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標準化的法律規制研究:從專利至上主義到創新至上主義
- 丁道勤
- 1239字
- 2019-11-22 16:28:06
前言
標準是人類技術立場的共同語言,標準在工業社會和市場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設施”。標準制度與專利制度具有對立統一性,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在主客觀因素的雙重影響下,技術標準更多地和各種知識產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呈現出專利標準化趨勢,它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權利和產業支配力,通過標準網絡效應和鎖定效應的放大,對相關產業影響深遠。國內外專利標準化相關訴訟頻發,專利標準化中的專利挾持問題凸顯,引起了司法、產業及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主流的國際標準化組織紛紛積極探索應對專利標準化之策。
專利標準化問題越來越復雜,專利挾持是標準與專利融合過程中最為根本的問題。因為一旦專利發明被標準采用,那么專利持有者在市場中相對于其他競爭主體就有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其競爭者將毫無選擇地使用專利技術,以便與標準達成一致,可能會造成企業依靠專利技術的授權獲得高額專利費,這明顯阻礙了其他企業使用標準。專利挾持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包括不當披露專利信息、違反FRAND原則、違背前手承諾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超高定價等不公平許可及拒絕許可等。
專利標準化包括許多復雜的政策和法律問題,這些問題背后存在著左右其發展變化的更深層次的理論和規律。縱觀專利制度的歷史發展,專利至上主義理念居于主導地位,持續時間也最長。而此一專利至上主義理念,竟也泛濫于專利標準化之中,主要表現為技術標準受制于知識產權的專利挾持行為,標準制定組織的專利政策過于強調專利權作為私權的意思自治性以及專利許可協議自由,標準制定組織的專利政策對技術標準化中的專利信息披露義務的弱約束,模糊的RAND專利許可條件,標準制定組織不審查專利權信息、不介入知識產權糾紛,等等。上述種種情形,導致專利權人濫用其在耦合進技術標準中的專利權,甚至利用專利權挾持整個技術標準。專利至上主義是一個歷史產物,其存在就一定有其特定歷史背景。當前,專利至上主義的理念正日益成為創新的障礙,對專利標準化造成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值得深刻反思。
解決專利標準化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不同視角積極探索解決之道,要實現標準與知識產權高度融合,既方便實行標準,又推廣專利技術,保持標準化過程中的利益均衡。因此,應當考慮主要基于專利法自身的完善,完善標準制定組織的專利政策,輔以合同法、侵權法及反壟斷法,系統解決專利標準化問題;應當進行理念更張,將先前的“專利至上主義”理念轉變為“創新至上主義”理念,以“創新至上主義”理念作為衡量具體法律制度有效性的尺度,專利標準化的法律規制措施的構建也是在此理念下的合理展開;應當借鑒衡平法的禁止反悔原則和民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建立民法、知識產權法和反壟斷法共同適用的規制體系,在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對于知識產權標準化的總體策略與規制原則,規定“禁止反言”原則、“默示許可”原則及共同侵權責任,具體包括完善標準制定程序和標準制定機構的知識產權政策、通過專利法限制專利標準化、通過反壟斷法規制專利標準化、完善專利侵權的司法救濟程序,促進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