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生,從平凡到卓越
- 繆瑋
- 1453字
- 2019-11-25 18:10:53
●幸福之道:領悟人生的終極意義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社會是一鍋沸騰的開水,關鍵看投入什么材料。第一種是生雞蛋,第二種是胡蘿卜,第三種是干茶葉。結果呢?第一種被煮硬了,不再有夢想也不再鮮活;第二種被煮軟了,變成了軟塌塌的胡蘿卜泥,隨遇而安,遷就規則;第三種,干巴巴的茶葉漸漸舒展開來,一鍋清水變成清香的茶水?!?/p>
每個人在世界上終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為偶像、楷模,而是成為自己。
1.你只能成為你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都崇拜拿破侖,都想成為他那樣的蓋世英雄。但如果你真的成了拿破侖,生長在那個世紀,經歷他那樣的遭遇,你還愿意嗎?也許有些人會說“愿意!”那如果這個時候再問你:“讓你從身體到靈魂整個人都變成他,你還愿意嗎?”相信很多人就會猶豫了。
成為唐宗宋祖、秦皇漢武的機會微乎其微,但路在腳下,成為“自己”的概率要高很多。對于每個人來說,成為和成就自己最重要。無論多羨慕一個人,相信大多數人也不愿意徹底變成對方。
人生最重要的“德”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成為”自己。童年和少年是充滿理想、充滿快樂、充滿幻想的美好時期。如果這時候問這些小少年:“你們長大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有的人可能想成為貝多芬那樣傳奇的人物;有的人可能想成為曹雪芹那樣的人物;甚至還有人想成為愛因斯坦那樣的大科學家。
但標準答案應該是,先成為自己最重要!
2.獨立的人格
成為自己,就有了主見;有了獨立人格,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對外界的誘惑,才會堅持——很多誘惑并不是我們內心真正所需,人的需要其實很簡單!
亞歷山大大帝問第歐根尼:“我有什么能為您效勞的?”
第歐根尼瞥了亞歷山大大帝一眼,說:“有,請你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兩位偉人在同一年去世。但不同的是,亞歷山大大帝終生征戰疆場,征服了世界,卻在33歲英年早逝;而第歐根尼寄身在一只木桶里,卻開開心心活到了90多歲。
特行獨立的第歐根尼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擺脫了身心疲憊、終生勞累的生活。物質上的貧乏并沒有影響他成為偉大的哲學家,反而活得瀟灑自得,成為千古美談。
主見和獨立人格的形成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開始前,第一,要用心思考,用心生活,而不是隨波逐流,更不能被眼花繚亂的誘惑蒙蔽雙眼;第二,要有一種追求獨立人格的姿態,面對誘惑,不為所動,自我克制,才能在不斷成長中,輕裝上陣,追求理想,最終實現人生價值,活出自我風采。
3.做自己人生的總導演
如果說人生是個大舞臺,我們就是舞臺上的表演者。每個人都是主角,不必模仿誰,我就是我,好好地活著,要為自己而活。
有夢想就大膽追求,失敗了也不要放棄。鄭板橋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改變自己命運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人生如戲,自己才是唯一的導演!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山野?!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很多人都羨慕他的這份瀟灑和自我。如果他整天都跟市井無賴混在一起,錙銖必較,早就被歷史遺忘了,今天還會有誰知道他的存在?
誘惑為何會有機可乘?欲望為什么無法克制?當誘惑從四面八方逼近,心動了,就會行動,我們就會從四面八方出擊,去捕捉誘惑。最終,不是一無所得,就是迷失自己,只能以身心疲憊為代價。
當欲望從心底開始蔓延,我們就會頭腦發熱,喪失理性,甚至會沖動做事,不顧后果。生活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太過執著,追求得太多,迷失了自己。
幸福和快樂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只有“成為自己”,才能了解生命的目的和意義。自我不需要尋找,它始終都在你我的身邊,在心里最深的地方。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自我不需要刻意改變,順其自然就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