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模式:全流程指導與案例分析
- 呂漢陽
- 1173字
- 2019-11-15 21:46:11
三、物有所值評價
物有所值是實施PPP的基本原則之一。PPP項目的選擇,首先要比較采用PPP模式和采用傳統政府建設管理模式的優劣,提高項目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014年12月,國家發改委在《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中規定,“物有所值”審查結果將作為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
同月,財政部印發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中規定,財政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工作。目前操作以定性分析為主,相關行業的物有所值定量分析模型建立還有一定難度,處于邊實踐邊探索階段。
社會資本要求的收益率往往高于傳統模式項目收益率,社會資本融資成本往往高于政府融資成本,但為什么PPP項目還能節約成本呢?這主要來自項目建設成本節約和運營成本節約:一方面,同一個項目由社會資本建設與由政府自主建設比起來,前者往往可以實現建設投資成本10%~20%的節約;另一方面,在市場機制帶動下,社會資本有足夠動力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來提高運行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
(一)物有所值定性分析
定性評價重點關注項目采用PPP模式與采用政府傳統采購模式相比能否增加供給、優化風險分配、提高運營效率、促進創新和公平競爭等。物有所值定性分析步驟如下:
1.制定定性分析方法(指標、權重等),報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審定;
2.成立定性分析專家小組(不少于7名專家,包括工程技術、金融、項目管理、財政和法律專家);
3.召開專家小組會議,開展項目定性分析;
4.整理定性分析結果(含定性分析結論),報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審定。
可參考定性指標分析評價體系表如表3.2所示。
表3.2 定性指標分析評價體系表

續表

(二)物有所值定量分析
物有所值定量評價是通過對PPP項目全生命周期內,采用傳統模式的“公共部門比較值(PSC)”(包括:初始值、競爭調整值、風險承擔成本等)與采用PPP模式的“影子報價政府支出成本凈現值(全生命周期成本 LLC)”(包括建設成本、運營成本、自留風險承擔成本、相關費用等),二者比較,判斷節約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程度。物有所值定量分析步驟如下:
1.制定定量分析方法,報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審定;
2.成立定量分析專家小組;
3.根據項目產出說明,計算“公共部門比較值”,作為比較基準;
4.根據項目初步實施方案,計算“影子報價政府支出成本凈現值”;
5.比較“公共部門比較值”與“影子報價政府支出成本的凈現值”,判斷PPP模式降低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程度;
6.整理定量分析結果(含定量分析結論),報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審定;
7.匯編物有所值評價報告(含評價結論),報省財政部門備案。
在定量分析中,物有所值計算結果是公共部門比較值減去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差額,計算結果大于0,即意味著PPP模式比由公共部門主導傳統項目經營模式更具有優勢時,可以采用PPP模式;計算結果小于0,意味著PPP模式并不比傳統項目經營模式更具有優勢,因此不宜采用PP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