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生的節氣
  • 季紅真
  • 1703字
  • 2019-11-29 16:27:39

對于經歷過饑荒的人來說,挖野菜的記憶是深刻的。

六十年代的大饑饉,是初通人事以后世界留給我最深的印象。馬路兩邊的柳樹剛發芽,就被饑餓的人群擼得精光。柳樹芽是苦的,根本不能吃,必須在水里泡,把苦味兒拔出去,和在玉米面里蒸窩頭或貼餅子。槐樹的花和葉更是上品,微甜而有清香,摻和在玉米面中散蒸,柔軟而適口。榆樹渾身都可以吃,樹葉黏滑,口感近于木耳菜;果實叫榆錢,因形狀似制錢而得名,也帶微甜,豐足的年頭,與白面和在一起蒸熟是著名的榆錢飯,屬于上好的吃食,一般農家用來待客;樹皮曬干后磨成粉,和玉米面和在一起,可以搟面條。所有可以入口的東西,人們都搶奪。從麥收到秋收,圍在地邊等待拾荒的人,黑壓壓一大片,多是女人和孩子。麥穗、玉米、白薯和高粱,各種各樣的蔬菜,一直到白薯的藤蔓、洋白菜的根,都是人們覬覦的對象。一個人喊一聲,收齊了!人群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涌進去,足以覆蓋地面。人比物要多,互相擁擠著引起沖撞,叫罵聲和哭喊聲不絕,有的時候還會拳腳相加。隨著人群去拾荒是童年的多次經歷,并不是被生活所迫,而是在風氣影響下隨俗從眾。幾乎沒有拾到過什么,看熱鬧倒是排遣了寂寞。我家的附近有一座糧庫,內有榨油的車間,廢水順著一條溝流出來,上面漂著一層油。有當地的居民撇了上面的油食用,一般是用作炸油餅,不能炒菜。近似于這些年城市里的地溝油,只是當時并沒有聽說誰吃出毛病,也可能生了病乃至死了人也沒有人知道。

吃的問題空前地嚴重,蔬菜已經是奢侈品,一個人一天只供應二兩菜,全家合在一起也不過一斤多,端到飯桌上的湯里能漂著幾條菜絲,就高興得不行。一家鄰居,把鋪地的磚起開,在屋子里開出一小塊地,把白菜根種在里面,澆上水之后,白菜的芽就生長出來,而且擗掉一層,又生長出新的葉子。這大概是他家的獨創,此后我再也沒有遇見過第二次。各種解決饑餓的辦法也應運而生,母親學校的校辦工廠,研制出了人造淀粉,是用稻草一類的東西發酵。我隨了鄰居家的大姐姐,提了小鉛桶去領,那是一種灰白色的半黏稠物質,吃在嘴里有一股石灰味兒。孩子們在垃圾堆里尋找帶魚的頭和骨,放在爐子上烤焦了吃。

春天終于來了,我們爬到刺槐樹上擼槐葉,順手把花塞進嘴里,像吃糖一樣津津有味,顧不得手被刺扎破。父親領著我們去挖馬繩菜,那是一種匍匐在地面的野菜,紫紅色的莖和老綠色的橢圓葉子都厚且嫩,一掐就出水,枝葉的連接處開細碎的小黃花。女孩子經常把葉子擼掉,把莖一正一反一小截一小截地掐掉,只連著一層皮,掛在耳朵上當耳墜。它的學名是馬齒莧,還有一個通行的名稱叫長壽菜,因為性耐旱、生命力強,也因為營養價值高、可藥用,有益于人的身體。休息日的時候,我們穿過小鎮,走到很遠的林場,挖上幾麻袋,用車推回來。放在開水里炸熟,撈出來晾干儲存起來,入冬以后用水泡開,和在棒子面里蒸窩頭。這是首選的野菜,附近的早已經被人挖完了。林場是學校的領地,不許外人進入,還可以挖到。還有一種經常采的是野莧菜,棵大莖長,葉子是紫紅色,也有綠色的,或者綠色中圈著紫色。在南方那里是人工種植的蔬菜,但是北方人不認,只有野生的。掐下它的嫩葉炒著吃,是從春天到秋天的家常菜肴。因為經常擼樹葉、挖野菜,手也被染成灰綠色,洗都洗不掉,只有等到皮膚自然代謝才能褪盡。

后來單位一家分了二分地,在院子后面的柳樹林中。父親每天起早,吃一點東西,就去種玉米,然后再上班。夏天的時候,玉米棒子灌漿了,掰下來煮一煮是上好的美食。等不到秋天,父親種的玉米就吃完了,只剩下一片秸稈。每個人的糧食定量有限,組織上還要號召大家捐贈支援災區。吃菜的問題不再嚴重,母親單位的食堂加了一道無油菜,基本就是水煮菜,有的時候是小白菜,有的時候是大白菜,總之是隨著季節變化。有一位阿姨受到全校表揚,就是因為她大量地吃無油菜,節約下一些糧票捐給災區。成年后,遇到不少城市里的人,聽他們講起對于饑荒的刻骨感受,便深深地慶幸,生活在鄉下的好處,還有野菜可挖。此外,能果腹的東西也很多,打魚摸蝦釣田雞,嚼玉米、高粱的秸稈和蘆葦的根,一直吃到玉米根部的癭。那是一種包狀的東西,灰白黑三色糾纏在一起形成像大理石花紋一樣的圖案,約有拳頭大小,切成片素炒,味道近似于生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辽市| 吐鲁番市| 丰县| 葵青区| 小金县| 北票市| 武宣县| 时尚| 百色市| 邹平县| 广河县| 鲁山县| 昌平区| 达尔| 铜梁县| 哈尔滨市| 柘荣县| 环江| 南康市| 谢通门县| 光泽县| 隆昌县| 沙湾县| 盘锦市| 沂源县| 清苑县| 界首市| 松潘县| 景泰县| 长子县| 娄底市| 永寿县| SHOW| 桦南县| 屯昌县| 深水埗区| 行唐县| 天台县| 田林县| 株洲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