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后漢〕陸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橘待之,績懷橘二枚。及歸拜辭,墮地。術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孝順皆天性,人間六歲兒。
袖中懷綠橘,遺母事堪奇。
譯文
三國時期的天文學家陸績,字公紀。在他六歲的時候,他跟隨父親陸康去九江拜見袁術。袁術命人端來一盤橘子款待他。陸績悄悄地往懷里塞了二個。臨走向主人行禮告辭的時候,橘子從他的懷里掉了出來。于是袁術就問他:“你到我家來做客,怎么走的時候還要在懷里藏著主人的橘子啊?”陸績回答道:“因為我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給她吃。”袁術聽后大為驚訝,對他非常看重。
評析
在中國,養育子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父母生活的全部;而相反則不然,贍養老人僅僅占子女生活很小的一個比例。父母購物時想的是自己的孩子適合哪件衣服,吃飯時想的是自己的孩子喜歡哪些菜,休閑時談論最多的也是自己的孩子。我們做子女的應該反思了:我們為父母做了什么呢?
現在,人們外出吃飯,有誰想想家里的父母吃的什么?逛街之際頻繁為自己添置新裝,有誰想想家里的父母都幾年沒穿過新衣服了?要知道,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一切。孝心不需要大量的金錢投資,孝心不需要無盡的物質補貼。父母在乎的只是那一個小小的橘子,一句簡短的問候,一聲親切的“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