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生,從平凡到卓越
- 繆瑋
- 1457字
- 2019-11-25 18:10:53
●提升境界:塑造有規則、有紀律的職業素養
蘇州有一家叫德勝洋樓的公司,老總帶頭洗馬桶,馬桶干凈到可以舀起里面的水來喝。德勝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是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這幾個字眼看起來很熟悉,但德勝公司是將這幾個字眼深深融入他們的實際操作中。
德勝公司的理念很讓人感動,他們堅持不懈地實踐這個理念更是讓人感動。耶穌說,“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動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馬太福音7:24)可是,我們常是聽見而不遵行,而且常常將責任歸咎于這個社會的不良風氣。即使在黑暗的社會里也總有人盡力發出他們小小的光輝!原來并沒有什么不可以,只是我們不愿意。我們總是選擇詛咒黑暗,而不愿意讓自己發光!
人生處處都有“潛規則”!經過長時間的沉淀,社會已經形成了許多不成文的規范。這些規范看起來似乎不太重要,但絕對成立,誰都不能讓它改變。
有個人在一家出版社當編輯,成績突出,得了獎,不僅獲得了新聞局頒發的獎金,老板還給了他一個紅包,并當眾表揚了他的工作成績。可是,這個人并沒有現場感謝上司和屬下的協助,更沒有把獎金拿出部分來請客,大家雖然表面上不說什么,心里卻感到不舒服。
有句俗語說:“圍山打獵,見者有份。”既然是山里的東西,本來就不屬于任何人。雖然你是打獵者,但也沒有權力獨占,但凡見到此事的人都可分上一份。故事里的編輯,得了獎,得了紅包,就要“見者有份”,需要拿一部分出來請客。這時,不能說:“獎是我辛苦得來的,是對我工作的肯定,我憑什么要跟你們分享?”拿了好處就要請客,中國人向來如此。祖先就是這樣做的,也教導我們這樣做,不遵守這種規范,打破這種平衡,就容易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這也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
故事中的編輯為什么能做得比別人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得到了眾人的協助。過分強調個人的努力,會忽視周圍人和環境對自己的幫助。在職場中,認識到上司、同事和下屬對自己的協助,是必要的禮貌。
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不懂得迎合外部世界訂立的規范,無異于不通人情!故事里的編輯,連句“感謝A的英明領導,感謝B的大力協助,感謝C的全力支持……”都不會說,自然就會引起他人的不滿。
規則一:表揚或贊美是最“廉價”的
在平時的工作中,幾乎所有的領導都會運用一個零成本的規則,就是贊美。得到表揚,員工就會很高興,工作就會更拼命,這卻是領導管理成本中最“廉價”也是最有效的。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贊美,但大師兄希望大家在工作上得到更多。
規則二:領導眼里只有利益,這是工作標準
不管從事哪個行業,工作的標準永遠都是利益。在很多領導眼里,公司支付員工一定的報酬,就需要員工付出等額甚至超額的努力。利益是最好的權衡方式,員工能給公司帶來多少利益,決定著個人在公司的價值。因此,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獲得長遠發展。
規則三:得到表揚越多,自己得到的利益反而越少
管理者之所以要表揚下屬,是因為這是管理成本中最低卻最有效的,能夠讓下屬更努力、更盡心、更忠誠于公司的方法,最終實現領導所要的結果。當實現目標之后,就已經滿足了老板的利益需求,事后就不會再給員工更多的東西,在這個天平里,下屬得到的自然就少了。
規則四:不要輕易相信領導的諾言,領導可能只是在畫大餅
“好的領導跟你談錢,壞的老板只是跟你畫大餅。”這是職場中流行的一句話。員工在公司工作,待了一年多,心甘情愿地拿著最低的工資,干著最重的活,最后卻辭職了,為何?因為老板始終都不給他漲工資,只是給他描繪美好的愿景,例如:股權分配、年末分紅等。結果,幾年過去了,公司還在,但老員工幾乎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