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一、股東大會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是由公司全體股東共同組成的權力機構,是對公司重大事項行使最終決策權的機構。根據《公司法》第99條和第37條第1款的規定,股東大會行使以下幾項職權:(1)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2)選舉和更換非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有關董事、監事的報酬事項;(3)審議批準董事會的報告;(4)審議批準監事會或者監事的報告;(5)審議批準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6)審議批準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7)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8)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9)對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變更公司形式作出決議[290];(10)修改公司章程;(11)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需要說明的是,對于上述事項股東以書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開股東會會議,直接作出決定,并由全體股東在決定文件上簽名、蓋章(《公司法》第37條第2款)。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的形式分為股東年會和臨時股東大會兩種。股東年會是指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規定每年按時召開的股東大會。臨時會是指在年會以外遇有特殊情況依法召開的大會。《公司法》第10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個月內召開臨時股東大會:(1)董事人數不足本法規定的人數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數的2/3時;(2)公司未彌補的虧損達實收股本總額1/3時;(3)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請求時;(4)董事會認為必要時;(5)監事會提議召開時;(6)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情形。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1名董事主持。董事會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大會會議職責的,監事會應當及時召集和主持;監事會不召集和主持的,連續9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公司法》第101條)。
召開股東大會會議,應當將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和審議的事項于會議召開20日前通知各股東;臨時股東大會應當于會議召開15日前通知各股東;發行無記名股票的,應當于會議召開30日前公告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和審議事項。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10日前提出臨時提案并書面提交董事會;董事會應當在收到提案后2日內通知其他股東,并將該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臨時提案的內容應當屬于股東大會職權范圍,并有明確議題和具體決議事項。股東大會不得對前述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項作出決議。無記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東大會會議的,應當于會議召開5日前至股東大會閉會時將股票交存于公司(《公司法》第102條)。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的決議分為特別決議和普通決議。特別決議主要適用于股東大會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在此之外的決議一般適用普通決議。特別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普通決議只須經出席會議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公司法》第103條第2款)。
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沒有表決權(《公司法》第103條第1款)。股東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東大會會議,代理人應當向公司提交股東授權委托書,并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表決權(《公司法》第106條)。
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決議,實行累積投票制。所謂累積投票制,是指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或者監事時,每一股份擁有與應選董事或者監事人數相同的表決權,股東擁有的表決權可以集中使用(《公司法》第105條)。累積投票制(cumulating voting)起源于英國,并在20世紀中后期的美國得到了重大發展。[291]作為限制資本多數決定原則以保護小股東利益的一項舉措,累計投票制曾受到過廣泛的推崇,但自該制度產生之日起,關于其優劣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過。從制度本身看,它雖為擴大小股東的發言權提供了相應的保證,但這種保證仍以小股東持有或者合計持有一定數量的表決權為前提條件。若小股東持股數量過低,在持股比例上與大股東相差懸殊,或者小股東之間不能有效地采取一致行動,累計投票制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股東大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主持人、出席會議的董事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會議記錄應當與出席股東的簽名冊及代理出席的委托書一并保存(《公司法》第107條)。
二、董事會和經理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是公司股東大會的執行機構,對公司股東大會負責。董事會的成員為5人至19人。董事會成員中可以有公司職工代表。董事會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公司法》第108條第1款、第2款)。《公司法》第108條第4款和第47條的規定,董事會行使下列職權:(1)召集股東大會會議,并向股東會報告工作;(2)執行股東會的決議;(3)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4)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5)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6)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7)制定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方案;(8)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9)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及其報酬事項,并根據經理的提名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及其報酬事項;(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11)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1.董事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規定,但每屆任期不得超過3年。董事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董事任期屆滿未及時改選,或者董事在任期內辭職導致董事會成員低于法定人數的,在改選出的董事就任前,原董事仍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履行董事職務(《公司法》第108條第2款、第45條)。
2.董事長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設董事長一人,可以設副董事長。董事長和副董事長由董事會議以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選舉產生。董事長召集和主持董事會會議,檢查董事會決議的實施情況。副董事長協助董事長工作,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履行職務;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履行職務(《公司法》第109條)。
1.董事會的召開
《公司法》第110條規定,董事會每年度至少召開兩次會議,每次會議應當于會議召開10日前通知全體董事和監事。除這兩次法定應召開的會議外,代表1/10以上有表決權的股東、1/3以上董事或者監事會,可以提議召開董事會會議。董事長應當自接到提議后10日內,召集和主持董事會會議。董事會召開臨時會議的,可以另定召集董事會的通知方式和通知時限。董事會會議,應由董事本人出席;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書面委托其他董事代為出席,委托書中應載明授權范圍。董事會應當對會議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董事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公司法》第112條第1款、第2款)。
2.董事會的決議
《公司法》第111條規定:“董事會會議應有過半數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董事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通過。董事會決議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
董事應當對董事會的決議承擔責任。董事會的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股東大會決議,致使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的,參與決議的董事對公司負賠償責任。但經證明在表決時曾表明異議并記載于會議記錄的,該董事可以免除責任(《公司法》第112條第3款)。
股份有限公司設經理,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經理依據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規定,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公司法》規定,經理對董事會負責,行使以下職權:(1)主持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2)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3)擬訂公司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4)擬訂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5)制定公司的具體規章;(6)提請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7)決定聘任或者解聘除應由董事會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負責管理人員;(8)董事會授予的其他職權。公司章程對經理職權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經理列席董事會會議(《公司法》第113條第2款、第49條)。公司董事會可以決定由董事會成員兼任經理(《公司法》第114條)。
此外,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過子公司向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供借款(《公司法》第115條)。公司應當定期向股東披露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公司獲得報酬的情況(《公司法》第116條)。
三、監事會
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是股份有限公司依照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設立的監督公司各項事務的機構。據此,監事會有如下兩個特點:
1.監事會是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設立的公司機構
《公司法》第117條第1款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設監事會,其成員不得少于3人。”根據這一規定,監事會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必設機構。
2.監事會是股份有限公司的監督機構
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管理權交給董事會行使,董事會將大部分權力轉移給公司經理。所以為了保證董事和經理正當和誠信地履行職責,公司法創設了監事會,并規定監事會的職責主要是監督董事及經理人員的活動。
《公司法》規定,監事會成員不得少于3人。監事會應在其組成人員中推選1名召集人。監事會應當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組成,其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民主選舉產生。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兼任監事。監事的任期每屆為3年。監事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監事任期屆滿未及時改選,或者監事在任期內辭職導致監事會成員低于法定人數的,在改選出的監事就任前,原監事仍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履行監事職務(《公司法》第117條第1、2、3款,第52條第1、2款)。監事會設主席一人,可以設副主席。監事會主席和副主席由全體監事過半數選舉產生。監事會主席召集和主持監事會會議;監事會主席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監事會副主席召集和主持監事會會議;監事會副主席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監事共同推舉一名監事召集和主持監事會會議(《公司法》第117條第3款)。
根據《公司法》第118第5款、第53條的規定,監事會主要行使以下幾項職權:(1)檢查公司的財務;(2)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議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的建議;(3)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4)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在董事會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職責時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5)向股東會會議提交提案;(6)依照本法第152條的規定,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7)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此外,監事會每年度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監事可以提議召開臨時監事會會議。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決議應當經半數以上監事通過。監事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監事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公司法》第55條)。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行使職權所必需的費用,由公司承擔(《公司法》第56條)。
【相關案例】7-3 召開股東大會應當向股東送達會議通知[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