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培訓中的教學設計
- 任秀華
- 1839字
- 2019-11-29 17:13:59
1.4 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標
企業培訓的教學設計中,學習與績效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學習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績效為學習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擴展提供了機會,提高績效是培訓的目的。在以績效為基礎的教學設計中,培訓的目的性更加明確,同時績效更是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績效作為一種驅動力引導著學習活動朝著提高企業和個人績效目標進行。
因此,教學和培訓已經不再是彼此獨立的部分,兩者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學和培訓正日益被看作一個更加廣泛的系統,它包含工作環境、教學設計、個體和其他各種組織及其共同體。如何從整體的角度,系統地考慮各個因素,開發有效的基于學習與績效整合的教學設計系統,這是本書關注的重點。在基于學習與績效整合的企業培訓的教學設計的各個階段,我們需要解決以下的問題:
(1)在前端分析階段:這是一個基于績效差距的學習嗎(是否有培訓的需求)?
(2)在績效目標分析階段:是否考慮了企業戰略目標和團隊績效目標?
(3)在任務分析階段:學習者為了完成工作績效,必須掌握哪些知識技能?
(4)在學習者特征分析階段:學習者的特征有哪些?哪些有利于學習?
(5)在分析學習目標時:學習目標是什么?內容是否符合績效目標?教學資料是否符合信息設計的原則?
(6)在情境創設中:如何創設情境?情境真實反映了工作環境中的各個要素嗎?
(7)在學習中:不同的階段學習者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學習者的知識內容在具體工作任務中的應用?如何實現學習者的學習向組織層次的轉化,實現個體的學習與企業戰略目標的整合?
(8)在評估過程中:評估的層次是什么?如何考慮績效的評估?方案是否被合理利用,是否解決了實際的績效問題?
在基于學習與績效整合的企業培訓的教學設計中,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學習與績效的整合:
(1)學習與工作任務的相關性。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而應用必須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因此,培訓的教學應該從真實情境出發,通過分析解決真實問題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獲取與建構。本書在教學需求分析的過程中,創設學習者的任務績效過程圖,增強學習者學習與個體工作任務、團隊績效目標和企業戰略目標的關聯性。另外,在教學設計中,基于實際的工作環境,創設學習情境。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的相關性提高了培訓的遷移,但是,由于很難預見一個績效情境中所有的特性,同時高度的情境性的培訓也是一種浪費,所以創設學習情境時,要適度把握相關的程度。本書中,我們根據工作任務的相關特性來模擬培訓環境,根據工作任務的適應性績效(詳細內容在第二章介紹)來創設學習情境。
(2)學習過程中知識概念與任務績效的整合。
企業培訓中的學習是一種社會化的學習,它不僅包含知識概念的學習,還包括知識概念的情境化。本書從系統的角度出發,預見和分析實際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影響績效的要素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根據任務績效中規定的關鍵成果領域和關鍵業績指針,把傳統的教室學習獲得的內容與具體工作情境聯系起來,開發完成工作績效所要求的勝任力,學習者在獲得知識概念的基礎上,實現知識概念與學習者個體任務績效的整合。
(3)學習從個體層次向組織層次的轉化。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各種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多的工作任務必須采用團隊的形式來完成,因此,衡量一個人的工作業績,不僅僅考慮個人績效,還必須從整體的角度出發,考慮團隊績效的完成狀況。培訓也是如此,個體學習者績效的提升,并不意味著培訓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培訓,是在個體績效提高的基礎上,團隊績效目標或企業戰略目標也能得到改善。本書從整體的角度出發,綜合分析學習者的個體績效、團隊績效以及企業戰略目標,分析影響個體績效向團隊績效轉化的因素,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協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習者的協作技能,以及成員之間的相互意識,實現學習從個體層次向組織組織層次的轉化。
(4)全面的教學評估。
評估是衡量培訓效果的唯一手段。在以提高企業績效為目標的培訓中,除了包含反應層次、學習層次的評估外,還必須包含績效評估和投資回報率的計算。本書績效層次的評估分為個體和團隊兩個層次,在每個層次上又分別對行為和結果進行評估,在具體的評估中強調個體的任務績效、關系績效和團隊績效的結果,力求做到全面而具體的培訓評估。
1.4.2 研究方法
本書采用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理論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包括教學設計模型的文獻研究、學習理論的文獻研究和績效的文獻研究。由理論研究提出基于學習與績效整合的教學設計模型,模型的檢驗通過實際的案例來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