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酬管理(第二版)
- 張正堂 劉寧
- 1484字
- 2019-12-11 15:56:11
第二版前言
《薪酬管理》第一版于2007年出版后,得到不少高校師生和企業實踐者的歡迎和好評,也被一些高校老師作為教學用書。一名南京大學MBA學生還告訴我,在他們的咨詢公司里,這本《薪酬管理》人手一冊,這讓我有些吃驚。但由于很多高校規定教師必須選用3年內出版的教材,所以這本教材的市場影響力也在降低。北京大學出版社一直敦促我能對教材進行修訂。而我遲遲沒有著手修訂,除了工作忙的“借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薪酬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工具、框架其實變化得并沒有教材市場上要求的那么快。本教材的第一版已經對薪酬設計與管理的基礎、理念、方法、工具等都進行了完整的梳理,我們對這些梳理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基于我們對薪酬管理近年來發展情況的了解,這些基本內容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薪酬管理方面的研究如火如荼(包括我們自己這幾年也完成了薪酬管理領域的五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但能寫入教材的新內容并不是很多。
不過,薪酬管理也是一門和政策結合比較緊的實踐性課程。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相關的很多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法規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一些新的勞動法律法規不斷出臺,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勞動爭議仲裁辦案規則》(2009年1月1日)等。社會保障制度領域更是發生了巨大變化,其間具有代表性的諸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體系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開始試點、新醫改方案全面啟動、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改革深化、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始試點、社會優撫制度變革、《社會保險法》實施(2010年10月28日通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等。這些政策法規對企業薪酬管理實踐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015年年底,在出版社老師的再次督促下,我們開始著手《薪酬管理》的修訂。
本次修訂延續了第一版的整體框架。全書按照薪酬管理基礎、薪酬結構設計、激勵薪酬設計、福利薪酬設計、薪酬運行與管理的邏輯展開。第一章作為全書的理論基礎,對薪酬設計與管理的基礎進行了介紹;第二章至第七章是薪酬體系(包括基本薪酬、激勵薪酬和福利薪酬三個模塊)的設計,其中第二、第三章分別介紹了基本薪酬中的兩種薪酬體系(職位薪酬體系和任職者薪酬體系),主要體現了如何實現薪酬的內部一致性;第四章介紹了薪酬水平的外部競爭性,體現了如何實現薪酬的外部一致性;第五章介紹了薪酬的等級結構和等級制度。第二章至第五章完成了薪酬結構的設計。第六、第七章分別介紹了薪酬的另外兩個構成即激勵薪酬與福利薪酬的設計。薪酬運行與管理包括戰略性薪酬管理技術(第八章)、特殊員工群體的薪酬管理(第九章)和薪酬系統的運行管理(第十章)。在修訂過程中,我們本著“貼近實踐、反映趨勢”的原則,修訂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關注新的法規、政策對薪酬管理實踐的影響,更體現我國的政策與制度背景;二是關注近幾年來我國企業薪酬管理實踐中的新變化,總結成熟的實踐做法,更貼近企業薪酬的實踐;三是關注近年來國內外薪酬管理中最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反映薪酬管理發展的趨勢。此外,我們也增加了具有時代性的開篇案例,并調整了部分篇后案例,力圖讓案例反映新的時代特點。
本書在修訂的過程中,我的研究生參與了資料整理和修改討論工作。他們是博士生張海燕,碩士生湯蕎溪、陳鈺瑤、麥曉冬、潘曉慶、刁婧文、崔蘭平、何申軍、葉梅林。北京大學出版社的趙學秀編輯積極推動了本次修訂,并完成了高質量的編輯工作。感謝他們對本次修訂的貢獻,當然,文責自負。各位同仁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有問題,可以及時跟我們聯系(E-mail:njzzt2005@126.com)。
編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