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頑危犯教育轉化與循證矯正的理論與實踐
- 田新民 段曉東 劉重興 何選才
- 844字
- 2020-08-13 19:27:59
二、心理測驗
對頑危犯進行心理測驗,是檢驗頑危犯心理狀況,發現心理問題,進行心理診斷的有效方式,為進一步實施頑危犯心理矯治提供依據。
目前對于頑危犯心理測驗的量表,常用的主要有三類:
(一)智力測驗
一個頑危犯的智力水平如何,影響他對事物和問題的認識能力,進而影響改造進程。對頑危犯進行智力測試的量表,主要是韋克斯勒智力測驗量表。
(二)人格測驗
我國監獄常用的人格測驗為:
第一,氣質測驗量表。由陳會昌、張拓基編制,用于測定頑危犯的神經和氣質類型。
第二,行為類型問卷。是從外部行為和人的情緒體驗上進行自我觀測評定性格量表,目的在于發現A型行為。A型行為的特征為:情緒不穩定,社會適應性差,急躁,外傾,人際關系不融洽等。
第三,艾森克人格問卷(EPQ)。由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夫婦研制。它主要用來檢驗頑危犯的內外向(E)、情緒穩定性(N)、倔強性(P)三個個性維度。
第四,卡特爾16項人格因素量表(16PF)。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根據他的人格特質理論編制。這一量表能較好地反映人格的復雜層面及其組合,信息量較大,有利于發現頑危犯的心理缺陷,了解頑危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第五,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由美國心理學家哈撒威和麥克金里于1940年編制。共包含疑病、抑郁、歇斯底里等10種臨床癥狀量表,是我國目前用于診斷精神病的量表之一。我國司法領域常用該量表來做精神診斷鑒定和預測罪犯刑滿釋放后的行為傾向。
(三)心理健康狀況測驗
第一,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包含十個方面的個體心理健康內容,涉及思維、情感、行為、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偏離和異常。用來檢驗一定時間內頑危犯心理健康的綜合癥狀,可作為進一步檢查的基礎。
第二,焦慮自評量表(SAS)。反映了20種焦慮癥狀,具有廣泛適用性。可在心理咨詢中了解頑危犯的焦慮狀況。
第三,抑郁自評量表(SDS)和抑郁狀態問卷。該量表可用于衡量頑危犯抑郁癥狀的輕重程度及其在矯治中的變化。嚴重抑郁者可能導致精神分裂和自殺,值得重視。
以上量表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價值,使用時要注意其針對性,慎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