工資的冒牌貨。如果英國想要保住它的領先地位,就必須建立正確的學徒制,這樣才能保住我們在世界上的聲譽。”[7]到19世紀末,學徒仍占英國機械、造船、鐵路運輸和貨車制造業工人總數的15%左右。

與英國類似,法國的舊學徒制中存在著學徒與雇主的人身依附關系。1791年法國的同業公會廢止后,學徒制就處在契約制度之下。1803年,法國議會制定了一系列關于學徒的法令,并將其作為勞工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學徒法》規定:必須保證學徒必要的受教育時間,不得雇傭未滿13歲者,14歲以下學徒的勞動時間不能超過10小時,14—16歲學徒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2小時。這些法令明確規定了學徒與雇主的權利和義務,目的在于保護學徒的利益。

德國的文化傳統對學徒制起著廣泛和深遠的支持作用。16—18世紀,德國的手工業生產被同業工會所控制。為了挽救行會日漸敗落的命運,1733年,普魯士的法令規定由國家對學徒制進行統一管理;1810年的《營業稅法》廢除行會的強制入會制,建立企業自由經營制度,形成了與手工業行會監督的學徒制不同的“自由”手工業者的學徒制;1845年的《工商條例》承認行會可以繼續存在;1849年的《營業條例》建立了工匠考試、師傅考試和行會的規定,限制雇傭的徒弟人數并將學徒年限減為三年;1869年的《工業法》為學徒制培訓建立了立法機構,學徒制培訓及組織留給了私立部門中的會所。1881年,德國在全國范圍內修訂《營業條例》,最引人關注的是關于學徒制的各種規定,除規定雇傭徒弟的條件、形式和年限外,還特別明確了師傅對徒弟應承擔的義務,即有關監督師傅執行派徒弟到補習學校或實業學校學習的義務,這對恢復學徒制具有重要意義。1897年,德國頒布了《保護手工業法》,1908年又頒布了《手工業條例》。這兩部法令在保護、促進手工業發展的同時,為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沒有建立行會,學徒制的發展一直處于國家管理之下,由政府強制執行。在美國,學徒與師傅簽訂協議,師傅不僅負責徒弟基本的衣、食、住、行,而且要向其傳授行業知識、操作技能和宗教道德知識。美國的學徒期一般為5—10年,期滿后由師傅進行評定,合格者可以結束學徒生涯并進行生產,否則,徒弟就要跟隨師傅繼續接受培訓,直到師傅滿意為止。[8]美國政府的職責主要是根據學徒水平進展以及師徒關系的狀況制定各種法律,提供保障。

三、學徒制的衰落

工場手工業和大工廠生產的出現和發展使機器生產代替了大部分手工勞動,行會漸趨衰頹,學徒制也隨之瓦解。

(一)行會的衰落

作為中世紀城市手工業者的互助合作組織,行會解決了很多商業與勞動問題,在保護手工業者、積累勞動經驗、改進生產工具和促進城市繁榮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行會在產生初期具有顯著的民主精神,從學徒逐步上升到工匠和師傅的道路開放給所有合乎資格的人。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對社會分工提出更高的要求,行會固有的封建性和保守性開始作祟,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13世紀末,行會出現了排他現象,拒絕普通工人入會,會員資格只限于行會中的富裕家庭。行會章程嚴格限制師傅雇傭的工匠人數,使富裕起來的師傅不能獲得更多的雇傭工人,無法成為資本家。“英國諾福克和諾利支的織業行會規定,每個師傅不得有兩個以上的學徒,違者每月罰款5英鎊。”[9]到了15世紀,英國考文垂不但明令禁止所有擴大生產的活動,而且反對改變染色呢布的名稱。馬克思指出,直接生產者“必須擺脫行會的控制,擺脫行會關于學徒和幫工的制度以及關于勞動的約束性規定”[10]。但是行會的存在使資本家難以獲得能自由出賣自己勞動力的工人。

行會排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獨特創造——工場手工業分工,而這與資本主義生產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尤其是當貿易范圍超越城市的界限,要求把產品輸出到外地的時候,曾經在歐洲經濟中一度占據統治地位的行會制度逐漸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并由盛轉衰,即使國家立法也未能挽救行會和學徒制衰敗的命運。在伊麗莎白女王逝世前,英國法庭就裁定在非技術性行業中,學徒并不是必需的,農夫、挑桶者、制磚匠、搬運夫和磨粉者等可以無師自通。在技術性行業中,普通家庭出身的學徒必須要繳納一大筆登記費,家境貧寒的學徒因此要么去那些既艱苦、苛刻,又沒有出路的海陸行業中,要么就落到一個低級地位上。男女學徒很容易變成一個傭工或仆役,而不成其為一個手藝行或商店的學徒。[11]行會的解體使學徒制失去了存在的依托,并在工業革命的沖擊下進一步崩潰。

(二)師徒關系的變化

基于宗教信仰和習慣把別人的孩子招收到自己家中作為養子,并向其傳授技藝的形式是定期服務制學徒制度的起源。最初師傅與學徒之間確實存在“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那種親如父子的關系,學徒在漫長的七年中將自己融入師傅的家庭,并憧憬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獨立開業的手工業者。“在熟練手工業中有學徒資格的幫工,其社會地位直至近世都與其雇主相同,且通常是同一行業或同類行業中另一個師傅的兒子。只要工業主要是由小業主經營的,而每一業主充其量不過雇一兩個幫工,那么任何精力充沛的人充當工資雇傭者的期限不會超過數年,勤勉的學徒即使不能娶師傅的女兒為妻,也無論如何可以指望今后能自立開業的。”[12]

但到了14—15世紀,師傅開始利用種種行會規章盤剝工匠和學徒,使他們淪為廉價勞動力。有的行會限制師傅數目,無望晉升為師傅的工匠成為長期幫工,有的行會甚至成為父傳子、子傳孫的世襲集團。這導致學徒、工匠和師傅之間的矛盾沖突不斷升級。以往親密無間的師徒變為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溫情脈脈的面紗被撕掉。師傅們殘酷地使用青少年,他們在學徒期間幾乎學不到任何有用的知識和技能,這背離了學徒制的本質。實行了幾個世紀的學徒制終于走到了盡頭,時代的發展吁求全新職業教育方式的出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专栏| 嘉善县| 马尔康县| 如皋市| 陇南市| 长岛县| 洛川县| 黄平县| 衡阳市| 巴马| 长岭县| 桃园县| 汽车| 米脂县| 吉木乃县| 德格县| 林口县| 潞城市| 常熟市| 玉树县| 惠州市| 阿拉善左旗| 汽车| 永修县| 甘洛县| 白沙| 滦平县| 德惠市| 无棣县| 东源县| 大同县| 广饶县| 沁阳市| 西贡区| 温泉县| 泸水县| 玉树县| 陆河县| 麻城市| 周口市| 株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