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對賬、結賬和編制財務報表
一、對賬
(一)對賬的概念
對賬就是核對賬目。一般是在會計期間(月份、季度、年度)終了時,檢查和核對賬證、賬賬、賬實、賬表是否相符,以確保賬簿記錄的正確性。會計人員在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等一系列工作中出現的差錯,因管理工作不善而帶來的財產管理中的各種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都可能給賬簿記錄的真實性、正確性帶來影響。為了保證賬簿記錄的真實、正確、可靠,必須對賬簿和賬戶所記錄的有關數據加以檢查和核對。
(二)對賬的內容
1.賬證核對
賬證核對就是指各種賬簿(包括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及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記錄與有關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進行核對,做到賬證相符。
2.賬賬核對
賬賬核對是指賬簿與賬簿之間有關數字進行核對,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總分類賬戶之間的核對。一般通過編制“總分類賬戶發生額及余額試算表”進行。檢查各總分類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是否等于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期末所有賬戶借方余額之和是否等于貸方余額之和。
(2)總分類賬戶與所屬明細分類賬戶之間核對。一般是編制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發生額及余額對照表進行。檢查總分類賬戶本期借、貸方發生額及期末余額與所屬明細分類賬戶本期借、貸方發生額合計數及余額合計數是否相符。
(3)總分類賬戶與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之間的核對。核對“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總賬的期末余額,分別與“庫存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期末余額相符。
(4)會計部門登記的各種財產物資明細分類賬的結存數,與財產物資保管、使用部門的有關明細賬的結存數核對相符。
3.賬實核對
賬實核對是指賬簿記錄結存數與各項財產物資、債權債務的實際結存數進行核對。這項工作是通過財產清查來進行的。其具體內容包括:庫存現金日記賬的余額與庫存現金實際數核對;銀行存款日記賬的余額與銀行對賬單核對;財產物資明細賬的結存數分別與財產物資的實存數核對;各種債權、債務的賬面記錄應定期與有關債務、債權單位或個人核對。
二、結賬
(一)結賬的概念
為了總結某一會計期間內賬簿上的日常記錄,以反映該期間的經營活動情況,必須定期進行結賬。結賬就將某一會計期間所發生的全部經濟業務,在全部登記入賬的基礎上結出有關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及期末余額,并將其余額轉入按規定應轉入的賬戶,或結轉下期。結賬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期末結轉有關收入和費用等虛賬戶,并據以計算本期的利潤或者虧損;另一部分是期末結出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實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及期末余額,并將其余額結轉下期。
根據會計分期,結賬工作通常分為月結、季結、年結。對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實賬戶可以在會計期末直接結賬,而對那些收入、費用等虛賬戶,因為它們在結賬前應按權責發生制要求先進行賬項調整,所以,應在賬項調整之后再結賬。另外,企業因撤銷、合并而辦理賬務交接時,也須辦理結賬手續。
(二)結賬步驟
檢查結賬日以前所發生的全部經濟業務是否都已經登記入賬。檢查賬簿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不能漏記、重記每一項經濟業務,也不能有錯誤的記賬分錄。
在本期經濟業務全面入賬的基礎上,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將收入和費用歸屬于各個相應的會計期間,即進行賬項調整。
根據權責發生制的會計處理基礎,為了正確計算各個會計期間的盈虧,就必須將有關收入和費用,按照是否應歸屬于本期的原則,確定預收收入、預付費用、應計收入和應計費用等。換句話說,在權責發生制下,應歸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既包括本期實際收到和實際付出的收入與費用,也包括上期已經取得和付出的收入和費用,還包括在下期才能收到和支付的收入和費用。因此,為了正確地確定各個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使之歸屬于應該歸屬的會計期間,以便于更好地確定各個期間的經營成果,在會計期末結賬時,就需要對某些跨期間的賬項進行調整,以保證會計記錄在編制會計報表之前能反映最新信息。
會計期末要確定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就必須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賬簿記錄進行調整,稱為賬項調整。賬項調整時所編制的會計分錄就是調整分錄。
1.虛賬戶的結賬
虛賬戶是指收入類和費用類賬戶,即列在利潤表上的賬戶。在會計期末,這些賬戶的余額應轉入“本年利潤”賬戶,以便計算本期損益。所以,這兩類賬戶的結賬是指將賬戶結平,使賬戶的余額為零,從下一期開始計算收入和費用。在會計上,虛賬戶的結賬需要編制以下三筆會計分錄。
(1)將本期所有“收入類”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貸方,結清收入類賬戶。
借:收入類賬戶
貸:本年利潤
(2)將本期所有“費用類”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結清費用類賬戶。
借:本年利潤
貸:費用類賬戶
(3)年終,將“本年利潤”賬戶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賬戶,結清“本年利潤”賬戶。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
如年末發生虧損,則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2.實賬戶的結賬
實賬戶是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賬戶,即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賬戶。在會計期末,“結賬”只是結出這些賬戶的期末余額,并將余額轉入下期。這是因為在會計期末,這些賬戶仍然代表著有關會計要素項目的實存數額,需要繼續在下一個會計期間予以反映。
根據會計分期,結賬工作通常分為月結、季結、年結。月度結賬時,應該結出本月借、貸雙方的月內發生額和期末余額,在“摘要”欄內注明“本期發生額及期末余額”,同時,在“本期發生額及期末余額”行的上、下端各劃一條紅線,表示賬簿記錄已經結束;季度結賬應在本季度最后一個月的結賬數字的紅線下邊一行,把本季度三個月的借、貸雙方月結數匯總,并在“摘要”欄內注明“本季發生額合計及季末余額”,同樣在數字下端劃一條紅線;年度結賬時,應將四個季度的借、貸雙方季結加以匯總,在“摘要”欄內注明“本年發生額及年末余額”,并在數字下端劃雙紅線,表示本年度賬簿記錄已經結束。年度結賬后,各賬戶的年末余額,應直接記入下年度的新賬戶的余額欄內,并在“摘要”欄注明“上年結轉”字樣。
三、財務報表的編制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的要求,每一會計期間終了時,企業單位均要編制和對外提供真實、完整的地反映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期間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這些書面文件稱為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是指按照一定的格式,依據賬簿中的資料,概括地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期間經營成果的書面報告文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的規定,企業需要編制的主要財務報表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會計期末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的報表,它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基本等式設計。資產負債表分為左、右兩方,左方是資產,右方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左、右兩方金額相等。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實現的利潤(或者發生虧損)的報表,它根據“收入-費用=利潤”的會計等式設計。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與流出情況的報表,它的編制基礎是收付實現制。通過現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業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來源渠道與支出方式,有助于企業合理調配和使用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