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02 陰陽、五行是中醫的根基

古人常用陰陽來解釋自然界中任何事物與現象內部所具有的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而五行是中國古代樸素辨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之一。

陰陽

陰陽是事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并由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變化、相互轉換而引發的事物從產生到發展、從發展到轉變、從轉變到衰退,從衰退到消亡的漸變過程。

陰陽之道主要體現在陰陽同體、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五個方面。在中醫理論體系與實踐應用的范圍內,陰陽之道又被古人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在人體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等方面,陰陽之道都得以充分地參悟與應用,成為中醫學說厚重的基石之一。

五行

五行學說中的“五行”即是指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這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及相互之間關系。簡單來說,“五行”的基本規律就是相生與相克。相生即相互之間具有互相滋生、互相助長的關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無盡循環。相克就是具有相互制約、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關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無盡循環。

在中醫的理論與實踐當中,“五行”更是被賦予了更豐富、更靈活、更生動的內涵。在人體臟腑結構以及其各個部位與外在環境的相互關系上,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按照五行相生的規律來劃分,即是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腎(水)生肝(木),起滋生和促進作用;按照五行相克的規律來劃分,則是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腎(水),腎(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起著制約和阻礙的作用;而其中“木”代表著生長、升發、舒暢,“火”代表著炎熱的、向上、光明,“土”代表生化、承載、受納,金代表沉降、肅殺、收斂,“水”代表著寒冷的、向下、滋潤。

陰陽與五行

陰陽學說是中醫學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根基,五行學說是中醫的綱領,構建了中醫的理論框架,中醫利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和歸納人的形體特征和結構功能,以及人與環境的關系。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根據五行原理治療五臟疾病

運用五行學說指導五臟疾病的治療,可以控制疾病的傳變,確定疾病的治療原則,指導臟腑的用藥和針刺取穴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洪洞县| 马尔康县| 英德市| 平阴县| 梁河县| 彰化市| 沛县| 勃利县| 东莞市| 孝昌县| 常熟市| 石门县| 天等县| 荔波县| 彝良县| 宁夏| 海南省| 财经| 南乐县| 黄山市| 马边| 阿拉善右旗| 马边| 喀喇沁旗| 柘城县| 渝北区| 德惠市| 海原县| 会同县| 临西县| 新平| 贵港市| 沅江市| 泸西县| 彭山县| 从江县| 鄱阳县| 高唐县| 车致|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