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項目落地的法律之道
- 李金升
- 575字
- 2019-11-15 21:03:25
誤區之二
第二個誤區是認為由PPP項目實施機構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即可。
這涉及誰是開展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合規性主體的問題。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出現了有些PPP項目的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是由PPP項目的實施機構編制的現象。這是一種誤區,須予以糾正。PPP項目,需要由合規的主體來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
那么,哪些主體開展PPP項目的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才是合規的呢?
合規性依據為財政部于2015年4月7日公布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財金〔2015〕21號)的如下兩條規定:
第六條規定:“各級財政部門(或PPP中心)負責組織開展行政區域內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省級財政部門負責匯總統計行政區域內的全部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對財政預算編制、執行情況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規定:“財政部門(或PPP中心)應當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共同開展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必要時可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聘請專業中介機構協助。”
因此,開展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合規性主體,只有如下二類:
第一類:PPP項目本級財政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開展,當然,也可以聘請專業中介機構協助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
第二類:如果設立有PPP中心,可以由項目本級PPP中心會同行業主管部門開展,當然,也可以聘請專業中介機構協助開展。
除上述兩類主體之外,其他主體開展PPP項目的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合規性存在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