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學點心理常識
- 魯芳
- 634字
- 2019-11-18 18:06:39
那些埋在童年里的性格——種子效應
海倫與大衛已經交往了三年,在這三年里,他們分分合合好幾回,原本以為只要過了磨合期一切就會好起來,但是就在最近的一次爭吵中,大衛下定決心和海倫分手了。因為他知道,海倫需要的愛是自己永遠都給不了的,她的要求就像是永遠都無法填滿的黑洞。
分手后,極度傷心的海倫在朋友的勸解下咨詢了心理醫生,希望醫生可以幫她找到答案。聽了海倫的一番陳述,醫生又要求她將自己的童年經歷說出來,然后醫生意味深長地說,現在的海倫正是在愛情中尋找她在童年時代所缺失的東西——全心全意的關注,但是長此以往,即使彼此再相愛,對方也無法承受這份厚重的壓力。原來,童年時期的海倫有四個弟妹,她是家里的老大,因此在生活上,父母總是很少理會她,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弟妹們的身上。也許在父母眼里海倫懂事又聽話,是不需要操心的,于是就冷落了她。但是這讓渴望得到關注與疼愛的海倫自小就蒙上了心理陰影。
這個小故事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的經歷會嚴重影響到他性格的形成,正所謂,童年時埋下的種子會漸漸生根發芽,直至長大后開花結果。這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童年的“種子效應”。童年時越是渴望得到而得不到的,會在不知不覺中像一粒小小的種子被埋在心靈的最深處,長大以后就會在生活中追尋那些曾經自己想要而未曾得到的東西。這就啟發我們:要給予還在童年里的孩子們更多的關注和疼愛;要正視那些在童年里的缺失及現在已經形成的性格缺陷。我們可以要求補償,但不能過分苛求,那樣只會令自己更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