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療法大健康
-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 1198字
- 2021-03-26 17:35:20
013 安全簡便的貼敷療法
貼敷療法是中醫療法的一種,是把藥物研成細末,制成丸、膏、散等藥劑貼敷在病癥對應的穴位或者阿是穴上,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或是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來達到恢復人體健康或治療疾病的目的。
貼敷療法是中國古代人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早在原始社會,原始人就懂得在受傷之后尋找特定的樹葉、草莖敷在傷口上,能夠達到減輕疼痛、止血的目的,這也是貼敷療法的起源。《黃帝內經·靈樞》中記載:“足陽明之筋……頦筋有寒,則急引頰日移口,有熱則筋緩,不勝收放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緩者……”也被稱為我國膏藥的起源。東漢的醫圣張仲景也在《傷寒雜病論》中記載了貼敷這種外治之法,例如治療治勞損的五養膏,有證有方,方法齊備。唐代以后,貼敷療法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清代是貼敷療法發展的成熟時期,吳師機的《理瀹駢文》是一部專門論述膏藥的專著,書中提到的治療方法不僅用于癰疽疔腫、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外科疾病的治療,還廣泛地用于內科、外科、兒科等各種疾病的治療。現代貼敷療法有了新的發展,例如麝香虎骨膏、關節止痛膏等的出現,在貼敷的膏藥加入了透皮吸收促進劑來促進藥物的吸收。
貼敷療法通過藥物外敷來治療疾病,避免了口服或注射藥物的副作用,尤其是避免了口服藥對胃腸的刺激作用,是一種安全方便、簡單易行的給藥方式,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本人都可以學習使用。
貼敷療法選用的藥物一般選擇氣味俱厚的藥物為主藥,主藥一般采用強效藥物,除了主藥之外,還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來選擇一些輔藥,輔藥要根據病變的部位、疾病的性質、病程的長短、病人的體質強弱等因素來選擇。除了主藥和輔藥,對于患有虛證的患者還要選擇一些補益的藥品。另外為了促進藥物的吸收,還要選擇一些引經藥,引導藥物的上下升降,直達病所。
貼敷療法適用于各種常見病癥,可以與內治同時進行,尤其是對于疑難雜癥會有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病癥貼敷療法只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如果貼敷治療的效果不明顯,就要采取其他治療方法。
貼敷療法的作用和注意事項
貼敷的作用
穴位貼敷療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與調節作用;二是藥物吸收后的藥效作用;三是穴位刺激和藥效的疊加作用。

貼敷藥物的劑型
A散劑
研磨粉碎、混合而成的藥物,接觸面大,刺激性強,易于藥效發揮。
B糊劑
粉碎后的藥末,用酒等黏合劑調勻,可以緩釋藥效延長藥物作用時間。
C硬膏
把藥物加工成固體膏劑,具有藥效作用久、用法簡單、易于保存的特點。
D軟膏
把藥物加工成液體膏劑,利于藥物的滲透和吸收。
E餅劑
把藥物研磨后加入面粉制成餅狀,上籠蒸熟,趁熱使用。
F丸劑
劑型較小,大多有毒性和局限性,使用方便。
G水漬劑
把藥物用水煎熬,紗布浸透藥液,敷在穴位上,可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H錠劑
把藥末制成錠形,晾干,用時加水調成糊狀,涂在穴位上,多用于治療慢性病。
貼敷過程中異常情況的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