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治到法治: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方法
- 丁偉華
- 2696字
- 2019-11-12 14:00:49
3.2 從弱項目型到項目型
經過多次管理變革,華為的組織結構已經形成了以項目管理為核心的組織模式。任正非指出,華為未來的變革要進一步強化項目管理,“多產糧食,增加土地肥力”。圍繞“為客戶服務創造價值”來設立流程、制度,不能為這個目的服務的管理和流程,都要簡化。
1.弱組織性組織
實際上,在IBM咨詢顧問的幫助下,華為不僅對產品的開發流程進行了系統化的整合,同時也對項目管理體系進行細致的梳理。
2005年,華為在內部逐步推行PMP(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認證),推動項目管理朝著規范化、職業化、國際化的方向前進,并使項目管理者在職業發展通道上有了清晰的指引。只用了數年時間,華為便有幾千人通過PMP。為華為強化項目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儲備了扎實的人員基礎,統一了內部的“語言環境”。
2009年,為落實企業項目化運作的管理戰略,華為開始建立PMO(項目管理辦公室)架構體系,進入項目化管理的快車道。目前,華為公司在吸收消化PMI等業界優秀實踐的基礎上,在組織、流程、方法、IT、學習發展等領域逐步建立起了相對完備的項目管理能力體系。
一個大型企業通常會同時開展許多項目,尤其是像華為這樣的超大型企業,一些項目還存在交叉重疊的情況。大量項目同時推進,對企業內部的協調和管理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華為根據長期的實踐和自身實際建立PMO體系,PMO體系能夠為項目工作提供強大支持,協助項目經理和項目團隊及時、有效地克服各種困難,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項目。與此同時,PMO可以使項目管理技術和經驗有效地轉化為企業的組織財富,最終改善項目團隊的整體生產力并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
舉例來說,當某個項目開工之后,PMO就會持續地對每個項目的變化進行監控,提供各種項目經理和項目團隊所需要的支持與服務。而項目在運轉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市場條件發生變化,或者企業戰略出現變化,PMO便通過對項目進行修正、加速、終止或優先權的排序,讓項目及時適應市場的變化,向企業戰略方向看齊。
對于項目眾多的企業來說,內部會有相當多的項目經理,他們具有不同的技能和經驗。同時,項目組的成員也來自不同的領域,擁有不同的技能和經驗,這時候,企業就必須對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等進行合理的分配,最大限度為項目經理和項目團隊提供支持,確保符合企業戰略的項目能夠成功實施。
2.面向客戶的“鐵三角”
所謂“鐵三角”,是華為一線項目組成立的特別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由客戶經理、解決方案專家、交付專家三人組成,形成面向客戶的“鐵三角”作戰單元。鐵三角的精髓在于,為了目標而打破部門壁壘,形成以項目為中心的團隊運作模式。
華為“鐵三角”的雛形最早出現在華為北非地區部。在投標一個移動通信網絡項目時,華為沒有中標。在分析會上,北非地區部的華為員工認為:部門之間各自為政,溝通不暢,信息不共享,各部門對客戶的承諾不一致;客戶接口涉及多個部門的人員,對客戶來說太復雜;每個人只關心自己負責的領域,導致客戶需求的遺漏、解決方案不能滿足客戶要求等問題;被動響應客戶的需求,而不是主動去了解,難以深入理解客戶的需求。
有一次客戶召集的網絡分析會,華為去了七八個人,每個人都向客戶解釋各自領域的問題。客戶CTO抱怨道:“我們要的不是一張數通網,不是一張核心網,更不是一張交鑰匙工程的網,我們要的是一張可運營的電信網!”
經過仔細的思考,北非地區部以客戶經理、解決方案專家、交付專家為核心組建項目管理團隊,形成面向客戶的以項目為中心的一線作戰單元,以準確全面理解客戶需求。
“鐵三角”權責分明:客戶經理是項目運作、整體規劃、客戶平臺建設、整體客戶滿意度、經營指標的達成、市場競爭的第一責任人。解決方案專家負責項目的整體產品品牌和解決方案,從解決方案角度來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對客戶群解決方案的業務目標負責。交付專家是項目整體交付與服務的第一責任人。圍繞著“鐵三角”的核心管理團隊,客戶關系、產品與解決方案、交付與服務等部門提供協同支持。
華為“鐵三角”模式以項目為中心組建,具有靈活機動的特點,又充分發揮了團隊作戰的優勢,從而打破了組織內部的部門壁壘,讓團隊內部溝通暢通,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通過與客戶實現快速對接,全面滿足客戶需求,實現與客戶的雙贏。
“鐵三角”模式給了任正非極大的啟發,任正非指出:“華為業務開展的各領域、各環節,都會存在‘鐵三角’,‘三角’只是形象的說法,‘四角’、‘五角’甚至更多也是可能的。這為我們下一階段的組織變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鑒。”
3.建立靈活適配的項目型組織
對企業來說,組織架構不是越龐大越好、越完整越好、越漂亮越好,而是要能夠及時響應市場的需求,靈活適配客戶的需求,這樣才是適合企業的組織架構。
任正非用瑞典“瓦薩號”戰艦的例子來告誡華為人,“瓦薩號”戰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炮艦,瑞典國王為了彰顯國威,把戰艦裝修得非常豪華,里面放了許多藝術品,并且不顧造船師的意見,在原來的設計基礎上,又加建了一層炮塔,結果“瓦薩號”戰艦首航僅十多分鐘就沉船了。
在華為,PMO主要是將項目管理的實踐、過程、運作進行規范化和標準化,提高組織管理成熟度。華為的PMO體系根據業界最佳實踐和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并結合華為自身的業務和行業特點,對華為的項目管理流程、培養項目經理團隊、建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對項目提供顧問式指導、開展多項目管理等事項進行管理,以此確保項目的成功和華為的公司戰略有效貫徹執行。
通過集中化的PMO體系,保證華為所有的項目經理都要具有核心的項目管理技能,使用共同的方法,并得到充分的授權,可以在權責范圍內自主做出決策。另外,PMO組織的簡單性使得每個組織都可以建立這樣的辦公室。當然,PMO人員配置是非常重要而復雜的工作,為了從各方面給項目提供支持和配置資源,華為的PMO通常包括高層管理者、項目經理、各類專項專家、項目協調人員等角色。
2009年,華為進一步對PMO體系進行優化,建立起公司、BG/BU、DU/PDU的三級PMO組織架構,明確不同層級PMO的角色、職責、權利以及協同運作流程,強化項目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在公司層級,華為集結各BG組織,建立起統一的項目管理能力中心PMCOE,實際上也是公司級層面的PMO,但是顯然涵蓋的業務范圍更廣、可以支配的資源更多,協調工作更復雜。項目管理能力中心和運作中心的建立,使華為在公司層面上實現了項目管理業務的統一,支撐并保障華為各類項目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在BG/BU層級,華為則以業務領域及業務單元為劃分,設立PMO組織。在DU/PDU層級,以研發部、產品開發單元為基準,設立PMO組織,對具體項目負責。
可以說,PMO體系進一步強化了華為的項目管理能力,增強了華為的核心競爭力,為華為公司的全球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華為公司在項目管理上的實踐也為其他企業樹立了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