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管理理論的形成及演進
學習目的
了解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掌握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論,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區(qū)分各個現(xiàn)代管理學派及其主要理論觀點。通過本章的學習,達到明晰管理學自誕生發(fā)展至今的脈絡的目的。
知識要點
導入案例
管理者的困境
丹尼是一位太空物理學家,他對實驗室主任格林伍德說:“管理學作為研究和實踐領域科學的問題是它沒有科學基礎。我覺得,當我在設計一個導彈的制導系統(tǒng)時,我了解在做什么,因為我有太空、推進器和其他可以利用的科學知識,它們會告訴我該怎么做。但是當你問我作為工程和技術隊的主管人員,是否能夠做好工作時,我就沒有把握了,因為沒有管理的科學來指導我。在我讀到的管理書籍中,我得到的觀念是,管理人員必須在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基礎上進行管理,管理人員能夠做的最佳事情就是親切地同他的下屬人員商量關于每一件小事,并且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和程序,使下屬人員不會做錯。”“格林伍德,我在考慮這件事情的時候,看不出管理學上有更多的科學。我懷疑,能有什么好的管理學書本、文章和管理學發(fā)展教程可以向我們提供多少有用的東西。我們是否需要等待幾個世紀,管理科學才能發(fā)展到像物理學那樣,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呢?”
格林伍德曾經(jīng)參加過許多管理開發(fā)研討班,強調管理知識如何有用,又如何重要。現(xiàn)在他卻為丹尼的“直言”大為吃驚,但他認為他的下屬人員所說的話確實有理。然而,應該對丹尼的看法做何反應,仍使格林伍德相當困惑。
假如你處于格林伍德的位置,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你有什么建議可促使管理學更加科學?通過本章的學習,也許你能發(fā)現(xiàn)本案例的答案。
資料來源:哈羅德·孔茨,等.管理學.10版.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1998.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jīng)說過:“管理,從本質上講,意味著用智慧代替魯莽,用知識代替習慣與傳統(tǒng),用合作代替強制。”組織是離不開管理活動的。每個時期都不斷地產(chǎn)生經(jīng)典的管理理論、管理方法。這些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管理活動源遠流長,但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則經(jīng)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研究管理思想和理論的發(fā)展史,追溯管理理論的形成發(fā)展過程,目的是使人們在了解過去的基礎上,更好地把握管理理論的發(fā)展趨勢。
知識鏈接
有一個年輕人經(jīng)過千山萬水跋涉來到森林中的寺院,請求寺院里德高望重的住持收他為徒。住持鄭重地告訴他:“如果你真要拜我為師,追求真道,你必須履行一些義務和責任。”“我必須履行哪些義務和責任呢?”年輕人急切地問。“你必須每天從事掃地、煮飯、劈柴、打水、扛東西、洗菜等工作。”“我拜你為師是為了習藝正道,而不是來做瑣碎的雜工、無聊的粗活的。”年輕人一臉不悅地丟下這句話,就悻悻然離開了寺院,當然也就無法修習正道。
“正道”不是高不可攀或莫測高深的理論,它隱藏在日常的工作瑣事及生活細節(jié)中。同樣的,管理的道理,隨處可得,只要認真去從事,用心去體驗,工作過程中自可深刻體悟管理的奧妙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