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少年讀書
- 幽夢影(國學大書院)
- (清)漲潮
- 770字
- 2019-11-15 14:54:11
原文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原評
黃交三曰:真能知讀書痛癢者也。
張竹坡曰:吾叔此論,直置身廣寒宮里,下視大千世界,皆清光似水矣。
畢右萬曰:吾以為學道亦有淺深之別。
譯文
少年時讀書,就像從縫隙中看天上的明月一樣;中年時讀書,就像在庭院中觀賞月亮一樣;老年時讀書,就像站在高臺之上觀看明月一樣。這都是從他們生活閱歷的多少,來看他們獲得知識的多少的。
評析
人生就是一部巨著,在不同的階段,就會有不一樣的內涵。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對書本知識的詮釋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在小學的時候看一本書和在初中時看一本書的結果肯定是不同的。這就說明人生閱歷的深淺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把所有的事情看得非常幼稚,當我們覺得自己漸漸長大時,就會感覺當初的思想是多么可笑,可是處在那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心態都是一樣的。于是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事物的理解、感受是迥然有別的。書本中的知識可以提高人生的閱歷和知識積累。
讀書就是不斷提高人的修養和人生閱歷的一個方面,可開闊人的視野,陶冶性情,儲備知識,為日后做準備。
本段文字就從“隙中窺月”“庭中望月”“臺上玩月”形象地說明了讀書的三種境界。隨著人生閱歷的不斷豐富,讀書的境界將會愈來愈高。少年時,閱歷淺,領悟能力低,讀書多看表面意思,而不懂深解,就像從縫隙中看月亮;中年時,生活閱歷相對加深,讀書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就像在庭院中望月,看問題全面,也更加深刻;老年時,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看問題見解獨特,讀書不僅能解字外寓意,甚至對書本的理解超乎作者的寓意,如月臺觀月,可深入淺出。
這則文字是指,人生經歷更多則來自書本,書海無涯,包羅甚廣,從這里面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于是博覽群書也是獲取比人生閱歷更豐富知識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