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項目落地的法律之道
- 李金升
- 1501字
- 2019-11-15 21:03:25
誤區之一
第一個誤區是認為只有政府付費的PPP項目才有必要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論證。
把其列為第一個,是因為在實際工作中,不怕遇到不懂的人,最怕遇到懂一些的人。就像學寫字一樣,老師說,“一”字是橫著畫一筆,“二”字是橫著畫兩筆,“三”字是橫著畫三筆,然后學生很聰明,認為萬事都很簡單,不就是畫幾筆嗎?學生就認為把所有知識都學到了,然后把老師解雇了。在PPP項目中,也存在此種情況,認為財政承受能力,不就是只有在財政付費的時候才論證嗎!而且并不是所有的PPP項目都需要財政付費,比如使用者付費或者使用者付費加可行性缺口補助的PPP項目就不需要財政付費,既然不需要財政付費,那就不需要做財政承受能力論證了!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誤區。但是誤區在哪?
誤區是,即使是使用者付費或使用者付費加可行性缺口補助的PPP項目,政府并非不付費。當然,在這種誤區里面,有正確的地方,那就是:第一,正確劃分了PPP項目的類型:政府付費類PPP項目、使用者付費類PPP項目、政府付費加可行性缺口補助類PPP項目和使用者付費加可行性缺口補助的PPP項目;第二,正確表達了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是論證政府在付費時有無付費的能力。但并不能簡單地認為,使用者付費類PPP項目或使用者付費加可行性缺口補助的PPP項目就不需要政府付費。理由如下:
第一,該PPP項目是否需要由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共同出資設立項目公司?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么,政府方出資項目公司的資金,就需要政府付費。既然需要政府付費,不管是哪一類型的PPP項目,是否都需要做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當然,有些PPP項目設立項目公司時,政府方出資的主體不是政府,而是作為政府出資人代表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用它的自有非財政性資金出資,不使用財政性資金,也就不需要做財政承受能力論證,這種說法對嗎?對于答案,要看以下第二點分析。
第二,該PPP項目在運營維護期是否需要政府補貼?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即使在設立項目公司時,政府方的出資資金是由政府出資人代表的國有企業用其自有非財政性資金出資的,也需要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如果在PPP項目的運營維護期,也不需要政府補貼,是不是就不需要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
第三,該PPP項目是否需要政府提供相關配套?答案如果是肯定的,比如政府對項目紅線范圍外的“三通”應負責投資建設到位,政府對該PPP項目產品或產出的購買要提供相關配套等,是不是需要政府付費?如果需要,則需做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即使在該PPP項目中,不需要政府提供相關配套,也需要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論證。這也就是第四點理由。
第四,該PPP項目,政府方是不是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在任何一個PPP項目中,政府方不可能不承擔風險而將所有的風險均轉移給社會資本方,那樣的PPP項目就不再是PPP項目。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的通知》第十一條的規定:“……原則上,項目設計、建造、財務和運營維護等商業風險由社會資本承擔,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風險由政府承擔,不可抗力等風險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理共擔……”一旦風險發生,尤其是應該由政府方承擔的風險發生時,是否需要政府付費?另外,還有如下第五點理由,也是任何PPP項目均須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原因。
第五,該PPP項目,是否存在可能會提前終止的情形?結婚時,不會說離婚。但是在PPP項目合同簽訂時,PPP項目合同卻必須具備關于提前終止事宜的“離婚”話。對此,財政部《PPP項目合同指南(試行)》第二章第十八節“違約、提前終止及終止后處理機制”中特意予以規定,在PPP項目合同提前終止時,區別不同的情形,政府方會存在回購義務與回購補償的責任。一旦需要政府回購或補償,是不是也就需要政府付費?因此也就需要做財政承受能力論證。
因此,只要是PPP項目,就需要做財政承受能力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