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治到法治: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方法
- 丁偉華
- 3251字
- 2019-11-12 14:00:48
2.6 管理文化氛圍的機制和工具
經過多年的摸索與發展,華為在組織文化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可以說,華為這只“土狼”一直在進化,從一開始簡潔明快的“口號”到“中西合用,非驢非馬”,再到現在呈現出的獨特方法,這些無不說明華為在組織文化建設上的成功。
當下,華為通過多方面手段來建設華為的組織文化,例如組織氛圍調查、自我批判、民主生活會、集體宣誓、研討和心得等。
1.從閑聊到嚴謹的組織氛圍調查
早期的華為流行著一種“吃文化”。總部派人到辦事處做支持,首先就要過吃飯這一關,大家找一個咖啡廳或者路邊的一個小飯館,邊吃邊談。在任正非看來,這種非正式的閑聊能夠緩解工作壓力,有利于激發華為人的工作狀態,同時也增強了華為的內部交流和溝通,營造了良好的組織氛圍。
在華為,干部是“吃文化”的倡導者。干部新上任,便及時感謝下屬的配合與支持,然后請下屬吃飯。華為“吃文化”的精髓就在這種“邊吃邊談”中,人們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無所顧忌地溝通、交流,順便把工作事項也一并談妥了,為日后的工作達成默契,實現無縫對接打下了基礎。也正因為無所顧忌,華為人在“吃”的時候,對組織內部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直言不諱,暢所欲言,無形之中也提高了組織的凝聚力。任正非說:“你感覺自己進步了,自己請自己來一頓;你要當領導,那么就多請部下吃幾次夜宵,在輕松自由的氛圍里,很容易就做到了上下溝通,協同工作,部門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你想做大秘書,也要多請客,你的工作經過溝通開放了,大家幫助你,互相有了解,你如愿了;搞管理的,更要在一起這樣經常碰,組織才不會一潭死水,才有凝聚力。”
實際上,華為的“吃文化”至今仍然非常流行,被華為當作組織文化建設一個重要并且不可或缺的部分。不過,如今的華為員工數量多,分布范圍非常廣,這就要求華為在組織文化建設上必須更加規范化、職業化、國際化。因此,華為引入了組織氣氛問卷調查,以此作為組織文化建設的主要機制和工具。
組織氣氛問卷調查,是用來使人們了解組織氣氛或工作環境,以及了解組織氣氛是如何產生又是怎樣對人們的工作產生影響的。組織氣氛問卷調查是一項非常便捷而有效的工具,它不僅便于員工理解和指出問題,也便于華為管理層更直觀地了解基層組織的內部狀況。由于整個調查過程嚴格保密,因此員工也不必擔心反映問題會被自己部門的主管“穿小鞋”。
華為公司組織氣氛問卷調查由華為公司道德遵從委員會統一發起,所有調查數據將匯總到系統進行分析。調查結束后,所有被調查的員工和團隊將獲得整體分析報告(部門反饋人數少于5人時,報告不生成,當各個維度下的反饋人數小于5人時,該維度的數據不顯示),供本部門亦或團隊管理改進參考,不應用于個人及團隊績效。員工的原始反饋信息也將嚴格保密,任何組織、個人無權查看。
華為的組織氣氛調查問卷通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針對被調查員工所在部門的組織氣氛,包括該員工的上級和同事,上級不單單指直接上級,還包括下列四種情況:①直線匯報關系;②非直接匯報關系,在這種情況下,該員工可能被要求向非直線領導、但可能是組織結構中虛線或矩陣關系的一些人匯報,在考慮產生組織氣氛時可認為是該員工的領導;③正規團隊領導;④事實領導。第二部分,針對整個公司的組織氣氛,包括任何影響被調查員工與其有工作交流的人員和部門的公司政策、程序等。
目前,組織氛圍問卷調查已經成為華為組織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有效地推動了組織文化建設,解決了許多組織內部存在的問題,一些不稱職的干部得到了處理。組織氛圍問卷調查也得到了廣大員工的廣泛支持與肯定,認為對改善內部工作氛圍大有裨益。
2.教育既要耳提面命,也要規范化管理
在組織文化建設上,華為通過多種方式對員工進行教育。既有直接的批評,也用規則來規范。任正非在教育員工時,通常比較直接,也非常嚴厲,毫不留情,即便對象是華為高層領導也是如此。所以許多人盡管已經離開了華為,但對于任正非的“經典語錄”依然記憶猶新。任正非的講話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雖然下屬一時難以接受,但無疑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任正非批評華為產品戰略規劃的研究過于超前時,說道:“我們的戰略規劃辦,研究的是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不是一二十年之后的發展戰略,世界變化太快,誰知道二十年后是怎樣的。如果誰能說出二十年之后華為做什么的話,我就可以論證:二十年后人類將不吃糧食,我的道理是……”
針對部分人不理解IBM的IPD流程,認為流程存在缺陷時,任正非說:“五年之內,不允許你們進行幼稚創新。顧問們說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認為不合理,也不允許改動。五年以后,把IPD這個系統用好了,我可以授權你們進行局部的改動;十年以后,才有可能進行結構性改動。”
當然,通過批評的方式來教育員工固然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在企業內部進行規范化管理,通過規則約束員工,形成長效機制。
如今,華為相當重視規范化管理,在任正非看來,要在華為內部形成一種習慣和氛圍,讓所有華為人自覺去遵守各項規則,讓每一位員工明白怎樣做是對華為有利的,經過一定時間的積淀,習慣成了自然,在員工心中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而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于大家的行為,逐漸上升為企業的制度文化。
因此,華為不僅注重讓高層帶頭遵守規則,也非常注重從基層開始培養員工的規則意識。只有從一開始就培養員工的規則意識,將其深入每個員工內心,才能真正形成一個企業的制度文化。
華為新員工在進入公司之后,必須進行半個月軍訓,學習華為的企業文化,以這種方式來培養員工的規則意識。華為新員工培訓紀律中有一條:“皮帶、西褲、襯衫、領帶,一個都不能少!”從進入華為第一天起,每位員工都要接受嚴格的檢查,不合格的必須立即改正,拒絕改正的,很可能被開除。只要是規定,員工就必須遵守執行。軍訓使規則意識滲透到華為員工的內心深處。
華為還有一條特別的規定,所有寫軟件的員工被統一安排“編程規范”的培訓。例如“一二一軟件訓練營”,公司所有軟件編寫用的語言、模式都是統一的,包括文檔的格式全部是統一的。這種基礎訓練使員工能夠規范編程語言,減少溝通障礙導致的時間浪費。
正是通過這些規范化的管理,才使華為文化和核心價值觀深入每個華為員工的內心,同時養成隨時向標準和規范看齊的習慣,使得華為人像軍人一樣去按時、有效地完成任務。這也是華為始終能夠保持隊形,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3.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改進
自我批判是華為內部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線,任正非一直非常提倡自我批判。在任正非看來,自我批判,實際上是一個人或組織運用理智力、自律力和自我控制力進行自我領導、自我管理的過程,能夠讓華為人從思想和觀念上吐故納新,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華為人必須堅持自我批判,只有強者才會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會成為強者。
任正非認識到,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保持自我批判的態度,才能發現自身和組織存在的問題,才能讓華為這艘大船避開風浪,在主航道上順利的前行。
在華為,自我批判從高級干部開始。華為定期組織開展民主生活會,在中高層每三個月或半年舉行一次,每個人不僅要講自己的問題和不足,不能推諉責任,還要從最根源處挖掘問題或不足產生的原因,并為其他成員全力提供幫助和支持。
2000年,華為舉行了一次特殊的“獎勵”大會,大會由幾千人參加,任正非親自在大會上講話并頒獎,獲獎的成員是華為中研部的研發骨干們,而獎品居然是“呆死料”,也就是由于工作不認真、BOM填寫不清、測試不嚴格、盲目創新等問題造成的大量廢料。
任正非希望通過這一特殊的方式讓所有研發人員牢記這些教訓,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也不能為了創新而不遵守工作流程和規范。要切實把“以客戶為中心”、“以商業成功為導向”落實到創新行為中來,從整體上提升華為的競爭力。
只有認真地自我批判,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吸收先進,才能真正地塑造未來。在自我批判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運行秩序與規則,推進先進文化在華為落地。華為將繼續推行以自我批判為中心的組織改造與優化活動,把現在的骨干們培養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職業化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