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1813字
- 2019-11-08 20:36:37
第六條 〔審理制度〕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的規定。
合議,即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審判,陪審員和審判員地位平等且同樣享有審判權。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p>
回避,是指當人民法院審理某一具體案件的審判人員(包括陪審員)和參與訴訟活動的其他人員(包括書記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翻譯人員等)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到案件的公正審判時,當事人可以申請其回避,該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也可以自行回避。
公開審判,是指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14歲以上不滿16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經人民法院決定不公開審理的16歲以上不滿18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經當事人申請并經人民法院決定不公開審理的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和離婚案件外,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一律應公開進行。
兩審終審,是指對于一審法院所作的判決以及依法可以上訴的裁定,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經過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服不得提起上訴。
配套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3月8日)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
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年10月31日)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開進行。
第十條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本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以列席。
第十二條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第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受上級人民法院監督。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的若干規定》(1999年3月8日)
一、人民法院進行審判活動,必須堅持依法公開審判制度,做到公開開庭,公開舉證、質證,公開宣判。
二、人民法院對于第一審案件,除下列案件外,應當依法一律公開審理:
(一)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
(二)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
(三)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經人民法院決定不公開審理的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四)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決定不公開審理的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
(五)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決定不公開審理的離婚案件;
(六)法律另有規定的其他不公開審理的案件。
對于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三、下列第二審案件應當公開審理:
(一)當事人對不服公開審理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但因違反法定程序發回重審的和事實清楚依法徑行判決、裁定的除外。
(二)人民檢察院對公開審理的案件的判決、裁定提起抗訴的,但需發回重審的除外。
四、依法公開審理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公告。公告應當包括案由、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開庭時間和地點。
五、依法公開審理案件,案件事實未經法庭公開調查不能認定。
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未在法庭公開舉證、質證,不能進行認證,但無需舉證的事實除外。缺席審理的案件,法庭可以結合其他事實和證據進行認證。
法庭能夠當庭認證的,應當當庭認證。
六、人民法院審理的所有案件應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宣告判決,應當對案件事實和證據進行認定,并在此基礎上正確適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