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算法律問題國別研究
- 傅宏宇 張明媚
- 1597字
- 2019-11-22 16:21:37
三、英國預算編制
(一)復式預算結構
英國從1996年起實行復式預算制度。英國國庫設立“統一基金賬戶”(Consolidated Fund Account)和“國家貸款基金賬戶”(National Loans Fund Account)分別對應經常支出項目預算和資本支出項目預算。經常支出項目主要包括: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社會福利支出、對外援助支出、補貼支出、公共部門支出、利息支出等。資本支出項目主要包括:資本形成的投資支出、對公共部門的資本撥款、對私人部門的貸款支出等。
(二)預算編制程序
英國的一個財政年度為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按照憲法規定,英國財政大臣負責預算編制。預算編制程序分為政府編制和議會審批兩個階段,在政府編制《撥款法案》階段,財政部需要平衡政府部門之間的預算資源競爭,分配部門預算額度。從1961年起,英國開始施行公共支出調查程序(Public Expenditure Survey), 將預算產出結果和預算資源分配結合起來,以3年為一個期間,編制下一財年的預算支出明細及其后2年的預算額度預估。公共支出調查程序將未來3個財年的政府支出計劃整合到一個文件中,使議會在審議預算法案時能夠對政府未來的整體財政政策走勢有所了解,但公共支出調查程序的約束力并不是很強,與實際支出規模往往存在一定差距,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需要通過預算調整和追加預算加以補充修正。
1.部門預算編制
英國財政部在每年2月份會召集中央政府部門長官探討年度重大議題,擬定公共支出調查程序指導意見,形成指導方針,這是預算編制的基礎階段。根據各部門討論結果,財政部將下發預算編制指導性文件,向各部門解釋下一財政年度預算編制的原則性條款。各部門根據財政部的要求測算本部門的預算支出需求,4月份之前,將下一財年和其后2個財年的預算需求估算結果,以及前一年的支出目標達成情況送交財政部。財政部將部門之間的支出項目順位、上財年支出目標達成情況和各部門的預算需求作為預算資金分配的依據。
2.內閣支出委員會討論
5月份,財政部根據各部門提交的材料形成未來3年支出計劃概算。在提交內閣討論之前,由財政大臣擔任主席、資深閣員組成的內閣經濟國內支出委員會(Economic Domestic Expenditure Committee,簡稱支出委員會)將在專家顧問的協助下,對預算資金分配和績效進行討論,提出建議。內閣支出委員會的討論是公共支出調查程序的一部分。
內閣支出委員會一般在7月上旬討論完畢,7月底或8月初提交內閣討論。內閣對支出委員會的建議鮮有修改,但預算需求被內閣支出委員會修改的部門部長可以與財政部長進行雙邊會談。近些年來,隨著政府部門削減支出壓力增加,內閣支出委員會對支出上限的決策能力越來越強勢,雙邊會談的預算影響力大大降低。
進入11月,公共支出調查程序結束,各部門根據公共調查程序的反饋結果,尤其是預算額度上限,編制詳細的支出項目計劃。財政部整合各部門數據編制預算草案。預算草案編制完成后,進入議會審批階段。
(三)預算審批程序
次年3至4月,財政大臣向議會提交正式預算報告,下議院進行三讀審議。財政大臣要就預算案發表演說,詳細闡述預算內容和經濟狀況,根據未來3年的經濟發展進行預測,權衡公共支出重點。隨后,下議院在野黨主導質詢,一讀階段的質詢重點是政策層面的支出項目,不對預算額度進行調整,執政黨議員也有質詢權。質詢結束后,下議院對《預算收入法案》中的稅收收入提案進行投票,英國的稅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永久稅,另一類是每年需要議會重新授權的年度稅,如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等。年度稅經過一讀程序投票通過后,議會通過頒布財政法(Financial Law)[2]使其可以先行生效,無需通過二讀、三讀程序。二讀程序通常只持續一天,二讀之后,預算草案送交議會籌款委員會、供給委員會(Supply Committee)[3]等相關委員會討論,委員會對預算草案進行詳細審查并提出報告意見,這是議會修改預算草案的核心階段。根據委員會審查意見,下議院會進入三讀階段,進行最后的投票表決。下議院表決通過后提交上議院審議,上議院因無否決權,上下議院之間并無爭議。最遲在8月5日之前,英國國王簽署同意,預算法案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