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十五條 〔查封、扣押〕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設施、設備。

條文注釋

行政強制權是行政權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行政機關實現行政目的的有效保障。由于行政強制權直接限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權、財產權,故對于賦予行政部門該項權力應當持慎重態度。在《環境保護法》修改前,尚未有法律賦予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行政強制權。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以及在環境執法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在修改過程中,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強烈要求賦予其行政強制權,環境科學、環境法學專家及社會公眾也呼吁在環境保護法中規定行政強制的內容。

本條規定,查封、扣押權實施的主體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需要強調的是,查封、扣押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查封、扣押權也不得委托給其他單位和個人。查封、扣押的對象是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設施、設備。查封、扣押的條件是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污染。

配套規定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2014年12月19日)?

《行政強制法》(2011年6月30日)

第三章 行政強制措施實施程序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16條 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具體內容參見配套法規中的內容。實施行政強制措施。

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強制措施。

第17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第18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并經批準;

(二)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

(三)出示執法身份證件;

(四)通知當事人到場;

(五)當場告知當事人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

(六)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七)制作現場筆錄;

(八)現場筆錄由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的,在筆錄中予以注明;

(九)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程序。

第19條 情況緊急,需要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并補辦批準手續。行政機關負責人認為不應當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

第20條 依照法律規定實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除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序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當場告知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后立即通知當事人家屬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地點和期限;

(二)在緊急情況下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機關后,立即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并補辦批準手續;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程序。

實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得超過法定期限。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已經達到或者條件已經消失,應當立即解除。

第21條 違法行為涉嫌犯罪應當移送司法機關的,行政機關應當將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一并移送,并書面告知當事人。

第二節 查封、扣押

第22條 查封、扣押應當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實施。

第23條 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當事人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復查封。

第24條 行政機關決定實施查封、扣押的,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序,制作并當場交付查封、扣押決定書和清單。

查封、扣押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據和期限;

(三)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財物的名稱、數量等;

(四)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查封、扣押清單一式二份,由當事人和行政機關分別保存。

第25條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情況復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延長查封、扣押的決定應當及時書面告知當事人,并說明理由。

對物品需要進行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間不包括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應當明確,并書面告知當事人。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第26條 對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行政機關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損毀;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對查封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行政機關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轉移、處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損失,行政機關先行賠付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因查封、扣押發生的保管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第27條 行政機關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后,應當及時查清事實,在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對違法事實清楚,依法應當沒收的非法財物予以沒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銷毀的,依法銷毀;應當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決定。

第28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查封、扣押決定:

(一)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

(二)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與違法行為無關;

(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處理決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四)查封、扣押期限已經屆滿;

(五)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解除查封、扣押應當立即退還財物;已將鮮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財物拍賣或者變賣的,退還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變賣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大氣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

第30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排放大氣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大氣污染,或者有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被隱匿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對有關設施、設備、物品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

配套解讀

行政強制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其中,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扣押財物,凍結存款、匯款等。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包括: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劃撥存款、匯款,拍賣或者依法處理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排除妨礙、恢復原狀,代履行等。

為了盡量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行政強制法》規定,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同時規定,當事人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復查封。

依照《行政強制法》的規定,執法機關實施查封、扣押應當遵守下列規定:(1)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并經批準;(2)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3)出示執法身份證件;(4)通知當事人到場;(5)當場告知當事人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6)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7)制作現場筆錄;(8)現場筆錄由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的,在筆錄中予以注明;(9)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程序。情況緊急,需要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24小時內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并補辦批準手續。

行政機關決定實施查封、扣押,應當制作并當場交付查封、扣押決定書和清單。查封、扣押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1)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2)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據和期限;(3)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財物的名稱、數量等;(4)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5)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查封、扣押清單一式二份,由當事人和行政機關分別保存。

于2015年1月1日起實施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為《環境保護法》第25條賦予環保部門的查封、扣押的強制措施有序落地及時提供了制度保障。

環境保護查封、扣押作為行政強制措施的重要構成部分,極易給行政相對人的權益造成侵害或不必要的損害,所以建立健全相關立法,加強對查封、扣押實施過程中具體操作上的規范、監督,對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正當權益意義重大,也是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對實施環境保護查封、扣押的主體、對象及條件;查封、扣押的適用情形;查封、扣押的具體范圍;查封、扣押的實施程序等均作出了詳細規定。

案例注釋

案例10:要切實維護環保機關的法定檢查權和行政執法權(夢達馳汽車系統(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訴蘇州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局環保行政處罰案,2014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環境保護行政案件十大案例)

裁判要旨:人民法院通過行政審判切實維護了環保機關的法定檢查權和行政執法權威,裁判結果無論對被處罰企業還是其他相關排污企業,都是一次有意義的警示教育。現場檢查是環境保護行政部門收集證據、制止環境污染違法行為的重要程序和手段,被檢查單位拒絕環境保護行政部門現場檢查的行為,依法應予處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平利县| 冀州市| 东阳市| 拉萨市| 庆元县| 永州市| 木里| 德化县| 吉隆县| 泰州市| 南乐县| 禄丰县| 东丽区| 获嘉县| 出国| 太湖县| 韶关市| 乌兰县| 介休市| 满洲里市| 玉龙| 肥乡县| 宝鸡市| 石河子市| 抚远县| 勃利县| 东光县| 锦州市| 黑山县| 额敏县| 江孜县| 韶关市| 白城市| 土默特右旗| 榆社县| 莆田市| 灌云县| 大兴区| 印江|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