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小療法大健康作者名: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本章字數: 1683字更新時間: 2021-03-26 17:35:19
010 一看就懂的按摩療法
按摩是一種自然的物理療法,它是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利用按摩者的雙手在體表相應的經絡、穴位、痛點上,使用肢體活動來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按摩能調節機體的平衡和神經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消退和水腫的吸收,整骨理筋,解痙止痛,潤滑關節,松解黏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無損傷、無副作用的自然療法需求與日俱增,按摩療法已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而且,按摩療法簡便易學,不受場地的限制,無需特殊的器械設備,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經濟實惠、運用得當便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越來越多的人用這種方式來治病強身。
中國的按摩療法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了。在黃帝時期,一個叫俞跗的人在祖先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古代按摩八法”,其中一些手法具有很好的美容保健作用。
2000多年前問世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總結性著作,這本書對自我保健與美容理論核心的“精、氣、神”學說作了系統精辟的論述,它不僅為按摩治病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自身保健、美容按摩技術的普遍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秦漢時期,按摩常用來治療“筋脈不通”、“肢體麻痹不仁”、“肌肉堅緊”及“寒氣容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等證。《漢書·藝文志》載有《黃帝歧伯按摩十卷》,此書可能是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可見利用按摩來治療疾病在古代已頗為盛行。如三國時期名醫華佗發明的五禽戲,還具有防病治病、健身美容的作用。
隋代巢元方等人編著有《諸病源候論》,這本書也介紹了許多保健、美容方法。如“摩手掌令熱以摩面,從上下二七為止,去肝氣,令面有光。有摩手令熱,令熱從體上下,名曰干浴,令人勝風寒時氣,寒熱頭痛,百病皆愈。”這段話生動而準確的描述了臉部、全身的按摩方法和效果。
按摩不僅在中國歷史悠久,在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們也把按摩作為治療多種疾病的手段。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按摩的獨特功效同樣大放異彩,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和喜愛。
一學就會的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是按摩的手段。按摩時,手法的熟練程度及正確與否對按摩療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推法

以指、掌、拳或肘部著力于身體體表治療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或弧形推動的方法,稱為推法。
拿法

拿法是用大拇指與食指、中指或大拇指與其他四指相對用力,呈鉗形,持續而又節奏地提捏或捏揉肌膚。
摩法

指摩法
食指、中指、無名指相并,指面附著于特定部位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環轉運動。

掌摩法
用手掌掌面附著于施術部位,做有節律的環形摩動。
按法

指按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端或螺紋面垂直向特定部位按壓。

掌按法
用手掌根部著力向下按壓,可用單掌按或雙掌按,亦可雙手重疊按壓。

肘按法
將肘關節彎曲,用突出的尺骨鷹嘴著力按壓特定部位。
捏法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對合用力,均勻地捏拿皮肉,稱為捏法。

兩指捏法
用拇指指腹和中指中節橈側面相對用力,將肌肉提起做一捏一放動作。

三指捏法
用拇指直面頂住皮膚,食指和中指在前按壓,三指同時用力提拿肌膚,雙手交替向前移動。
揉法
揉法是常用按摩手法,是用手掌大魚際或掌根、全掌、手指螺紋面部分著力于體表施術部位上,做輕柔和緩的回旋揉動。

指揉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端或螺紋面垂直向特定部位按壓。

掌揉法
用手掌大魚際或掌根著力于施術部位做輕柔緩和的揉動。
點法
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間關節部著力,持續點壓,刺激患者的某些穴位,稱為點法。

拇指點
用拇指指端按壓體表穴位。

屈指點
包括屈拇指點和屈食指點法。即彎曲手指時,用拇指指間關節橈側或食指近側指間關節點壓施術部位。
擊法
用拳背、掌根、掌側小魚際、指尖或桑枝棒打擊身體一定部位或穴位。

指擊法
用手指末端著力擊打。

拳擊法
手握空拳,用拳背或小魚際側擊打,稱為拳擊法,又稱捶打。

小魚際擊法
手掌伸直,用單手或雙手小魚際著力擊打。

掌擊法
手指自然松開,用掌根部擊打,稱為掌擊法。
搖法
用雙手分別握住患者關節,在關節的生理活動范圍內,使關節做前后屈伸、左右屈伸或環轉搖晃等被動動作,叫做搖法。

搖頸法
用一手扶住患者頭頂,另一手托住其下頦,左右適度環轉搖動。

搖肩法
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其手腕部或托住其肘部,做環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