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賞魚圖鑒(圖鑒珍藏叢書)
- 趙嫣艷
- 1037字
- 2020-08-06 17:23:36
喂食觀賞魚
觀賞魚對蛋白質、脂肪的總需求量要比食用魚高許多,特別是蛋白質,一般含量在40%以上,部分名貴品種如七彩神仙魚在50%以上,海水觀賞魚更高,一般應在48%~55%。觀賞魚對糖類的需求量卻比食用魚低,原因是食用魚利用糖類的能力較觀賞魚低。另外,餌料中還要添加一類特殊的增色成分,作用是促進魚類色素細胞的生長,使魚體色更加鮮艷亮麗。
餌料有兩大類:人工配制餌料、生物活餌料。
人工配制餌料
用多種動物、植物原料和不同種類的飼料添加劑,按一定比例加工配制而成。可分為三種:
1.生餌:由未熟制過的動植物餌料與相應的添加劑配制而成,優點是營養全、新鮮、加工簡單,缺點是不易貯存,用后對水質影響大,需要及時換水等。如以牛心或去脂牛肉、維生素、酵母、蛋黃等混合絞碎,冷凍儲存,使用時再切塊投喂。
2.片餌:各種薄片與薄片錠狀餌料,投入水中或粘貼缸壁即吸水軟化,魚再慢慢吸食。薄片餌料適合小型魚食用,喂食方便,但殘餌分散缸底不易清除,時間長容易造成水質污染。
3.膨化餌:這種餌料是在高溫高壓的機械設備下生產出來的,不但可以達到完全熟化的目的,而且具有殺菌效果,還可以根據需要制成浮性、半浮性、沉性產品。這種產品可以在水中維持3小時以上的完整性,其顆粒可大可小,根據不同種類觀賞魚不同生長階段,研制適合其攝食的膨化顆粒餌料。這種膨化顆粒餌料具有污染小、利用率高、投喂方便、儲存方便、營養成分完全按人工配方配制等優點,是目前飼養觀賞魚最理想的餌料。

生物活餌料
主要指各類用作餌料的水生生物,這些活體生物營養豐富、新鮮、易于消化吸收,對魚類有較強的誘惑力。餌料主要有輪蟲、水溞(紅蟲)、豐年蝦、金龜子幼蟲、小型水生昆蟲幼體等,動物性餌料可提供大量高品質的動物蛋白和各種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質,對魚類特別是幼魚的生長極為有利。在魚類幼體食性轉換前,尤其要用輪蟲、紅蟲等喂食,活餌中含水量達70%,更有利于消化吸收;另外活餌中還有面包蟲、蠶蛹等動物性品種。植物性餌料有人工培育的各種藻類及水草等。植物性鮮活餌料可大量提供各種植物纖維、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成分等,可提高魚體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并使體色更鮮艷。

金龜子幼蟲

投放原則
不同品種的魚對餌料的要求不同,食量也不同,投放的基本原則是多次、少量、分散。過多的投放,魚類食用過多,有的魚會因消化不良引起消化系統疾病,甚至導致死亡;同時投餌過多,沒有被食用的餌料易在水中腐敗,將對水質產生重大影響;投餌不足會引起魚兒爭斗,因此餌料投放要適量。每天餌料用量一般為魚體重的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