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相關耦合性研究
- 李世杰 項勇 黃佳禎
- 1340字
- 2019-11-29 22:02:29
前言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發展離不開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發展必須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提高區域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水平有可能會引起其他區域的生產要素流入該地區,從而使本地區的產出增加及其他區域產出減少。同時,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會加強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改善區域間貿易和要素流動,影響產業布局,其空間網絡化可以促進經濟的集聚與擴散,產生正溢出作用。
本書以實證數據為基礎,從投資強度和投資規模基礎兩方面分析了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基本情況,構建了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評價和區域經濟的指標體系,并運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理論、空間溢出理論、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研究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相關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耦合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空間溢出效應。通過研究表明:首先,四川省現階段的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分布處于一種均衡的狀態,若長期形成自由式發展,則省內各地區間交通基礎設施差距有可能進一步被拉大。交通基礎設施的狀態不但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空間發展模式,同時對四川省區域經濟增長、四川省區域經濟綜合效率提高及區域經濟一體化均有著明顯影響。因此,合理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有效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策略制定不僅直接關系到四川省各個地區的經濟增長,也關系到地區間經濟差距的縮小,甚至還關系到省內國民經濟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其次,在落后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的迅速改善能夠有效縮短區域內部交通基礎設施“臨界點”的突破時間,從而加快當地經濟從“平均化”發展模式向“集聚化”發展模式的轉變。這對縮小四川省地區間經濟差距,促進經濟協調和穩定發展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布局過程中,既要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也要對周邊落后地區采取必要的補償措施。同時,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改變當地乃至附近區域經濟活動的整體空間布局。如果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時,不考慮對周邊經濟較為落后地區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就有可能會使經濟落后地區的生產要素和人力資源更快地流向經濟較好的地區,從而進一步拉大區域內部的經濟差距,并最終制約整個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因此,實現四川省經濟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除加強各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之外,還需要健全和完善相應的區域經濟環境。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西華大學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的向勇書記、舒志樂教授、王輝副院長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同行和同事盧立宇老師、郝利花老師、徐姣姣老師、譚璐薇老師、張志盈博士的幫助。在本書編寫的具體工作中,感謝魏瑤同學、崔雁同學、熊仁凱同學帶領的研究生創新團隊在調研數據收集、調研資料整理、文獻資料的歸納和分析、軟件信息處理等過程所做的大量基礎性工作。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吸取了部分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觀點,使本專著的內容得到了豐富和完善,因此,對這些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最后,也特別要感謝中國經濟出版社的張利影編輯,在本專著的選題、立項申報以及編寫過程中產給予的大量幫助和支持。
編者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