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民法物權論
  • 崔文星
  • 2697字
  • 2019-11-22 17:04:26

第三節 所有權的限制

一、所有權的限制內涵

所有權的限制,是指禁止或限制作為所有權積極權能或消極權能的一面或數面,從而使所有人受一定的拘束,并負一定的法定義務。之所以對所有權進行限制,是因為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會發生沖突,為了社會利益的實現,有必要對個人利益加以適當限制。恩格斯在《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一文中指出:“競爭的矛盾和私有制本身的矛盾是完全一樣的。單個人的利益是要占有一切,而群體的利益是要使每個人所占有的都相等。因此,普遍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直接對立的。”[11]雖然所有權是完全物權,但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所有權應當受到限制。“所有權是最完全最典型的物權,它具有物權的絕對性、排他性和永續性的特點。但是,所有權的絕對性不是指所有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行使權利。”[12]

近代民法確立了所有權絕對原則,如《法國民法典》第544條規定:“所有權是指以完全絕對的方式,享有與處分物的權利,但法律或條例禁止使用的除外。”所有權絕對也被推至崇高地位,它與契約自由和過錯責任被稱為近代民法三原則。這種所有權絕對觀念對促進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進民主政治的最終建構都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是它過分強調個人利益而忽視了社會整體利益,加劇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阻礙了生產的社會化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甚至導致了個人濫用其所有權而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的現象。”[13]因此,19世紀末期以來,所有權絕對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社會變遷和國家轉型的需要,個人主義的所有權觀念日漸式微,所有權社會化思想逐漸抬頭。馬克思在《資本論》一書中指出:“從一個較高級的經濟的社會形態的角度來看,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私有權一樣,是十分荒謬的。甚至整個社會,一個民族,以致一切同時存在的社會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受益者,并且他們應當作為好家長把經過改良的土地傳給后代。”[14]“就大體言之,所有權乃對于所有物為全面的支配之權利,應具有完全性與絕對性。唯在現代社會,所有權絕對自由之理論,已無學者支持。蓋因社會物資,若絕對的任由個人自由支配,勢必影響國家社會之公共利益。因此,權衡輕重,遂不得不對所有權加以種種限制,使其與國家社會之公共利益相一致,是為所有權之社會化。”[15]

在立法上,1919年德國魏瑪憲法第153條第3項規定:“所有權附有義務,對其行使應同時有益于公共福利。”此后的《德國基本法》第14條第2款規定:“所有權承擔義務。它的行使應當同時為公共利益服務。”這一規定被稱之為“所有權的社會義務”原則。“所有權承擔義務”這一觀念得到了世界范圍的承認和應用,并且已經作為所有權從絕對化走向相對化的一個標志。[16]“私人不動產所有權尤其受到了社會約束,所有權人的自由使用權因此受到限制。這種對私人不動產所有權的約束有著憲法依據。按照德國基本法第14條第2款,不動產所有權的行使同時應當符合社會公共利益。”[17]“德國法并未排除國家剝奪私有所有權的權力,但是按照德國憲法,國家只有為了公共利益才能剝奪私人所有權,而且應當給予私人盡可能公平的賠償;同時,國家對私人所有權的剝奪不能有意針對某個個人的所有權,而只能是針對某個事情,然后由此間接地涉及某個或某些私人的所有權。”[18]

“根據《德國民法典》第903條的規定,物的所有人可以隨意處分其物,并排除他人對物的干涉。但是,這一規定隨即受到所謂合法性但書條款的限制,即所有人的自由不得違反法律和第三人的權利。迄今為止,一直存在著一種不可動搖的趨勢,這就是對所有權人隨心所欲處分其財產的自由,加強法律上的限制。”“《基本法》中不僅含有可以對之加以法律限制的但書,而且使用了‘所有權包含義務’這樣的措辭,即行使所有權應考慮到公共利益。由此可見,在所有權的法律保護與所有權的社會義務之間,存在著某種制約關系。”[19]

自由資本主義初期,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提出天賦人權、私權神圣等觀點,這與當時反封建的背景是相符的,但工業革命后社會化大生產的興起和發展,客觀上要求適當限制私人權利,這已成為近百年來法治文明的共識,[20]因此,應當辯證地、歷史地看問題。如果執意堅持所謂“不能以公共利益之名,犧牲少數人的利益”的觀點,則有文不對題之嫌,屬于偷換概念的“假辯論”或曰“偽命題”。

嚴格地說,究竟是堅持社會本位主義還是堅持個人本位主義,其本身是價值判斷,不是事實判斷。現實的人類社會中是否出現了社會本位主義的趨勢,是事實判斷,不是價值判斷。“所有權的限制作為一種事實,從來都是存在的。在世界各國民法發展史上,私人的利益必須服從公共利益,這是民事立法之一項不變的原則。”[21]“要區分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價值判斷中不存在充足理由律,不存在統一的標準,因為所站的立場不同,故所持的觀點不同。而事實判斷應有統一標準,如果誤以為對于事實判斷也有不同的標準,那么在理論上勢必導致否認客觀真理的存在。”[22]

二、所有權的限制種類

在現代法律中,所有權的限制既包括公法的限制,也包括私法的限制:

(一)所有權的私法限制

私法對所有權行使的限制,主要體現為:(1)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限制。一切私權在某種程度上都具有社會性,其行使必須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否則將構成權利濫用而遭禁止,所有權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一種私權,所有人也不得濫用其所有權。(2)自衛行為。自羅馬法以來,為切實保護民事主體之私權,法律在賦予受害人以公力救濟權的同時,也賦予受害人以私力救濟權,即所謂“自衛行為”,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及自助行為等,這些行為均具有限制所有人行使其所有權的功能。(3)基于相鄰權的限制。為了使不動產能夠充分發揮其效用,法律規定了相鄰權,它是對所有權的法定限制,所有權人必須為他人提供法定的便利。(4)他物權的限制。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動產或者不動產上設立他物權,他物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

(二)所有權的公法限制

在現代社會,所有權的公法限制越來越突出。所有權在公法上被限制,最突出的是國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對土地或者其他財產進行征收或征用。此外還表現為:行使所有權必須符合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城市規劃、基本農田規劃以及生態平衡的要求等。所有權人違反公法限制行使權利,法律上應認定其為無效,甚至可以剝奪其所有權。“不動產所有權的社會約束表現在所有權人不能在其土地上隨意地進行建筑,而必須在國家機構的許可范圍內進行。即使農業與林業用地也原則上只能在獲得行政許可的前提下被轉讓于非農業用途。此外,不動產所有權人無權處分地下的埋藏物與地下水。雖然允許為了公共利益,例如為了修建公路而征收土地,但要提供補償。”[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珲春市| 高邮市| 江西省| 历史| 永登县| 乐山市| 济南市| 大宁县| 云林县| 泾川县| 望江县| 曲麻莱县| 太谷县| 朝阳区| 西盟| 清远市| 丰原市| 建昌县| 乳山市| 华阴市| 青阳县| 惠东县| 视频| 鱼台县| 屏山县| 克拉玛依市| 南开区| 池州市| 饶河县| 涡阳县| 文化| 本溪| 色达县| 海南省| 信宜市| 莱西市| 静乐县| 客服| 布尔津县| 措勤县|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