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法學(第四版)
- 王作全
- 2105字
- 2019-12-11 16:10:33
第三節 公司法的概念和性質
一、公司法的概念
公司法是有關公司的設立、組織、活動和解散以及股東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公司法的基本宗旨是,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法》第1條)。公司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公司法僅指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并根據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改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這部法律共有13章218條。
廣義的公司法包括一切有關公司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等。不僅包括《公司法》的配套法律、法規,如公司法實施細則,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也包括有關調整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法規,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此外,還包括有關調整特種公司的法律、法規,如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等。
二、公司法的性質
所謂組織法,即指規定某種社會組織的設立、組織機構及其運行規則的法律規范。公司是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因此,規范公司的公司法首先應當是組織法。公司法中對公司的設立、變更、解散以及公司的組織機構等規定,都說明公司法是一種組織法。所謂行為法,即指約束或者規范某種行為的法律規范。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它必須從事經營活動,因此,規范公司的公司法也應當是行為法。公司法中對公司股票的發行和交易,債券的發行和轉讓以及公司的財務會計、利潤分配等的規定,都說明公司法同時是一種行為法。
公司法既有公司組織和行為中的實體的規定,如公司的股東、債權人、公司的發起人、董事、監事等主體,還有由股東、董事、監事組織的各種組織機構。法律規定他們應當怎么行為,不應當怎么行為,這些都是實體法的內容。除了實體法規定外,公司法中又有大量的程序性規范,如公司的設立、變更、終止的程序,發行股份和債券的程序,公司清算的程序,追究法律責任的程序等等,都屬于程序法的內容。
法律基于主體說、目的說、權利說的標準而區分為公法和私法。[221]一般而言,公法是調整國家權力的行使和限制之類的公共關系的法律;私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現代國家由于經濟的發展,政府對經濟生活也采取了從過去的不干涉到現在的積極干涉的態度,反映在法律上即出現了“私法的公法化”傾向。作為商事法律之一的公司法就帶有濃厚的公法色彩。如法律責任中既有行政處罰,又有刑事處罰。而制定罰則的標準往往是,違反實質事項的以刑罰論處,違反程序事項的以行政處罰處理。
所謂強制法,是指行為人必須遵守、不得以協議或自由意志限制或排斥其約束力的法律規范。公司法中對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公司法定最低人數、出資方式、某些事項的表決權比例的規定,都說明公司法是一種強制法。[222]所謂任意法,是指允許法律關系的主體在法律范圍內自行決定或雙方商定的法律規范。公司是從事經營活動的企業法人,在不違反法律的基本精神、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商業道德的情形下,公司仍應有許多自主性權利。《公司法》中有許多“可以”條款,對這些條款,公司可以選擇適用,也可以選擇不適用。
公司法是國內法,它是規范公司組織和活動的重要法律之一。但公司法又是國際經濟貿易交往中涉及到的重要法律之一。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加入WTO的成功,公司也就加入了國際市場競爭的行列,這就需要采納國際商業長期交往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各國都遵守的慣例和規則。我國《公司法》顯然還應吸收大量的國際上公司立法的通行做法,使其成為具有鮮明的國際共通性的國內法。[223]
【相關案例】5-3 公司法調整范圍的特定性[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