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7
- 李銳 吳林海 尹世久 陳秀娟等
- 1056字
- 2019-11-29 17:41:46
序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自2011年被教育部批準立項為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發展報告重點培育資助項目以來,已歷經整整六個年頭。六年來,吳林海教授及其團隊持之以恒地專注于食品安全問題研究,連續出版《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年度報告。通過堅持不懈的探索創新,研究報告質量不斷提升,研究內容持續深化,研究體系日趨完善。作為智庫的研究成果,系列“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業已逐步成為國內融學術性、實用性、工具性、科普性于一體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研究報告,對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中國食品安全的真實狀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六年時間并不長,但面對各種利益的誘惑,能夠專心致志地堅持六年做一件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充分體現了吳林海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為人民做學問”的情懷,勇于創新、敢于探索的勇氣。
我認為,《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2017》)有如下三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體現了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研究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報告2017》以食用農產品生產為起點,綜合運用行業統計數據,結合實地調查,沿著食品供應鏈的完整體系,對我國生產、流通、消費與進出口貿易等關鍵環節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系統研究。
二是描述了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的動態演化軌跡。《報告2017》不僅反映了2016年我國食品安全的基本狀況,而且描述了2006年至2016年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的演化發展的基本軌跡,并進行了比較分析,體現了該報告工具性、實用性的基本定位。
三是采用了大量的食品安全狀況的實證調查案例。《報告2017》不僅關注利用國家層面的數據來反映我國食品安全的基本狀況,而且也非常注重調查研究,通過案例的分析總結經驗與發現問題,多角度、多層次地揭示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的復雜背景與原因,并提出建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報告2017》繼續延續前五年的做法,調查了10多個省區的4177名城鄉居民對食品安全狀況的評價。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深入實際展開調查研究,貼近百姓與基層的做法,無論如何是值得贊賞的。
我已多次為系列“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作序,其目的就是鼓勵學者們就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展開“頂天立地”式的研究,從不同的維度與側面,將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國際經驗研究與國內現實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客觀地反映中國食品安全風險治理中面臨的問題,又科學地總結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的中國經驗、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為發展中國家的食品安全風險治理提供中國方案。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大事。就這個意義而言,我十分欣賞吳林海教授及其團隊無私的奉獻,更期待他們為中國食品安全風險治理再做新的努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孫寶國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