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視野下的孔子學院研究(第一輯)
- 王路江
- 3064字
- 2019-12-11 15:46:57
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中的目標構建與方案研究
朱崇實
廈門大學 校長
對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學習正在成為世界的潮流,各國的青年都在不斷地超越自己的前輩,其中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他們對不同的文化擁有更大的興趣和熱情,而且有更強的能力去學習和了解別國的文化,包括別國的語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交往越來越便利,從一個國家到另外一個國家去旅行、工作或生活的成本越來越低。各種先進的學習手段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為這樣的一種學習和認識提供了切實的可能。中華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包含有人類眾多的共同價值或普適價值。比如說我們的祖先對天人合一做了深度的闡揚,我覺得天人合一的觀點就是一個普適的價值。它告訴我們人類要發展,就要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因此,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成為許多人的一個追求,他們希望通過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來豐富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很多優秀青年學習漢語的重要動機。
應該承認,希望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的第二個動機或者說是最為直接、最為功利的動機就是隨著世界經濟的增長,世界各國與中國的經濟貿易交往的機會大大地增多了,懂得漢語、了解中國的文化往往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這個因素極大地刺激了年輕人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熱情和投入。還有越來越多的人把學習漢語、會說漢語當作一種時髦,就像中國有很多的人把會說英語、俄語、法語、德語以及其他的外語當作一種時髦一樣,可以說這是一種帶有對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滿足個人虛榮心的學習動機。滿足個人的好奇心和虛榮心是豐富個人生活,讓生活更加多彩、更有意義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梢韵胂螅苓@樣一個動機驅動而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人將會越來越多。
鑒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斷,我認為世界各國希望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人士越來越多,不僅僅是青年人,還有孩子或老年人。他們都會愿意加入到學習漢語的行列中來,只要我們能夠提供合適的條件和機會,能有合格的、優秀的教師,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的生源肯定是非常充足的。
所以,我認為今后的五年國家漢辦應該大力地加強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建設,要在質和量上協調發展。我們既要重視把已有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辦好,辦出高質量,也要加強新的孔子學院與孔子課堂的建設,以滿足更多的學習者的學習愿望。質和量是辯證統一的,質量的提高一定會促進數量的增長,同時數量的增長又會推動質量的提升。因為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對學習質量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我們的辦學質量越高,也就越能吸引更多的人學習漢語。
經過認真的思考并征求了專家的意見,特別是我的同事們的意見,我認為在今后的五年孔子學院的數量應該達到1200—1500所為宜。具體地說,第一個層次,我非常希望中國最有條件或者說最為優秀的50所大學都能幫助各自的姐妹學校共建10所以上孔子學院,比如說廈門大學現在已經跟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200所高校建立了姐妹關系,我們在其中選擇了14所大學,與我們合作建設了孔子學院。到目前為止,這14所大學的孔子學院都發展得很好,學員最多的達到2800人,最少的也有數百人。
第二個層次,我們還應該再選擇條件較好的100所大學,這些學校建設孔子學院的數量應該少一點,建議應該在5所左右,這樣就有500—600所。
第三個層次,我認為應該選擇200所條件有限的大學,這些大學幫助他們的姐妹學校共建1—2所孔子學院,這樣大概有200—300所,三個層次加在一起大概是1200—1500所。
孔子課堂我認為在今后的五年應該達到1500個左右,除了現在已有的1000個孔子課堂,要再增加500個。我建議要在全國選擇250個最有條件的中學幫助他們的姐妹學校建250個中學孔子課堂,再選擇250個小學幫助他們的姐妹校建250個小學孔子課堂。我來自廈門,廈門是一個基礎教育非常好的城市,我知道在廈門這個城市里有很多的中學和小學都擁有這樣的能力,他們的教師甚至他們的學生外語的能力和水平都很好,對多元文化都很有興趣,而且也非常愿意幫助其他國家的中小學生了解中華文化、學習中國語言。
學生的規模,如果按照每一個孔子學院平均注冊1000個學生,到2020年,我認為全球孔子學院在冊的學生應該達到120—150萬。如果按照每一個孔子課堂平均注冊學生500個人計算,到2020年,則在冊的學生有75萬左右。我認為到2020年全球所有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應該有200萬學生左右。
教師隊伍是保證孔子課堂和孔子學院質量最為核心的要素,如果沒有合格的、優秀的教師,辦學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建議要按照每30個學生配備一個教師來建設師資隊伍。這樣全球需要7萬名左右的教師。退一步說,假如在今后的5年按這樣的師生比例來配備教師有困難,最少要按照每40個學生有一個教師,這樣大概需要5萬名左右教師,漢語教師主要應該來自本土,也就是說大概60%在當地招聘,40%可以由中國的各個大學、各個中小學派出。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我想最為主要的要做好如下四件事。
首先,中國政府要在資金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中國政府的支持會帶動學習地國家的政府和社會更多的投入。
當然中國政府的支持也會帶動中國民間的慈善家、中國民間愿意推廣中華文化的有識之士的支持和幫助。越來越雄厚的資金支持是實現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第二,要進一步強化漢辦的功能,使得漢辦具有更強的協調與組織能力。
昨天晚上我們參加了本屆孔子學院大會的開幕式,觀看了一場非常精彩的演出,我覺得漢辦的協調能力在不斷地增強。還應該繼續增強,這將對全球孔子學院的建設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第三,要精心地選擇更多有條件的優秀學校加入到建設孔子學院的隊伍中來,特別注意讓最有條件的大學能夠形成辦學的規模效應。
我們知道教育具有規模效應,如果規模太小會影響辦學的積極性,辦孔子學院也一樣,一些最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按照自己的能力建設更多的孔子學院,從而形成辦學上的規模效應。我知道各位大學校長都把孔子學院當作是加強姐妹校之間全面交流合作的一個橋梁、一個橋頭堡,都希望通過孔子學院的建設加強兩校之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各個方面的發展。因此,辦好孔子學院能夠加強大學校長對這樣一個好事業的支持和幫助。
第四,要加強孔子學院總部各個基地的建設,要加快培訓合格的教師,加快適合不同國別和地區的優秀教材的編寫,深入研究國別化的漢語教學方法,以便有的放矢地在各個不同的國家教好漢語。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努力讓中國文化走出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我們要讓外國人通過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尤其是當代中國。
總而言之,國家漢辦已經對未來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長期的、中期的、短期的規劃,為了實現這一系列目標,我們必須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具體到量化的程度,一步一腳印地把每一項任務完成好,大力推進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