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項目落地的法律之道
- 李金升
- 735字
- 2019-11-15 21:03:22
一、國家支持以PPP模式實施保障房項目
(一)保障性住房屬于典型的PPP示范項目之列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chuàng)新。建立透明規(guī)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fā)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PPP模式,屬于特許經營的范疇。
同時,《財政部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對適宜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項目,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而保障性住房名列其中。具體規(guī)定為:“具有價格調整機制相對靈活、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投資規(guī)模相對較大、需求長期穩(wěn)定等特點。各級財政部門要重點關注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綜合管廊、軌道交通、醫(yī)療和養(yǎng)老服務設施等,優(yōu)先選擇收費定價機制透明、有穩(wěn)定現(xiàn)金流的項目。”
(二)PPP模式中的多種運作方式均可以適用保障性住房項目
PPP模式中的運作方式,包含:委托運營、管理合同、建設—運營—移交、建設—擁有—運營、轉讓—運營—移交、改建—運營—移交等多種運作方式。
但是,在這些眾多的運作方式中,合作期限并不完全一致,委托運營合同期限一般不超過8年;管理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不超過3年;建設—運營—移交合同期限一般為20—30年;建設—擁有—運營比較特殊,一般不涉及項目期滿移交;轉讓—運營—移交合同期限一般為20—30年;改建—運營—移交合同期限一般為20—30年。
這些運作方式,基本上均可適用于保障性住房項目,但具體到每一個具體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則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適用具體的運作方式,而且,每一種具體的運作方式除了期限并不完全一致外,法律架構與風險也并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