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第二版)作者名: 中國法制出版社本章字數: 1483字更新時間: 2019-11-08 21:07:15
第三十七條 〔閑置、荒蕪土地的處理〕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1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并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1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2年未使用的,經原批準機關批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閑置土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承包經營耕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連續2年棄耕拋荒的,原發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耕地。
條文注釋
閑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后,未經原批準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過規定的期限未動工開發建設的建設用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閑置土地:(1)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超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動工開發期滿1年未動工開發的國有建設用地;(2)已動工開發但開發建設用地面積占應動工開發建設用地總面積不足1/3或者已投資額占總投資額不足25%,中止開發建設滿1年的國有建設用地;(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配套規定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9年8月27日)
第二十六條 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必須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動工開發期限開發土地。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征收相當于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或者動工開發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動工開發遲延的除外。
《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年5月22日)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閑置土地,是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超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國有建設用地。
已動工開發但開發建設用地面積占應動工開發建設用地總面積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資額占總投資額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中止開發建設滿一年的國有建設用地,也可以認定為閑置土地。
第三條 閑置土地處置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遵循依法依規、促進利用、保障權益、信息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閑置土地的調查認定和處置工作的組織實施。
上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對下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調查認定和處置閑置土地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配套解讀
閑置土地的認定標準是否清晰,是否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會對閑置土地的處置產生重要影響。過去由于沒有“動工”狀態的具體標準,管理者經常遇到用地者以“圍墻”為動工標志的現象,不利于閑置土地的認定和處置。2012年修訂《閑置土地處置辦法》時,專門在附則中作出名詞解釋,其中,“動工開發”定義為依法取得施工許可證后,區分需挖深基坑的項目、使用樁基的項目和其他項目,分別確定標準。已動工和應動工的建設用地面積,均指“建筑基底面積”。已投資額和總投資額,均不含土地價款和相關稅費。
在企業因自身原因導致閑置土地的處理上,未動工開發滿一年的,按照土地出讓或者劃撥價款的百分之二十五征繳土地閑置費,閑置費應當自《征繳土地閑置決定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繳納;未動工開發滿兩年的,無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企業應自《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決定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辦理國有建設使用權注銷登記,交回土地使用權證書。同時,閑置土地設有抵押權的,同時抄送相關土地抵押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