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那點事
核心觀點
靠常識做投資(機)
投資界經常按研究方法區分派別,經典的分法是基本面派和技術派。我屬于堅定的基本面派,但不排斥、不否定技術派。我從不看圖做交易,認為只有探尋價格運動的本質原因,才能洞察價格運動的方向、持續的時間和運動的幅度。價格背后是供需,供需背后是邏輯,理清邏輯靠常識。所以,靠常識做投資(機),事半功倍。
大道至簡
閱讀提示
站得高,看得遠
投資那點事,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贏家把投資看得很簡單,只用簡單的方法去處理;輸家把投資看得很復雜,就用復雜的方法來對待。一個事物,簡單還是復雜,不取決于事物本身,而取決于觀察者的思想。螞蟻看地面,肯定是凹凸不平;從山峰上俯視地面,卻是一馬平川。站得高,看得遠,是投資世界中最簡單的法則。
價格波動本質上是市場參與者圍繞基本面的一種博弈。基本面簡單,博弈復雜。因為后者常常讓人誤以為基本面很復雜——永恒的錯覺!懂基本面但不懂博弈者,宜輕倉長線;不懂基本面但懂博弈者,宜短線操作;既懂基本面又懂博弈者,乃頂級高手,怎么操作,只有他自己清楚?;久嬗绊憙r格,就如同發酵粉作用于面粉——發酵的時間足夠了,做出的饅頭自然松軟香甜;心急的,常吃到死面粉疙瘩。
對基本面派來說,與品種選擇相比,交易技巧并不重要,因此要遠離短線。對我賬戶貢獻利潤前3名的品種,持有時間都長達3個月至1年,對我來說,長線確實是金。投資那點事,越勤快收益率就越低。
這幾年,我更喜歡從確定性的角度區分派別:賺確定的錢的是保守派;賺不太確定的錢的是激進派。需要注意的是,重倉確定的大機會的投資者,不算激進派,只能說他懂得珍惜機會——畢竟大機會不常有。所以,投資那點事,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對于猶猶豫豫的機會一概剔除掉,只專注于值得深入研究的標的,然后擇機重倉之!
玩投資十多年,越玩越有樂趣。樂趣不在結果,也不在過程,而在投資之前的思考。金融市場其實是金融理論的試驗場,很公正、公平,獎罰分明:獎勵對的理論,懲罰錯的理論。投資需要在理論與實踐之間來回穿梭:前幾年是用血淋淋的經驗總結理論的階段;一旦能盈利,之后就是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階段,同時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
當用自己的理論尋找到大機會的那一刻,確實特別興奮;一旦下單交易,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在持有的過程中,有時難免會帶來一些痛苦,但往往痛并快樂著。投資的結果,就是對自己的理論加以應用的成績單,當成績單公布的那一刻,無論好壞,心里反而很平靜、很淡然,因為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傊?,投資那點事,對我而言,是知難行易,在“知”的層面探索,才是樂趣所在。
投資理念要端正
閱讀提示
投資是賺看得懂的錢,投機是對看不懂的東西下注
不要指望看懂所有行情,而要把看懂的行情做到極致!
投資與投機
十幾年前,我就看過投資的定義,當時覺得還是蠻復雜的。到目前為止,根據我十幾年的投資經驗,我對投資和投機有了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投資就是賺自己看得懂的錢,就是押注符合自己投資邏輯的標的。對成熟的投資者來說,投資就是守株待兔。因為成熟投資者的投資邏輯相對比較固化,就如同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深深地扎根于歷史經驗的土壤中,而投資標的如同來來往往飛奔的兔子,只有撞到大樹的那只才屬于自己。相反,不成熟的投資者往往會舉著一棵小樹追兔子,不但疲于奔命,效果還不好。
那么,投機又是什么呢?在我看來,投機就是對自己看不懂的東西來下注。或者,也可以這樣認為:每位成熟的交易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如果違反了這套系統的原則來做交易,就是投機!
投資如行醫,經驗積累很重要,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念,投資才有可能成功。具體來講,就是在你四處碰壁的時候,你要摸索出一條對自己行之有效的道,它還必須經得起推敲。只要這條道能經得起自己的推敲,并能一以貫之加以執行,就會有收獲!
經常聽到有人表達買早或賣早之類的惋惜之情;但我卻認為,在投資過程中,一城一池的得失并沒有那么重要。如果把投資看作是長跑,幾個策略的得失并不會阻礙你前行的步伐。
收益曲線的形態最終由你的投資理念決定,而不是由投資技巧決定。投資理念的選擇在于你的性格,假如長期不盈利,則很有必要反思并改變自己的投資理念。今天你選擇什么樣的投資理念,決定了你三五年后的投資生活的樣子。
投資理念多種多樣——你的理念也許是突破就建倉、期現套有利潤就做空、宏觀看淡就拋銅等等;而我的理念就是供需決定價格。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這句話說的是我的交易風格,是一位北大的師兄幫我總結的。他說我的交易風格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將軍趕路,不追小兔。我認為這個概括與我的交易風格很契合,很遺憾做了十幾年交易我自己都沒總結出來,所以我把它寫成大字并掛在辦公室門口。
將軍趕路里的“趕路”是指我對財富穩定增長的追求;不追小兔中的“小兔”則主要指小機會。抓小機會會浪費精力,我曾經折騰過的小機會多如牛毛,最終結果是輸贏基本相抵。所以,折騰小機會是浪費生命,每次折騰日內交易,我就覺得自己胸無大志。
可以從3個層面來闡釋一下我對小機會的理解和做法。
第一個層面,是交易周期的層面。我也做過短線,當時做短線套利一個月也能掙百分之十幾,但后來還是果斷放棄了。因為我覺得天天盯盤做,雖然掙了錢,但是壓力很大,精神時刻處于緊繃的狀態。感覺更適合自己的方法是,用更長的時間來尋找大機會,并且一次就能讓自己的財富翻倍,于是我就放棄了短線交易。后來我做了一個策略,還真把資金翻了幾倍,從此我就基本不碰短線了。當時我就覺得,凡是讓我經常操作的東西我都不想做了。
第二個層面,是品種切換的層面。有些人熟悉農產品就天天做農產品,我不這樣。比如我做了幾個月農產品,收益翻了幾倍,后面我就不會再做它了,為什么?因為老天爺給的機會都是1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一旦過去,未來幾年可能就只剩小機會了,該品種也就沒有太大的獲利空間了。因此,你不能因為一段時間在某個品種上掙了大錢,就天天守著這個品種。所以,小的機會我就直接放棄了。我操作的品種切換得很快,比如我今年做豆粕,明年可能就做植物油,做完植物油做菜粕,做完菜粕又做鐵礦石,做完鐵礦石,中間有浮盈又馬上買股指,等等。在品種的選擇上,我是不斷進行切換的,我就是想抓住大機會,對小機會完全不感興趣。
第三個層面,是市場切換的層面。2002—2015年,我交易的重心在期貨上;2015年以后,我覺得大機會應該在股市中,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股市上,這也是一種切換??偸亲鲂C會,業績從哪兒來?我們做資管的目標就是賺錢,不是對什么熟悉就做什么。我2001年開始做股票,2002年才開始做期貨,家里的書只有幾本是與期貨有關的,剩下都是與股票有關的。為什么?因為我覺得股票還需要不斷學習,而期貨主要就是研究供需,我對此已經研究了十幾年,對期貨的認識已經很清晰,不需要再花費太大的精力去研究了。未來,我需要在更大的市場里學習、交易,讓委托給我的資產穩定增長。
有大局觀,才能賺大錢
怎樣能賺大錢?一定要有大局觀,就是要不拘泥于一些小節,不拘泥于一些中小機會,也不拘泥于某個市場。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是海量的,必須有大局觀才能做到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主線,看出事物的本質。在交易過程中,大局觀決定成敗。細節固然重要,但遠沒有大局觀重要,二者不在一個層次上!缺乏大局觀,細節做得再精致,也難成大器。當然,大局觀與精致的細節同時兼備的話,就更完美了。
在金融市場中,應該只做簡單的事情。什么事情最簡單?當然是把握大勢,抓大機會。應該把99%的精力放在分析大趨勢上,而不應該花哪怕1%的精力去做深、做透小機會。所以,當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之后,在投資過程中主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分析觀點的對錯,也不是做錯后該怎么止損,而是判斷當前機會的大小。
什么是大機會
什么是大機會?就是用你的評價系統很容易就能識別出來的機會。大機會如同一座城市的地標建筑,遠遠地一眼就能看出來;小機會如同市井雜貨鋪,多如牛毛。80%的人都能看出各種各樣的機會,但卻沒有花功夫從里面篩選出大機會。識別大機會如同選美,雖然每個人心目中的美女各有不同,但冠軍畢竟只有一個,要想選的話,最終總能被選出來。
對投資機會大小的判斷因人而異。大機會雖然出現次數少,但機會越大邏輯越清晰;小機會雖然出現次數多,但機會越小邏輯越不清晰。大部分交易者不是看不見大機會,而是把大機會和小機會同等對待了。交易多年的投資者,如果一直未能盈利,就需要反思一下,是否犯了以下3條中的若干條錯誤:第一,大機會小做;第二,小機會大做;第三,沒機會亂做。
怎樣才能抓到大機會
供需嚴重失衡的時候,一定會產生大機會,怎樣才能抓到它呢?你必須擁有像獵犬一樣敏銳的嗅覺,對行業的巨變及時作出反應。具體來講,有3個必要條件:第一個,遵循久經考驗的投資理念;第二個,多研究幾個品種,正確選出有行情的品種;第三個,正確選時。
2010年之前,中國鬧工業革命,基本金屬價格直沖云霄,成就了很多期貨大腕;2010—2012年,是農業革命,棉花大行情造就了幾個期貨神話。這些行情,如果你都經歷了,只要抓到一次,人生就可發生質的飛躍!抓大行情,這是投資者的使命。
發現了大機會,如果只小倉位介入,叫“參與了”;只有重倉做才叫“抓住了”。如果一個難得的大機會自己僅僅是參與了,那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許多交易者常常大機會小做,小機會大做,折騰一年——“楊白勞”。大機會不常有,需要耐心等待,一旦出現,就應該果斷重倉出擊。所以,2012年,南北美大豆同時減產,此時你可以重倉做多豆粕;2013年,全球大豆供應問題解決了,卻引發了油脂嚴重過剩的新問題,此時你可以重倉做空油脂。
投資就是投時代
如果把眼光從熱門個股和熱門行業中轉移出來,眼界放寬的話,你會發現投資其實就是投國運、投時代。
中國人用短短的40年跨越了3次工業革命,走過了西方國家大概10代人走過的路。所以,這是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一定會誕生偉大的企業。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尋找并投資這些偉大的企業,讓時間見證價值。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新的商業模式應運而生,這是一種新時代的“連接”思維——將司機與乘客連接,催生出了“滴滴”;將餐館與食客連接,催生出了“餓了么”;等等。這種思維解決了之前行業間存在的供需之間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效率低下和交易成本高企等問題。
各行各業都會隨著時代變動而變遷,不適者將被新興行業替代。這種替代分為兩種:第一,同行業替代,比如數碼相機行業替代了膠片相機行業;第二,跨行業的替代,比如智能手機行業替代了數碼相機行業。所以,我們應該放棄被替代的行業,擁抱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行業。
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如果有沒看到這種轉變,就太不敏感了。例如,如果看不到高鐵的快速發展,悶頭長期持有航空公司股票的話,投資結果可想而知。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型時期,從追求高速增長轉為追求高質量增長,經濟增速已經下降到個位數,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速也在逐步放緩。那么,大機會更有可能出現在接近消費端的下游行業,而不是供給端的上游行業。所以,我們應該把投資重心從商品期貨轉移到股票上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找各行業中的龍頭企業,長期持有以便享受中國崛起帶來的紅利。
看準了得敢于重倉
閱讀提示
高手與新手的區別就在于,機會接近100%確定時敢不敢下重倉
在交易過程中,對于大機會,看準了就要敢于重倉,但又不能天天想著重倉。從來沒重倉過,說明你還沒領悟到投資的精髓;天天重倉,說明你對投資之道還沒入門。每個投資者能識別出的大機會是不多的(或許幾年一遇),如果像對待普通機會一樣對待它,那么你的投資生涯就難以實現非凡的一躍。高手與低手的差別就在于,機會接近100%確定時敢不敢下重倉!我們應該耐心等待確定性高的大機會出現,然后重倉之!
期貨大佬們的盈利秘訣
10年來,看到或聽到國內10余個期貨大佬的傳奇故事——賺了上億元甚至超過10億元的利潤,他們是我國期貨界鳳毛麟角的成功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膚淺地試圖總結一下他們的共同之處:第一,身經百戰,對投資品種的理解都很深刻;第二,不在乎價格的短期波動;第三,能抓住大行情并能重倉持有。其中,我認為第三點尤其重要:做期貨,只追求穩,不如去做債券;只追求穩、準,投資業績會一直很平庸;只有加上“狠”勁,投資業績才會有質的飛躍!因此,期貨投資生涯不是勻速長跑,而是需要有瞬間爆發力的變速跑。
期貨高手的過人之處,不在于每次分析行情時的準確率有多高,而是具有靈活運用杠桿的能力,該重倉時絕不手軟,該砍倉時絕不拖延!我心中的持續盈利,不是積小勝為大勝,而是把積小勝看作練兵,真正目的是在天時、地利、人和時打大仗!一旦遇到10年一遇的大行情,如果只賺了一點點,就是浪費了10年的期貨青春。
期貨要獲得暴利,必須在一兩波大行情中不斷浮盈加倉,在拐點到來之前陸續減倉。需要提醒一點的是,浮盈加倉是把“雙刃劍”,它成就過很多牛人,也毀過很多牛人。所以,浮盈加倉需要辯證地來看:如果有太多浮盈,說明價格已朝你的預期方向運行了一大段,此時的收益風險比已大幅下降,按此標準是不宜加倉的,反而應該減倉!
無論期市還是股市,都是圍繞基本面展開的財富游戲,大成者必是既精通基本面又洞察人性者也!
確定性與倉位
投資的本質就是尋找確定性,確定性源于研究的廣度和理解的深度。為了提高確定性,要研究、研究、再研究!而對一個品種的理解會隨著經驗的積累自然而然地加深。
重倉源于了解,了解了供需狀況,明白了投資標的為什么漲跌,才是重倉的根本。不懂重倉的真諦是阻礙自己投資成功的最大障礙,如果研究供需狀況后發現,這是20年一遇的大機會,那你為什么不重倉呢?重點不在于重倉,而在于你對這個機會是否真正確認了。
確定性與倉位之間是正向關系,確定性越高,倉位就越重。如圖1-1所示,這是我憑感覺畫的一張確定性與倉位兩者關系的圖。每年翻幾倍的高手必定是在90%~100%確定性(主觀勝率)的機會中下了重倉!對于每位交易者而言,接近100%確定的機會,少則幾年碰到一次,多則一年遇到一兩次。如果遇到這種機會,不必去借錢,充分利用好杠桿就可以。

圖1-1 確定性與倉位
據我了解,目前期貨市場上的高人,都不是平均分配“子彈”的,他們平常都是用“小子彈”練手,遇到大行情才會用“大炮”轟。許多人事后的勝率低,主要是由止損造成的。比如某高手兩年只做了兩波大行情,行情啟動前共止損了8次,死拿了2次,雖然賺了大錢,但事后看勝率只有20%。但是,在我眼里他的勝率是100%,而不是20%。
在處理確定性和倉位兩者的關系上,我的方法是:做期貨時,判斷做多還是做空,只需要花1%的精力即可,而把剩余99%的精力花在評估機會的確定性上。對基本面的理解越透徹,決策的確定性就越高。當確定性接近100%時,倉位可以成10倍地增長,“鳥槍”可以瞬間變“大炮”。
投資股票時,兩個標的相比較,只要我能確定A比B更確定,如果流動性允許,我就只買A不買B,而不是A買80%,B買20%。例如,我覺得高端白酒股票比牛奶股票更確定,我就刪了牛奶股;高端白酒股票中茅臺最強,我就不配置五糧液、瀘州老窖。因為我覺得買次優股的機會成本太大了——最優股的潛在漲幅,所以不舍得亂花錢去配置次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