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視野下的孔子學院研究(第一輯)
- 王路江
- 1564字
- 2019-12-11 15:46:57
關于構建孔子學院創新機制的幾點思考
高玉葆
天津師范大學 校長
從2005年起,天津師范大學與肯尼亞內羅畢大學等合作,建立了非洲第一個孔子學院——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在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駐外使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我們全力開展內涵建設,高標準嚴要求,講求質量、注重精品、扎實行動、穩步發展。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以友誼、合作、發展、共贏為建院理念,把語言推廣與中華文化、中國國情介紹相結合,與培養人才、推動中肯經貿合作相結合,大力推進學院建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連續5年獲得“先進孔子學院”稱號。另外天津師范大學與泰國皇家大學合作建立的泰國皇家大學孔子學院以勤奮扎實的工作,著力打造教師教育特色,把人才培養設計與職業初步設計相結合,以高校本土化的培養業績獲得當地的認可,今年也被評為“先進孔子學院”。我們開辦一所,就辦好一所,絕不故步自封。
領導重視是前提。學校把孔子學院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學校重點工作,并且長期堅持。我們在全校范圍內選拔素質全面、業績突出、踏實敬業的老師,通過校內掛職方式在國際交流崗位上加以鍛煉,提高崗位適應度,并在人才成長和待遇方面提供保證,有效地激勵和保障了有才干的教師到孔子學院工作。我們對于海外孔子學院建設實行全過程的跟蹤,將孔子學院專業的中文納入承辦校專業體系中加以統籌考慮,為孔子學院專業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學校不斷地加大資金投入,并爭取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多個方面籌集資金用于孔子學院建設和獎學金的設立。幾年來學校累計投入到孔子學院建設的資金300多萬元,并且爭取到近300萬的專項獎學金,大大地加強了孔子學院建設和人才培養力度,為孔子學院早出人才、快出人才鋪平了道路。
創新機制是關鍵。我校于2006年組建了孔子學院重大項目,創建并不斷完善了孔子學院與重大項目、漢語國際教育推廣、留學生教育等一系列的管理體制。作為孔子學院的師資,形成前方孔子學院與后方大本營遙相呼應的態勢,做到外派院長、教師和志愿者的選拔培養,典型學生的發掘和專項培養,與學校留學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銜接,以確保政策的有效把握、行政上的覆蓋一致和工作上的高效率。
人才隊伍是保障。我校充分發揮原始學科的優勢,聚焦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每年面向學校公開選拔500名左右的在校生作為孔子學院工作的志愿者。以精心設計的中華文化讀物為必讀教材,對志愿者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系統培訓。我們面向全校公開招聘教師,以外事工作平臺作為實習基地,采取掛職鍛煉的方式,為孔子學院提供師資儲備。我們從中選拔優秀的教師和志愿者作為孔子學院的師資,確保了孔子學院建設有足夠的人才資源。
孔子學院建設拉動了學校對外開放的步伐。我們堅信,在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教育部、國家漢辦的領導下,孔子學院必將在漢語教育國際化進程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也愿意以更大的努力,做好孔子學院的工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