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公司法基本制度
一、公司的名稱和住所
公司的名稱如同自然人的姓名,是公司具有法律主體資格并與其他組織能夠區別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外在標志。因此,公司的名稱必須在公司章程中予以確定,并依法進行登記(我國法律對公司名稱的有關規制參見本書第三章第二節“商號的選定”的相關內容)。
《公司法》第10條規定:“公司以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弊∷枪菊鲁梯d明的地點(《公司法》第25條第1項、第81條第1項;《公司登記條例》第9條第1項),而公司章程又是申請公司注冊的必備文件,因此,公司成立之前就應有擬定住所,該擬定住所自公司成立之后發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211]
住所為公司注冊登記的事項之一。公司住所經登記確定的才具有法律效力。登記以后公司的主要辦事機構發生變更的,如不依法辦理變更登記,公司不得以其住所變更對抗第三人。
公司住所在我國具有以下法律意義:(1)在民事訴訟中,住所地是確認地域管轄和訴訟文書送達地的一項基本標準(《民事訴訟法》第21—35條);(2)在合同關系中,倘若履行地不明確,住所地是確認合同履行地的唯一標準(《合同法》第62條第3項);(3)在行政管理關系中,公司的住所地通常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行政管理范圍相一致;(4)在涉外民事關系中,公司的住所地可作為認定準據法的依據之一。
二、公司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公司的權利能力是公司作為法律上的主體,從事法律所允許的活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公司的權利能力與自然人有所不同。一些專屬于自然人的權利,公司不能享有,如生命權、健康權、自由權、親屬權等。公司不能享有繼承權,但可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在公司能夠享有的權利中,有一些與自然人相類似,如自然人有姓名權,公司有名稱權等。
公司的權利能力,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這些限制包括以下內容:
1.經營范圍的限制
所謂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指國家允許公司在經營活動中所涉及的領域,具體表現為公司的生產項目、經營種類、服務事項等?!豆痉ā返?2條規定:“公司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定,并依法登記。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改變經營范圍,但是應當辦理變更登記。公司的經營范圍中屬于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應當依法經過批準?!贝_定公司的經營范圍在便于投資者了解公司、實現公司經營專業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需要說明的是,《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公司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并非導致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同時該法第50條明確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薄逗贤ń忉屢弧返?0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笨梢?,公司超越經營范圍的行為,有時并不必然導致行為無效的法律后果。
2.轉投資的限制
所謂公司轉投資,是指公司作為投資主體,以公司法人財產對另一企業出資,從而使本公司成為另一企業成員的行為?!豆痉ā返?5條規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根據本條的規定,公司可以轉投資,即向其他企業投資。公司轉投資,對于分散經營風險,調整產業結構,節約交易成本和穩定經營權有著重要意義。然而,轉投資畢竟涉及轉投資公司的權利及債權人的利益,所以公司法以責任有限、互不連帶為原則允許轉投資,限制違反該項原則的轉投資,意義在于防止公司因過分轉投資而減少資產,影響自身運營及債權人的利益。
3.發行債券的限制
根據《證劵法》第16條第1款第2項的規定,累計債券余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額的40%。
公司的行為能力是指作為法人的公司在法律上有獨立的意思能力,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從事活動,取得權利及承擔義務,并就其活動承擔法律上的后果的資格。[212]公司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的范圍是吻合的,二者在發生和消滅的時間上也是一致的。公司作為法人,其行為能力必須通過公司的機關及其授權人員的職務行為,來為公司取得、行使權利及設定、履行義務。一般情況下,公司負責人(主要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其權限范圍內代表公司所進行的法律行為,就是公司實施的行為。其所產生的后果,由公司負責。我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闭f明凡公司機關、公司成員或雇員根據公司的意思或經公司授權,在職務范圍內以公司的名義從事活動,等于公司自身的活動,其后果由公司來承擔。
三、公司資本
1.公司資本的概念
一般來講,公司資本又稱股本,是指公司章程所確定的由股東出資構成的公司法人財產總額。公司只要依法注冊登記成立,就合法擁有由股東出資構成的公司法人財產,除非公司解散,否則公司就可無限期地使用該財產。但是,在公司法和相關的法規中,“資本”一詞有多種含義:
(1)實繳資本。有限責任公司實繳資本是指股東認繳出資額的總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實繳資本亦是股東認購股份構成的公司財產的總和。
(2)注冊資本。注冊資本是公司章程中載明的并在登記機關登記的公司資本?!豆痉ā返?6條第1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钡?0條第1款又規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發起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213]
(3)發行資本。發行資本是指公司依法律或公司章程的規定,在注冊資本額度內已經發行的、由股東認購的資本總額。
(4)公司資產。公司資產是指公司資本與負債之和,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遞延資產。資本是公司對債權人承擔責任的物質基礎。公司資產與公司的注冊資本是不一致的。一般而言,公司資產總是大于公司資本。但如果公司經營不善,虧損嚴重時,則有可能出現公司資產小于公司資本的情況。
(5)凈資產。公司的凈資產是指公司全部資產減去負債后的凈額。凈資產是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經營良好的公司,其凈資產可能大大高于公司的注冊資本;公司經營不善的,則可能資不抵債,凈資產為零或負數。
2.公司資本的意義
(1)公司資本是公司交易安全的保障。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若沒有一定數量的公司資本,公司也無法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公司法的一個基本特征是股東有限責任,公司獨立承擔債務責任,相應的,債權人的交易風險增大。所以,公司資本是起著保障公司交易安全之作用。
(2)公司資本是公司對債權人承擔責任的基礎?!豆痉ā返?條第1款規定:“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彼裕举Y本擔負著確保債權人的利益和維持公司的清償能力之任務。
傳統公司法預先設計了整套關于公司資本形成、維持和退出的機制。這一機制在理論上被歸納為資本確定、資本維持和資本不變原則,亦稱“資本三原則”。公司資本三原則為大陸法系國家公司法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并確認的。我國2013年《公司法》修正前亦是堅守資本三原則。然而,實踐證明,公司資本三原則并不能完全達到立法者的預期,或者至少可以說,其實際功能與初始設計的目標存在著巨大落差,尤其還帶來了非立法者預期的負面效果。
1.資本確定原則
所謂“資本確定原則”系指公司資本總額應記載于公司章程,并在公司成立時由發起人和認股人全部認足并募足。這一原則能保證公司資本的真實可靠,防止公司設立中的欺詐和投機行為。在我國2013年《公司法》修正前,在公司設立時,公司資本須由公司章程明確規定并登記注冊。這一要求在立法上體現為:法律為它設定了一個最低資本門檻并要求一次性繳足,即便是分期繳納,法律也對首期繳納數額和分期繳納期次予以直接規定。同時,公司法還要求股東繳納出資或者發起人繳納股款后還須經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進行驗資,并向公司登記機構提交驗資證明。
2.資本維持原則
所謂“資本維持原則”系指公司在其存續過程中,公司應當維持與公司資本總額相當的資本存在。其目的在于維持公司清償債務的能力,以達到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維護公司信用基礎的目的。我國《公司法》中體現資本維持原則的規定有: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公司法》第35、200條;《公司登記條例》第66條);除法定情況外,發起人、認股人繳納股款或者交付抵作股款的出資后,不得抽回其股本(《公司法》第91條);股票發行價格不得低于票面金額(《公司法》第127條);除法定情形外,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的股份(《公司法》第142條);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公司法》第166條)。
3.資本不變原則
所謂“資本不變原則”系指公司資本總額非依法定程序不得減少。其目的是防止資本減少而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根據《公司法》第43條和第103條的規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會議作出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必須經代表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或者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其中,公司需要減少資本時,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30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公司法》第177條)。不按法律規定通知和公告的,對公司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公司法》第204條)。
由此可知,由大陸法系國家首創的資本三原則,實際上已經成為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基本內容。但是,以資本三原則為基礎的公司資本制度設計過分地體現了立法者的主觀意愿,其所體現的價值觀念引起人們廣泛而深刻的懷疑和詬病。[214]
四、公司對外投資和提供擔保
公司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可以對外投資和為他人提供擔保。公司對外投資和為他人提供擔保,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就會對公司和股東的利益產生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公司對外投資和為他人提供擔保作出嚴格的限制?!豆痉ā返?6條第1款規定:“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贝藯l款應當為賦權性和強制性相結合的條款,一旦公司擔保程序由公司內部要求提升為法律規定,即具有推定公知的屬性,擔保權人須承擔合理的審查義務,否則應承擔不利的后果。[215]
但是,為了防止少數股東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公司法》第16條第2款、第3款又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前款規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也需要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但要有公司章程的規定;而公司為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是法律特別規定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不得對此作出相反的規定。
關于轉投資的概念,《公司法》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學術界對此有不同的主張。[216]《公司法》第15條規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p>
對公司轉投資行為,傳統公司法理論一般是將其作為權利能力范疇加以研究的。是否對公司轉投資作出限制,不同法系國家的處理方法并不相同,同一法系國家在不同的時期處理也不相同。早期英美法系國家,曾基于保護投資者(股東)利益之考慮,固守“越權規則”,禁止公司從事其“目的和權利”以外的任何投資行為,以確保投資者所進行的投資能夠用于投資者所期待的事業不致被隨意浪費或冒風險。進入20世紀,隨著“越權規則”的衰落,公司對外投資之限制隨之放寬。[217]
我國《公司法》肯定了公司可以向其他非公司的企業法人投資,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公司不得成為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這樣既保護了公司轉投資的權利,又保護了公司股東、債權人的權益,使其免受連帶責任的追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公司法》為公司成為有限合伙企業的有限合伙人預留了一定的空間。對于合伙企業中的有限合伙,依《公司法》第15條的規定,公司可以成為其中承擔有限責任的合伙人,只要不違反承擔連帶責任的禁止性規定即可。
五、公司股東權利濫用和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
股東權利來源于股東對公司的出資,是公司設立運行的基礎。股東以設立公司的方式進行投資活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了享有股東權利。但是,股東權利的行使并不是沒有限制的,而是應當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恰當行使。為此,《公司法》第20條第1款規定,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
需要說明的是,對濫用股東權利行為的具體情形公司法沒有明確規定,理論上講,主要應該包括利用公司法人格以規避合同或法律義務的行為,以及股東和公司之間出現義務混同、組織機構混同、財務和資產混同等行為。[218]
公司法人格否認是外國公司法上的一項重要制度,在英美法系國家稱為“刺穿公司面紗”,在大陸法系國家中該制度有時被稱為“直索責任”。其是指對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司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如果由于股東不正當的目的而濫用法人人格并因此對債權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了損害,法院可以基于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否認該法人的獨立法律人格,并責令其股東直接對法人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一種法律制度。法人格否認并不是對法人人格全面的、永久的剝奪,而是指在特定的、具體的法律關系中對已經喪失獨立人格特性的法人狀態的一種揭示和確認,其效力范圍局限于特定法律關系中,適用的結果通常使法人的出資人(股東)對法人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或者撇開法人的存在重新確定出資人應承擔的合法義務,并不影響到承認法人在其他方面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法人的實際存在。
“法人人格否認”作為一個外來的概念,其提法本身確實存在語義上的不準確之處,相比之下,“刺穿公司法人面紗”的翻譯更符合英美法上這一制度的原意?!豆痉ā返?0條第3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應當明確的是,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有嚴格的適用條件,其適用應符合如下要件:(1)公司法人已經取得了獨立人格;(2)股東實施了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3)股東濫用行為造成了公司債權人利益損失;(4)公司債權人用盡其他方式不能得到救濟。[219]
另外,結合我國實踐,公司法人格否認適用的情形應包括:(1)虛假設立公司濫用法人人格的行為;(2)法人與其成員財產混同的行為;(3)濫用對法人控制權的行為;(4)公司“脫殼”經營的行為;(5)公司掛靠經營的行為;(6)公司利潤轉移的行為;(7)利用法人人格避稅的行為。
【相關案例】5-2 公司決議撤銷司法審查之范圍[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