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5章 走進襄陽

  • 憂樂記
  • 史海舟
  • 17310字
  • 2019-12-14 23:23:00

快馬加鞭幾日,總算抵達襄陽地界。一路上也不多話,只是趕路。兩日后的早上,四人跨馬,不知不覺抵達襄陽府城門口,但見兩個大字刻在城門口,上書曰:襄陽。城樓上,軍旗烈烈,將士站崗。威風凜凜,軍容嚴整。城樓下,黎民百姓進進出出,士卒和顏悅色,小校扶著老人們走過城門口。

普安見狀,心里暗暗稱奇,不覺熟思:“這襄陽城如何與眾不同,上次路過,也沒見這般模樣,如何此番就與眾不同了。”

正在此時,一群人出城而來,看上去喜上眉梢,精神抖擻。一個中年婦女嘴里念叨著:“還是岳少保好,此番讓黃老將軍鎮守襄陽,與民同樂不說,還愛護百姓。我襄陽要為岳少保北伐中原準備糧草才是。今年要多打些糧食才好!”

“可不是,岳少保收復襄陽后,青天白日,日子就好過多了。不似劉豫那廝,苛捐雜稅,民不聊生,日子真苦。”一個漢子笑容滿面路過。

“劉豫逆賊,做了女真人的傀儡,為了討好金國,可把我們害苦了。我可聽我遠在中原的親戚逃到襄陽后說的,他告訴我說,劉豫這狗賊,太也為非作歹,你們猜他怎么著:他讓各鄉各寨,五家為一保,推薦土豪地主大員外為寨長,雙丁者出戰,單丁則夜巡,試弓馬,如若合格者,就補為正軍。每調發一人,同保四家,都要自己準備衣服、干糧、兵器、鎧甲,官府卻一分錢也不出。你們說,這劉豫真摳門!他們家祖墳上,一定是得罪摳門鬼了。”中年婦女緊隨其后,瞇眼一笑。

“你們可聽說過么?劉豫那邊,把自家娘子和女兒獻出去,就可繼續為官。如若把姐姐、妹妹也獻出去,就可得到重用,貪贓枉法也沒人管。”一個老太太坐在樹下絮絮叨叨。

“這什么世道,劉豫也做皇帝,只怕他做不久。他就不怕咱大宋黎民百姓,戳他脊梁骨,真是個沒骨頭的狗賊!還是漢人,真丟人現眼,大大的賣國賊!”另一個老太太坐在跟前也罵道。

“劉豫的大軍不過烏合之眾,不是招降納叛,就是盜賊、草寇、地痞、流氓!殺人越貨,比比皆是。我可聽說麗瓊、李成、孔彥舟、徐文等群盜紛紛投靠劉豫父子,陜西之地劃給劉豫管轄后,更覺這廝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了。”一個書生騎著騾子與另一個跨馬的書生交談起來。

“豈不聞,劉豫那邊,賦斂及于絮縷,盤剝何止蔬果,凡是民間蔬圃之田,皆分三季必須交稅。尋常百姓家的墳墓,也要掘了,如若自己不掘,官府就派人來挖,他們要做什么,還不是想把棺中的葬品據為己有。最可笑的是,劉豫荒唐透頂到何等地步了。聽說無論男女老幼,沒有一日不上稅。比方這吃飯要上稅,喝水要上稅,睡覺要上稅。茅廁方便要上稅,耕牛過路要上稅。”跨馬書生打著折扇娓娓道來,不由恨恨的道。

路過行人聽了捧腹大笑,書生二人也樂個不住。老太太聽了,差點笑掉大牙。一群小孩子更是從遠處而來,愈來愈近,只見他們蹦蹦跳跳,笑容滿面,只聽他們,拍著手,唱著一首童謠:

金太宗,為伯父。劉豫爺,稱侄兒。齊國人,皆奴才。

有苦衷,何處話?劉豫上貢珠寶撒,金人主子樂開花,樂開花。

“這二人真有意思,居然口無遮攔。”子午尋思。余下心下熟思:“書生意氣,倒不如文武雙全了。此番對付的可不是劉豫,而是兀術,這個老對手。這個對戰過韓世忠、吳玠、劉锜之人,如今又要與岳飛對戰。百花齊放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看來劉豫覆滅實乃天意難違。好在劉豫的皇帝早被女真人拿下了,只留下罵名滾滾,也不算冤枉劉豫。”普安心里暗暗嘀咕道。武連心里不覺好笑,尋思開來:“女真人也不會可憐劉豫,何況我大宋。童謠唱的不錯,就是不如明浩、怡樂跳的可愛。”

書生二人漸行漸遠,不知去向何處。襄陽城外,河水嘩嘩,波光粼粼。綠樹成蔭,鳥語花香。

自從襄陽歸宋以來,自然艷陽高照,風景如畫。古城屹立,容光煥發。想那三國時代,何其人杰地靈。如今又重回往日繁華,漢水碼頭,漁舟唱晚,漁歌裊裊,不絕于耳。荷花綻放,彩蝶紛飛,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沒想到,還未進城,襄陽人就這般歡迎我們。”武連挑了挑眉毛。子午嘆道:“他們倒是憂國憂民的不得了了。居然對劉豫深惡痛絕,可劉豫早已被女真人趕下臺了。”“如若劉豫還做皇帝,他們還有好日子過就奇怪了。”余下啼笑皆非。普安看向遠方:“襄陽人歷來憂國憂民,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比方襄陽龐士元,乃鳳雛。就是個為國為民的高士!他可是為了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如若不是他,劉玄德如何可以得到西川。襄陽真是好地方!”武連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子午四人牽馬進城,打問后,在一群小孩引導下,抵達襄陽知府府邸。小家伙告訴他們,知府大人是個姓黃的老文人。再問什么,小家伙們就不說了,讓他們自己去問。子午四人拿出種浩給的帖子,遞給差役,片刻讓他們進去。

正在此時,一聲炸起:“怎么是你們?余下!普安!子午!武連?是也不是?小女黃香上次在成都府多有得罪,還望見諒。聽說她又在寒食節前與你們在成都相遇,是也不是?她出言不遜,你們還要多加擔待才是,快快請進,實乃緣分使然,又遇到你們了。”子午四人定睛一看,喜出望外,一個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襲來,原來是黃靖,子午等人在成都見過此人,沒曾料想,又遇到了,而這黃靖居然是襄陽知府。真是不可思議,乃是大大的緣分。

子午四人見禮,拱手齊聲道:“大人實在深藏不露,還以為你是個將軍,是個商人,沒想到,你是朝廷命官,還是個大文豪。”

“何來深藏不露,你們取笑了。老夫不過讀過幾本書而已,哪里敢稱大文豪。要說大文豪,蘇東坡堪當,歐陽修堪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比比皆是。當年在成都府也是怕你們誤會,故而說做買賣。不過老夫所說也沒錯,剛來襄陽時便是做買賣,后來遇到岳飛將軍就做了他手下的機密副手。與岳飛促膝長談,情好日密,后來,我上書高宗,高宗見我頗有才學,故而得以升遷,做個文官。”走進廳堂,黃靖笑容滿面,請子午四人入座。

子午四人馬上呈上種浩的信件,黃靖微微一笑,說是去吩咐丫鬟倒茶,就拿著信件轉入里間去了。片刻出來,丫鬟也跟著端上茶來。這倒讓子午四人感到蹊蹺,按理來說,吩咐丫鬟倒茶,只要叫上一聲即可,何必親自去叫。其中是何緣故,四人并不明白。不過初來乍道,也不必多想。只是環顧四周,但見廳堂古樸端莊,儒雅大氣。一副水墨江南的畫作,掛在墻壁。兩側還有一副字,上書曰:

隆中如夢竹林幽幽有臥龍,襄陽風日酒入豪腸是山翁。

子午心下暗笑,上次是路過襄陽,沒曾細細端詳,也算沒來過。故而拱手再拜:“我們從江南回京兆府時路過襄陽,也不知道大人在襄陽做官。此番專程前來,也算初次抵達襄陽。雖說初來乍道,可素聞大名,也算熟識了,還記得這樣的一首詩。”隨即吟誦道: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黃靖介紹道:“老夫知道,這首詩可與襄陽大有關聯。還記得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時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維,因公遠行,一路南下,途經襄陽。此詩是王右丞在襄陽城欣賞漢江景色時所作,氣度不凡,堪稱襄陽贊歌。老夫也常常自比山翁,見笑,見笑。”說話間拱手作揖。

“大人,劉豫這人,您可知道?”余下突然想起方才城外聽到的話就問道。

普安見黃靖有些疑惑,就介紹道:“就是做皇帝,被大金國趕下臺的齊國皇帝劉豫!”“曾幾何時,這劉豫還是我大宋的官員。”子午以為普安說的不大明白,不等黃靖張嘴,就急道。“眼下被女真人趕下臺很久了,可兀術卷土重來,比那廝更為可惡。”武連補充道。

黃靖捋了捋胡須,點點頭,馬上嘆息道:“劉豫,字彥游,是永靜軍阜城人。是金朝扶植的傀儡偽齊皇帝。老夫如何不知?只是覺得奇怪。你們如何想起這廝來,如此恬不知恥,叛國投敵之徒,人人得而誅之,也難解心頭之恨。”說話間,譏諷意味,自然流露,還有不少義憤填膺充斥其中。

子午冷嘲熱諷道:“原來也是河北人!我只知道河北有個大名府、真定府,還有個雄州。沒想到,這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還出了這樣一個人物,真是造化使然。”

“可不是,豈不聞‘燕趙多義士’!皆是頂天立地,視死如歸。沒想到出了個賣國賊。”余下笑道。普安一本正經道:“林子大了,什么鳥沒有?”“大人,如若對此人了如指掌,但說無妨,我們也好了然不惑。”武連請教道,恭恭敬敬,再拜黃靖。

“不必如此客氣,這有何難?老夫說說也無妨。劉豫,是元符年間,中的進士及第。后來任河北西路提刑官。女真人南下時,這廝棄官逃走,學高宗真是有模有樣。建炎二年,不知何故,他居然做了濟南知府,眼見北方大亂,他又打算逃往江南為官,可被手下勸住了。金兵圍城時,劉豫派人殺死大刀勇將關勝,割下他的腦袋,投降了金人。建炎四年,劉豫就被金太宗封為了‘大齊皇帝’,建都河北大名府,世人皆知,這不過是大金國的附庸罷了,還不是任人擺布而已。紹興二年,劉豫得到金太宗的旨意,遷都東京。為了向金太宗表忠心,他按耐不住,馬上派兒子劉麟、侄子劉猊,還有叛將李成、孔彥舟等人,配合金軍侵我大宋,攻占我襄陽等地。紹興四年,岳飛將軍大破李成,收復襄陽等地。劉豫火冒三丈,馬上派兒子劉麟會合金軍渡淮南侵,不過屢戰屢敗,由此招致金朝日益不滿,這狗賊的日子,從此就不好過了。”黃靖恨恨的道。聽了這話,子午了然不惑,馬上追問:“大人,后來怎樣?”

“一定沒什么好下場。”余下握緊拳頭,咬牙切齒。普安失笑:“沒想到劉豫還是個急性子,在皇帝寶座上,這屁股還沒坐穩,就想邀功請賞了。”“居然還攻占過襄陽,怪不得老百姓對他指指點點,可見是個賊人。”武連淡淡的道。

“紹興六年,劉豫心血來潮,狗膽包天,征發中原百姓大舉侵宋,結果,令人大驚失色的是,居然沒有得到金朝的鼎力相助,導致大敗潰退,傷亡極重,自此民怨沸騰。次年,就被大金國廢為了蜀王,皇帝就做不了了,聽說,女真人讓他遷居上京臨潢府去了,后來,改封曹王。想一想,都感覺這廝很可憐,被廢時年已六十五歲,是個糟老頭子。”黃靖面如土色道。子午道:“這人也是個奇葩了。”“想必有許多故事。”余下道。普安道:“我想他并非生下來就是個軟骨頭。”“不知他身世如何,還望大人賜教?”武連問道。

“你們說的不錯,他天生一個奇葩。打小就不是什么好東西。劉豫出身務農世家,家境并不富裕,可以說貧寒有余。上不起學,自幼就缺乏教養和德行,后來別人資助,就上學了,可他也不好好讀書,曾偷同學的白金盂和紗衣,拿去賣錢花。后來,父母嚴加管教,劉豫也幡然悔悟,自此刻苦讀書,并于元符年間,參加科舉。皇天不負有心人,就考中了進士。政和二年,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這做官后,不知何故就原形畢露,為所欲為,招來諫官攻擊。太上皇徽宗陛下問詢高俅后,才得知劉豫的過去很不光彩。不過劉豫圓滑,多次賄賂高太尉,故而在太上皇跟前替他美言。太上皇看在高太尉的面子上,不想揭發劉豫過去的丑行,下詔不要追究。不久,劉豫多次上書講禮制局的事,太上皇不大高興,就對高太尉說:‘劉豫是河北的種田人,一個村野農夫,怎懂禮制?’蔡京、童貫與高俅明白了太上皇的意思,就奉命貶劉豫為兩浙察訪,讓他離開了東京,做了地方官。到了宣和六年,劉豫去了國子監,做了河北提刑。這官位就越來越小了!我想劉豫做賣國賊,也與這段經歷有關!”黃靖介紹道。

子午聽了,馬上心領神會,頓時搖搖頭,心中尋思開來:“劉豫就是個小人!看來,他的確是懷恨在心了。當年,太上皇把他趕出東京,結果靖康恥,女真人帶走太上皇后,他便回到東京,不但回去,還做了皇帝。我想他走進東京皇宮后,一定對太上皇有許多謾罵之辭也未可知。他一定會欣喜若狂的哈哈大笑說,‘趙佶,你這個老東西。今日我劉豫偏偏就回來了,你眼下是大金國的階下囚,而我劉豫卻是大金國的座上客。今非昔比,我劉豫得償所愿,不枉此生,夫復何求?’”

“大人,劉豫此人是如何做上皇帝的。其中定有不少故事了,還望賜教?”普安見子午目瞪口呆,冒傻氣,不知他胡思亂想什么,就打破沉寂,問道。

“老夫還記得,女真人南侵,劉豫棄官到儀真避亂。劉豫與中書侍郎張愨交好,建炎二年正月,張愨推薦劉豫,劉豫被任命為濟南知府。當時山東盜賊蜂起,宋江等人犯上作亂。劉豫心驚膽顫,就不愿去,請求改任,可張浚聽說他后,非常討厭他,不許,劉豫不情愿地前去上任。同年冬天,金軍攻濟南,劉豫派兒子劉麟出戰,金軍重重包圍濟南,張柬增兵來援,金軍才撤。女真人趁機派人以利勸誘劉豫,劉豫想起先前的忿恨,于是蓄謀反叛,殺了他的部將關勝,率百姓降金,百姓不從,但劉豫依然我行我素,獻城投降。到了建炎三年三月,兀術聽說高宗已渡過長江,就派劉豫知東平府,任京東西、淮南等路安撫使,節制大名、開德府、濮、濱、博、棣、德、滄等州,他兒子劉麟為濟南知府,黃河以南,由劉豫加以統領。這廝自此,狂妄自大,敢于高宗分庭抗禮。”黃靖娓娓道來,義憤填膺。

“他這閱歷,實在豐富之極。峰回路轉,實在讓人眼花繚亂。”余下氣道。

黃靖嘆道:“建炎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女真人派大同尹高慶裔、知制誥韓窻冊封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建都大名府。先前,BJ順豫門長出瑞禾,濟南漁民捕到鱔魚,劉豫認為這是自己登基大寶的符瑞之兆,就派兒子劉麟帶重禮賄賂大金國左監軍完顏昌,請求封他為帝。完顏昌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與完顏宗翰、兀術分庭抗禮,故而假意應允,女真人派使到劉豫所部,一本正經的詢問軍民應立誰為帝,眾人還沒張嘴說話,劉豫的同鄉張浹就大言不慚的說,惟有劉豫,有帝王之氣。于是女真人就決定立他,過了幾日,不見動靜,劉豫親自跑到女真人跟前詢問是何緣故,女真人不情愿的命高慶裔、韓日方二人,備好了璽綬、寶冊抵達劉豫大營來冊封他。世人皆知,這都是劉豫事先安排好的,女真人只不過走個過場而已。”

普安破涕一笑:“他也真是太好笑了。”

“建炎四年,九月初九,劉豫即位為帝,大赦境內,遵用大金國的年號,稱天會八年。以張孝純為丞相,李孝揚為左丞,張柬為右丞,李儔為監察御史,鄭億年為工部侍郎,王瓊為汴京留守,他的兒子劉麟為太中大夫、提領諸路兵馬兼知濟南府。你們看看,他的小朝廷還算五臟俱全,是也不是?”黃靖樂個不住。

“可不是,好似游戲一般。”武連笑道。

子午樂個不住,馬上笑道:“我看不見得,如若此人有宏圖大志就麻煩了,可惜他沒有。”

“你們可知,這劉豫做了皇帝,還不消停。他回到東平,馬上升東平為東京,改東京為汴京,降南京為歸德府。以其弟劉益為BJ留守,不久又改為汴京留守。又降淮寧、潁昌、興仁府皆為州。他生于景州,任過濟南知府,節制過東平,僭位于大名,她突發奇想,就招募以上四郡的丁壯數千人,號稱‘云從子弟’。下偽詔求直言。這年十月,劉豫封他的母親翟氏為皇太后,妾錢氏為皇后。據說,這錢氏,是宣和時的宮人,熟悉宮中之事,劉豫想仿照宮中各種規制,故立她為后。十一月,又改年號為阜昌。能看看他,真會瞎折騰。”黃靖氣道。

余下樂道:“這人真有意思,他身上,一定有不少奇葩之事了。”

“在劉豫沒做皇帝以前,他多次派人勸說東京副留守上官悟,并賄賂上官悟的親信喬思恭一起勸上官悟降金,上官悟不從,劉豫氣急敗壞,把他們都給殺了。劉豫心有不甘,又招降楚州知州趙立,趙立不看他的書信就斬了他的使者。劉豫不死心,又派趙立的朋友劉偲用寫著大字的旗來誘降,并說:‘我是你的老朋友。’趙立說:‘我知有君父,不知有老朋友。’一狠心把劉偲燒死。博州判官劉長孺寫信勸劉豫改弦更張,做大宋的仁人志士,劉豫一氣之下,囚他一百日。不殺也不放,還到大牢,與之聊天。劉豫對他說,‘長儒兄,你真糊涂,世道艱難,你可不能糊涂。這趙氏子弟有什么好的,大宋的皇帝也是從別人手里搶的。誰搶不是搶,連方臘都想做皇帝,難道我不如他!我可告訴你,趙佶為何遭人煩,連方臘也反他,還不是他趙佶做了道教教主,方臘看不慣么。故而方臘就用摩尼教一呼百應,拿花石綱做文章,揭竿而起。他們這些人啊,都是古靈精怪。我可不同,我如若做皇帝,不靠做教主,靠蒼天就好,此乃天命所歸。’”黃靖笑出聲來。

“劉豫是個人才,他聰明過人。”武連大驚失色。

黃靖嘆道:“這劉豫做了皇帝,可不得了。他大肆搜索趙家宗室,有人如若把大宋宗室藏起來,一旦發現,就被劉豫下令用杖打死。洪皓身陷金朝已很久,完顏宗望勸他去為劉豫做官,他不答應,被流放到皓冷山。隱士尹惇聽說劉豫召他,沒事嚇得一病不起,后來逃到山谷間,遠走蜀中去了。據說,劉豫聽說張邦昌的下場后,對高宗有些恨之入骨。滄州有個進士叫做邢希載,他上書劉豫請求與宋通好,結果不到三日就被殺了。”

“這廝如此喪心病狂,為所欲為,可謂人神共憤,天理難容。”普安罵道。

黃靖冷笑一聲:“劉豫一心一意為大金國賣命,可惜他聰明過頭了,他哪里知道。金人冊立他做了皇帝,可對他并不放心。女真人下詔書說:以黃河為界,為了防止兩河百姓逃歸大宋,要下令搜捕叛賊,女真人風風火火的派兵來來回回,帶走許多黎民百姓。不過,后來有人說出實情:這其中的人,有的被賣到西夏、西遼、高麗,有的就押送到大金國的云中,再后來,世人皆知,女真人是在提防劉豫,害怕他籠絡人心,真的做穩中原。”

“劉豫難道真的有籠絡人心的善意之舉么?”子午笑道。

黃靖失笑道:“紹興二年,四月初五,劉豫遷都汴京。還冒天下之大不韙,居然把他祖先的靈位供奉于東京大宋太廟,尊他的祖父為徽祖毅文皇帝,尊他的家父為衍祖睿仁皇帝。庭還親自祭祀天地。當日,暴風卷旗,屋瓦震動,士民恐懼,狂風肆虐。劉豫在汴京大赦天下,還大言不慚的說:‘自今日起,朕將不濫赦罪犯,不任用宦官,不與僧道來往。自當文武雜用,唯才是舉。帝業永昌,天下歸心。’當時河、淮、陜西、山東都駐扎著金兵,他兒子劉麟招鄉兵十余萬為皇子府十三軍。在河南、汴京分別設淘沙官,使這兩京的冢墓被發掘殆盡。賦斂煩苛,實在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有人就背地罵道,這劉豫比三國的董卓、曹操要喪盡天良的多。說劉豫是夏桀,是殷紂王,是王莽,是朱溫!”

“自吹自擂,也夠可笑。”余下拍著手,哈哈大笑。

黃靖道:“紹興三年五月,我大宋朝廷派韓肖胄、胡松年出使偽齊。劉豫想以召見臣下的禮節見他們,韓肖胄沒說什么,胡松年說:‘我們都是宋臣。’就拱手作揖而不跪拜,劉豫義憤填膺,想大動干戈,可被張孝純勸住了。劉豫心有不甘于是問他們,高宗眼下如何?胡松年說:‘圣主萬壽。’劉豫又問高宗的意向,胡松年說:‘一定要收復故土,還于舊都。’劉豫當場羞愧難耐,不過強自鎮定罷了。”

“他心虛,他害怕,他一定睡不著了。”武連樂道。

黃靖道:“紹興四年五月,知壽春府羅興叛降劉豫。當時朝廷震動,舒、蘄等州制置使岳飛將軍收復襄陽,六月,岳飛將軍收復隨州,在襄陽把隨州劉豫的屬下王嵩斬首。岳飛將軍在七月,收復了鄧州。劉豫聽說岳飛將軍攻取了襄、鄧,就向金求援。”

“劉豫也有害怕之時!分明是狐假虎威。”普安笑道。

“聽說,當年女真人包圍開封后,劉豫哀求,說:‘大元帥,我父子二人沒什么對不起大金的地方,何苦如此絕情。’完顏昌說:‘從前趙氏二帝離開東京,百姓有自焚赴死的,號泣之聲,遠近都能聽到。現今你被廢,卻無一人可憐你,你怎不自責?’聽了這話,劉豫無言以對,女真人看劉豫依依不舍,就強迫他離開東京,劉豫一看形勢危急,當初告訴女真人,愿住在相州韓琦宅第,女真人見他沒什么大用,就允許了。后來,他和他的兒子劉麟一起被遷到大金國臨潢府去了,是死是活,眼下不得而知,不過,這廝一定沒什么好下場。”黃靖搖搖頭,淚光點點。

“大人何必為他落淚。”子午一怔,馬上追問。黃靖搖搖頭:“老夫當然不會為他落淚,是為我大宋出了他這樣的人物感到傷心難過。”子午四人聽了這樣許多,一時間對黃靖的娓娓道來,感到佩服不已。想不到事過境遷,黃靖還記憶猶新,不知他從何處聽到這些。好似故事一般,引人入勝。見黃靖一臉不悅,悶悶不樂,想必為回想劉豫感到不快,為大宋今日變故感到不快。為了緩解氣氛,子午四人喝茶,不再追問有關劉豫之事。

“此番來襄陽,還以為能見到岳將軍,沒曾料想他在郾城。關于襄陽的歷史和風土人情,不知大人可否賜教?”子午笑道。“這又何妨,老夫這便說來。世人皆知,夏分天下為九州,襄陽便分屬荊、豫二州之域。商周時,襄陽封國林立。如鄧、鄾、鄀、谷、羅、邔、陰、唐、盧、樊、楚等。殆至春秋,楚國強盛,先后滅掉諸國,襄陽全屬于楚,遂置北津戍。戰國爭霸,楚不敵秦。秦滅楚,襄陽入秦。秦置郡縣,襄陽分屬南郡、南陽郡。”黃靖端起茶碗,喝上一口,娓娓道來。

子午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沒想到,襄陽自夏商周就有建制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還是后起之秀的秦國厲害。”余下舉起拳頭,笑道。普安樂道:“可不是,秦始皇天下無敵。”“秦朝的郡縣制比大周的分封制好許多。秦始皇自此一手遮天,這皇帝就大權獨攬了。”武連昂首挺胸,大手一揮,好似自己是秦始皇一般。

黃靖道:“西漢時,這襄陽依然分屬南郡、南陽郡,而兩郡則同隸荊州刺史部。襄陽共置十二縣,南郡有襄陽、宜城、中廬、邔、鄀;南陽郡有鄧、山都、陰、酂、筑陽、蔡陽、舂陵。時間到了漢高祖六年,便建了襄陽城,置襄陽縣。襄陽此名,大有來頭:以縣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東漢,除舂陵改為章陵、析蔡陽置襄鄉縣外,基本沿襲西漢。王莽時襄陽曾一度改稱‘相陽’。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恢復原名。至獻帝初平元年,荊州刺史劉表到了襄陽,襄陽遂成為南郡、南陽郡、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章陵郡等八郡的治所。建安十三年,曹操取荊州,襄陽分屬南陽郡、襄陽郡、南鄉郡。南陽郡有鄧、章陵、襄鄉、蔡陽等縣;襄陽郡有襄陽、宜城、中廬、邔、山都、鄀等縣;南鄉郡有酂、陰、筑陽等縣。”

“原來,襄陽城是漢高祖時所建。”子午一臉詫異。余下悶悶不樂:“世人皆知,王莽篡權,大逆不道。可沒想到,王莽還欺負起襄陽來了。居然給襄陽改名字。”“好在王莽后來覆滅,襄陽得以恢復原名。”普安喝口茶水。武連喜道:“我感覺,還是‘襄陽’好聽,這字也好寫,名也好記。”

“后來,時間到了,李唐貞觀元年,朝廷分天下為十道,襄陽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又分為十五道,襄陽屬山南東道。襄州襄陽郡領七縣,分別是:襄陽、鄧城、谷城、義清、南漳、宜城、樂鄉。”黃靖娓娓道來。子午打趣道:“道!這個地方名稱,也是李唐獨有了。”“好在‘襄陽’這名字依然沒變。”余下樂此不彼。普安言不由衷道:“大唐的‘道’就是名不虛傳。”“不知為何叫做‘道’?我素聞秦朝就有了‘道’!沒想到,李唐還是念念不忘要拿來用一用。”武連熟思道。

黃靖見武連這般模樣,就樂個不住,馬上喜道:“到了我大宋太宗至道三年,朝廷把全國分為十五路。京西路治河南府,轄十六州,其中襄州領有襄陽、鄧城、谷城、宜城、中廬、南漳六縣。神宗熙寧五年,十五路分為二十三路。京西路分為京西南路,治所定在了襄陽。宣和元年,襄州升為襄陽府。紹興五年,襄陽縣轄境遂擴展至漢水以北,仍屬襄陽府。”“李唐叫做‘道’。”子午孩子氣道。余下歪著腦袋,也孩子氣道:“我趙宋就叫做‘路’。”“合起來,叫做道與路!”普安用手指頭比劃道。武連惋惜道:“不知以后叫什么,我們也管不著,更看不到了。”

“說到襄陽,不得不放在三國來說。當時上承漢末,下啟魏晉,在近百年之中,群雄爭戰、風云際會。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謀劃《隆中對》,襄陽成為三國鼎立的智慧交鋒之地;以羊祜鎮守襄陽、杜預上表滅吳方略為標志,襄陽成為晉滅吳,完成統一大業的策源地。襄陽在三國時代,自始自終,都作為天下大勢的必爭之地。不得不說,這襄陽,實乃風水寶地。”黃靖補充道。子午喜上眉梢,津津樂道:“三顧茅廬,這故事可謂三國里最為著名的故事。這仁人志士都盼望劉玄德這樣的好皇帝賞識,這為帝圖皇的,都盼望有諸葛孔明這樣的好臣子。”“《隆中對》是《三國志》里的名篇,這文章洋洋灑灑,實乃一段佳話。我還記得幾句。”余下吟誦道: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普安驚訝萬分:“你都背完了,還說自己只記得幾句,真是口是心非。”“佩服,佩服。滾瓜爛熟,果然孺子可教。”武連拱手笑道。黃靖撫掌而笑:“不錯,這篇文章的確很好,老夫也時常愛不釋手。襄陽在三國時,以隆中為文人墨客心馳神往之所。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北方群雄逐鹿,兵荒馬亂,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劉表領荊州牧后,可謂愛民養士,從容自保,把襄陽治理得井井有條,成為亂世之中的世外桃源,數以千計的士人紛紛來到襄陽,比方說這諸葛亮、司馬徽、龐德公、龐統、徐庶、崔州平等,宋忠、王粲、梁鵠、杜夔等。皆是一代名流!”

“宋忠,何許人也?”子午一頭霧水,不大了解。“劉表死后,此人曾代表劉表的兒子劉琮和大將蔡瑁等人向曹操上降表,在返回途中,路過新野,為關羽所獲,劉備方得知劉琮已降曹操一事。劉備在斥責宋忠后將其釋放。劉備倒對此人沒什么刁難和嘲諷,可曹操卻奚落了此人一番,傳為一段捧腹大笑的故事。聽說,曹操得聞荊州投降,大喜過望。見有人送降表自然喜樂無比,可聽說是宋忠前來,馬上問道,荊州是該敲響喪鐘了,你們送來的太也遲了,該當何罪?你叫什么名字?宋忠當場嚇得戰戰兢兢,馬上嘆道,不遲,不遲。丞相,我叫宋忠。聽了這話,曹操與群臣笑的前仰后合。”黃靖介紹道。聽了這話,子午四人也捧腹大笑,樂個不住。

余下不甘落后道:“王粲我知道,是個大文豪,正所謂,建安七子之一。這人才華橫溢,可惜懷才不遇,有兩個小故事,我記憶猶新。一日,王粲和朋友同行,看見路邊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兒朗讀起來。友人問他:‘你能倒背如流嗎?’王粲點點頭,友人以為他在開玩笑,當即叫他轉過身去背誦碑文,結果一字不差。有一次,王粲看人下圍棋,有人不小心碰亂了棋子,眼看要散場,王粲說能幫著人家,按原來的局勢把棋子重新擺好。下棋的人當然不信,拿出塊手帕蓋在棋盤上,讓他換個棋盤重擺,結果,王粲不負眾望。可見,王粲實乃博識強記,天下奇才。王粲有一篇大作叫做《登樓賦》,文筆洋洋灑灑,可謂名揚天下。一般人記不得,我卻倒背如流。”隨即吟誦開來: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慘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梁鵠是書法大家,我聽說過。字孟皇,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人,少年時就愛好書法,拜師宜官為老師,以擅長書寫八分而聞名,被舉薦為孝廉.也被漢靈帝召在鴻都門下任侍郎升任選部郎。漢靈帝很看重梁鵠,奉為座上賓。魏武帝曹操得到荊州后,也得到了梁鵠。曹操文武雙全,也非常喜愛梁鵠的書法。常將他的條幅用釘釘在墻上,或懸掛帳中,加以欣賞。曹操認為梁鵠的書法勝過他的老師師宜官。當時,邯鄲有個叫做淳也的學得王次仲的八分書法,就自以為是,洋洋得意。可曹操卻說,邯鄲淳也擅長寫小字,梁鵠擅長寫大字。但邯鄲淳運筆卻不如梁鵠有氣勢。曹操說話,誰敢不服?故而梁鵠更加名揚天下!”普安娓娓道來。

武連微微一笑:“杜夔是樂律高手,我知道他的本事。他擅長音律,聰明過人。管弦等各種樂器,他無所不能。他長期總管歌舞音樂,精心研習,在前人根基上,自然更上一層樓。杜夔是曹操、曹丕兩世的宮廷樂師,以通曉樂律名揚天下。早年任雅樂郎,州郡的司徒以禮相請,他因時世混亂而奔荊州。荊州牧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后,曹操以杜夔為軍謀祭酒,參與太樂署之事,令他創制雅樂。魏文帝曹丕黃初年間,任太樂令、協律都尉。杜夔最擅長演奏的是《廣陵散》,嵇康就是從他的兒子杜猛那里學得此曲的。他所傳的舊雅樂四曲《鹿鳴》、《騶虞》、《伐檀》和《文王》至晉猶存。豈不聞,兩晉有這樣的佳話,流傳于世。諸葛孔明之八陣圖、周公謹之撫琴、杜夔之聲樂、華佗之醫診、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皆天下之奇才也。”

“不簡單,你們居然知道,這些。”黃靖也微微一笑,仰天長嘆:“說到襄陽,不得不提諸葛孔明。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實為隆中之智慧也,襄陽之精氣神,是也。”子午贊不絕口:“大人所言極是,聽說岳飛將軍最喜歡諸葛亮,是也不是?”“此番抵達襄陽,我們就是要追隨岳飛將軍,出師北伐,還于舊都。不負大丈夫之志!”余下擲地有聲。普安笑道:“我們可不能秋風五丈原。”“看看你,還沒出發,就說敗興之言,豈不令人掃興?”武連瞪了一眼普安。

黃靖見四人嘻嘻哈哈,就神情恍惚,若有所思道:“漢代襄陽實乃名揚天下,豈不聞,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坻,下接江湖,導財運貨,懋遷有無;唐代襄陽也是名不虛傳,正道是:往來行舟,夾岸停泊,千帆所聚,萬商云集。事到如今,女真人來勢洶洶,襄陽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好似三國時代,又是風云際會。正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大人,難道除了三國,襄陽在三國以后就大勢已去了不成?”子午轉過頭,噓唏不已。余下雙手叉腰,仰天長嘆:“想必李唐也不錯。”“要我說,我大宋才正是如日中天之時。”普安伸出手指頭,向天一指。武連看向黃靖,畢恭畢敬道:“且聽大人說來,你們就不要打岔了。”“襄陽可謂書法名城,隋唐時有丁道護、杜審言,我大宋便有米芾、米友仁、張友正等。米芾世稱‘米襄陽’,與蘇東坡、黃庭堅、蔡襄合稱‘四大家’,米芾的畫以‘米點山水’著稱于世,他的《研山銘》也是眼下許多書法小生,習書臨摹的法帖。”黃靖捋了捋胡須,介紹開來。

“爹爹,他們人呢?是那四個討厭鬼么?”眾人談笑風生之際,一個聲音又是乍起,余下轉過臉,頓時神情恍惚,好似如夢,原來是黃香,只見這小姑娘,出落的漂亮極了。一身粉紅外衫,白色小靴,背著手,跨了進來。

余下眼前一亮,拱手笑道:“黃香姑娘,還好嗎?好久不見。”“你總是在成都府讓我們碰到。”武連樂道。普安目不轉睛,盯著黃香的眼睛:“你上次在襄陽城外竹林幽幽之間也讓我們碰過了,不知你做什么去了?”可黃香的眼睛卻盯著余下看個不住,這讓普安有些不大自在,實乃自討沒趣。

“你是知府女兒,怪不得刁蠻的不得了。”子午打趣道。黃香來到四人跟前,一點也不拘束,沒什么男女授受不親的忌諱,反而更是肆無忌憚,居然朝四人胸膛,用手指頭,一個接一個的輕輕戳了戳,似笑非笑,樂道:“大老遠就聽見你們笑,不知有什么可開心的,說來我聽聽。想必也沒什么,你們一天到晚就知道亂跑,就不能在山上老老實實待著么?如今兵荒馬亂的,別亂跑,知道嗎?看你們滿腹經綸,頭頭是道,不知道是不是文武雙全,真有本事。聽說岳飛將軍和他的兒子岳云哥哥,他們可是文武雙全,大大的英雄了。你們啊,我看徒有其表,不敢恭維。”說著轉過頭樂個不住。這讓黃靖大跌眼睛,可也無可奈何,只是搖搖頭,悶悶不樂,而又不得不強顏歡笑。子午四人面面相覷,沒曾料想,此番黃香比在成都府遇到時更為刁蠻。

“素聞襄陽好風日,這好風日便有好心情,是也不是?”余下看眾人沉默寡言,就笑道。黃香道:“那未必,如今女真人遭亂天下,這襄陽可苦不堪言,如若不是岳飛將軍他們趕走劉豫的狗官,恢復襄陽的陽光明媚,我看難說的很。”“為何襄陽百姓對劉豫恨之入骨,難道女真人就不可惡么?”余下道。黃香笑道:“比起女真人,劉豫更可惡。正道是,外賊易躲,家賊難防。你們哪里知道,高宗皇上眼下可是對誰都不放心。自從苗劉兵變,淮西兵變,洞庭湖造反以來,提心吊膽的也就是高宗了。他就怕尾大不掉,有人造反。”“其實從王小波、李順,到方臘、宋江,再到楊幺、鐘相,皆是如此。”余下道。

黃香反駁道:“此言差矣,王小波、李順和方臘、宋江,還有楊幺、鐘相,這些人在朝廷眼里只是草寇!翻不起什么巨浪。可苗劉兵變的苗傅和劉正彥、淮西叛將酈瓊、王世忠、靳賽,就不同了,他們可是大宋的武將!豈不聞,我大宋太祖武德皇帝留下的祖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言極是,想不到,你還知道不少,要說頭頭是道,你也不得了。我看你比李師師厲害,比李清照厲害,比梁紅玉厲害。”余下點點頭,佩服不已,心中尋思:“小姑娘還是有些幼稚,你哪里知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句話的意義,太祖當年說這話,是對南唐后主李煜說的,本意是不能有人挑戰皇帝的權威。而叛亂卻不同,防不勝防。”。

子午見余下與黃香相談甚歡,就忍不住打擾道:“你們兩個接著說,把我們都拋之腦后,真自在。”“讓他們說,他們就不怕隔墻有耳么?”普安笑道。武連搖搖頭:“什么隔墻有耳,怕什么。高宗還遠在臨安。”“襄陽是做男兒城,你看不說別的,三國時代,多少男兒在襄陽。何況現到如今。難道襄陽沒女兒什么事么?你一定不服氣,是也不是?”余下問黃香,逗她玩的意味,不在話下。

黃香不緊不慢,哈哈大笑:“東晉時梁州刺史朱序鎮守襄陽時,前秦的苻丕來攻打,序母韓夫人登襄陽城巡視,見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便領著女婢和城內的婦女,筑就新城一段,不久,此角果然被攻破,幸賴新筑之城垣,才擊退了攻城之敵,由此,稱此段城垣為夫人城。你們可聽清楚了,襄陽叫做‘夫人城’!何來男兒城的說法,還不是你一廂情愿的杜撰了,是也不是?你這下可服氣了?”

“好,總是你厲害。”余下碰了一鼻子灰,馬上樂道。黃香喜笑顏開,接著娓娓道來:“襄陽有一個鹿門寺,鹿門寺位于襄陽城南東津鎮鹿門山,始建于東漢建武年間,是漢唐以來的佛教勝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間,襄陽侯習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稱鹿門廟。西晉改名為萬壽禪寺,唐復名鹿門寺。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和皮日休皆棲隱于此。如今也是香火旺盛,你們可知道?”“當然不知道,對襄陽,我們沒你熟悉。”子午搖搖頭。黃靖道:“襄陽,還是以隆中為天下聞名。”“隆中,就是諸葛孔明隱居的地方么?這地方想必是神仙境界了。如若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也就心滿意足了。”余下問道。黃靖馬上答應下來:“明日我們走一遭,你們意下如何?”

子午四人喜出望外,心馳神往,黃香也想跟隨而去。當夜圍坐一桌,黃靖擺宴為子午四人接風洗塵。夜色時分,月光如水。眾人談笑風生,更相和睦。

次日清早,黃靖引眾走在隆中,黃香來過許多次,故而熟悉萬分,且走且介紹道:“隆中位于這襄陽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得名。”說話間用手一指,子午四人環顧四周,但見竹林幽幽,潺潺流水,清幽之際,美不勝收。曲徑通幽,時有飛鶴鳥雀。

“諸葛孔明曾隱居于此,不知他們在何處?”普安問道。黃靖引眾抵達諸葛亮的隱居之所,眾人放眼看去,雖說早已沒人居住,變成了祠堂,可還是當年的清幽境界。翠竹搖曳,水車轉動,叮咚作響,魚兒游動。

黃靖介紹道:“隆中,乃是三國諸葛亮和其叔父隱居之地。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十年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瑯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后隨叔父至荊州,十七歲叔父亡,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每自比于管仲、樂毅’號稱‘臥龍’。后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與之高談闊論,這便是世人皆知的《隆中對》的故事。諸葛亮離開隆中的第二年,襄陽被曹操占領,直到西晉統一全國為止,襄陽一直是曹操的地盤,所以這期間隆中諸葛亮故居一直無人過問。西晉統一全國后,晉武帝司馬炎屢次向臣下詢問有關諸葛亮其人其事。晉永興年間,鎮南將軍劉弘到隆中憑吊諸葛故宅,并命參軍李興作《諸葛亮故宅銘》成為隆中第一篇紀念諸葛亮的碑記。東晉升平五年,荊州刺史別駕、史學家習鑿齒來到隆中,撰寫了一篇《諸葛亮故宅銘》。此時隆中已有紀念諸葛之祠堂。南北明劉宋元嘉十四年,盛弘之撰《荊州記》載:‘襄陽西北十許里,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又載:‘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云是避暑臺。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為樂山。’諸葛亮一家離開隆中后,曾有一戶姓董人家在草廬住過,因‘家殄衰亡,后人不敢復憩焉’。可見這諸葛亮,實乃奇人。身前是臥龍,身后就成為飛龍在天了。”

“斯人已去,魂魄猶存。后人祭奠,豪腸柔情。”武連噓唏不已。“你還有能耐了,說起駢體文。”黃香喜笑顏開,笑道:“曾鞏在襄州為官時,去隆中,還寫了一首《隆中》詩。我記得這樣幾句。”說到這里,馬上吟誦道:

志士固有待,顯默非茍然。

孔明方微時,息駕隆中田。

出身感三顧,魚水相后先。

開跡在庸蜀,欲正九鼎遷。

垂成中興業,復漢臨秦川。

平生許與際,獨比管樂賢。

人材品目異,自得豈虛傳。

“蘇東坡在嘉佑五年從湖北荊門去開封,路經襄陽游隆中,也寫下了一篇《隆中》詩。”黃靖吟誦道:

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勝悲。

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

“我覺得,有一首詩,最是恰到好處。李唐杜工部的《蜀相》,這首詩可謂是關于諸葛亮的最為著名的一首了。我感覺咱大宋在這懷古詩上可不如大唐。怪不得世人皆知,李唐乃是詩的李唐。”子午吟誦道: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余下不服氣道:“還有一首詩,我記得叫做《八陣圖》,也是杜工部的,也不錯。我覺得這首詩最為傳神。”隨即吟誦道: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一派胡言,杜工部還有一首詩,這才是最為出名的。”普安吟誦道: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武連笑道:“你們不必爭強好勝,這好不好,自有公論。你們也不害臊,人家杜工部可是三國的迷,尤其是諸葛亮的崇拜者。自然會把諸葛亮寫的要多好,有多好了。當年杜工部離開長安到成都避禍,自然而然就想起諸葛亮,懷念諸葛亮了,這也不奇怪。聽說岳飛將軍也是諸葛亮的崇拜者,是也不是?可我對他卻說了解又不了解。對他家世很是模糊!”

“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出生在瑯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之家。諸葛氏是瑯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家父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三歲時母親章氏病逝,八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建安二年諸葛玄去世,家道敗落,迫不得已,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黃靖介紹道。

黃香挑了挑眉毛,瞪大眼睛,樂道:“后來的事,世人皆知。這出師北伐好比今日岳元帥出師北伐一般,岳元帥臨行前告訴我,他要效仿諸葛孔明出師北伐,我還偷著樂,眼下他還真這樣做了,很佩服他了。”

“岳飛將軍眼下在郾城駐軍,襄陽作為糧草所在之根本。你們歇息幾日,可去郾城拜見岳元帥。”黃靖拱手道。

余下自思:“黃靖老將軍眼下比岳飛年齡大,如何就對岳飛畢恭畢敬了,這可真有意思。”子午笑道:“這英雄人物不乏崇拜者,諸葛亮便是如此。可諸葛亮也是管仲、樂毅的崇拜者,他哪里知道,自己半年之后也會被后人作為崇拜者。諸葛亮哪里知道,李唐有個杜工部,而我大宋有個岳鵬舉。可謂惺惺相惜,情投意合。實乃心有靈犀一點通了。”眾人意猶未盡,走在竹林幽幽之間,潺潺流水,鳥語花香,心曠神怡。

“想當年,諸葛亮離開隆中出山,為劉玄德奔走效勞,他臨行前想必也是依依不舍。”普安笑道。武連道:“雖說依依不舍,可也是期盼久矣。你也不想想看一個懷才不遇之人,如若抱憾終身,豈不可惜?”“諸葛亮當年離開時,恐怕還想回來歸隱。他素知范蠡故事,自然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之理!雖說劉玄德當年慈眉善目,好說話。可劉玄德做了皇帝就不聽諸葛亮的話了。故而有了夷陵之戰的慘敗,白帝托孤的悔恨。”黃靖捋了捋胡須,環顧四周,眼里含淚。

離開隆中,眾人趕往襄陽城,一路上,漢水滔滔,天高地闊。

黃香走到城門口,下了騾子,拽著韁繩,慢慢往里走,回過頭,叫道:“你們還不快跟上,想什么呢?”只見子午四人噓唏不已,對隆中念念不忘。“襄陽城與隆中,真是天壤之別,一個熱鬧非凡,一個清靜悠閑。要我說還是隱居的好,就怕人打擾。”余下緩過神來,緊隨其后。

黃香瞥了一眼,不以為然:“你別口是心非,你也不是七老八十。就是七老八十也不一定非要到深山老林隱居。劉豫的狗腿子在時,這話尚且可以,可劉豫都下臺了,我看就不必了。岳飛將軍一來,襄陽就是風光無限。等到我大宋出師北伐,還于舊都后。想必襄陽又是熱鬧非凡。你看眼下也是熱鬧非凡!”“所言極是,其實熱鬧非凡也不錯,這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方便多了,如若隱居起來,倒是清凈了,可就是不大方便。這‘人以類聚’也是很有道理。”余下道。“這詞別亂用,你可知道,何謂‘人以類聚’?那便是分門別類。可我所說便是人要群居,你可知人為何要群居的好?”黃香笑出聲來。

“還望賜教?”余下撓了撓后腦勺。“群居了,自然就好,互幫互助,熱鬧非凡。”子午道。武連笑道:“人啊,和猴子沒什么兩樣。豈不聞,峨眉山的猴子,那可都是成群結隊。”“這人獨居也未嘗不可,諸葛亮隱居便是如此。可諸葛亮再隱居,人家也有知己好友,什么司馬徽、龐士元、龐德公、徐元直、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普安道。黃靖道:“老夫看來,這人隨遇而安就好。如若是雞犬相聞,深山老林,隱居處世,也難上加難。衣食住行就讓人不可獨處,何況人生在世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山县| 崇文区| 涟源市| 新巴尔虎左旗| 瓦房店市| 寻甸| 伊金霍洛旗| 兖州市| 昭苏县| 长春市| 科技| 东兴市| 开化县| 方正县| 金昌市| 阿瓦提县| 彭山县| 安远县| 磐石市| 静海县| 庆城县| 乌兰浩特市| 沈丘县| 宁波市| 子洲县| 龙游县| 聂荣县| 大洼县| 隆昌县| 香港 | 米泉市| 新余市| 灯塔市| 丽江市| 开远市| 彰武县| 西峡县| 巫溪县| 临西县| 天长市| 岗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