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系統學習
- 幼年孔子傳
- 虛時空
- 3273字
- 2019-11-14 16:37:55
自從左太史收下了孔丘為徒之后,小孔丘就經常跑到左太史的辦公室請教左太史一些問題。當然對于一個兩歲多的小朋友來說,要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那還是有相當大的困難的。因此小孔丘也就是拿著自己的小書簡,按照媽媽的吩咐,在左太史下課的時候,跑到左太史的辦公室,然后背誦一些詩歌文章給左太史聽。
不過對于小孔丘超強的記憶力,左太史倒是有點吃驚。畢竟自己以前面對的都是十幾歲以上的青少年,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是很強的。然而小孔丘的學習則和那些青少年學生有很大的不同。小孔丘超強的記憶力有時候會讓左太史以為他已經到了可以完全理解所有詩歌和《尚書》內容的地步。不過當小孔丘背誦玩一首詩或者一章內容之后,左太史問他其中的含義是什么,小孔丘則只是將左太史上一次告訴他的意思重復一遍。然后左太史期望小孔丘能夠根據文章的意思去進行推理得出結論的能力則完全沒有。看起來針對小孔丘這種年紀的幼兒確實需要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法。
在所有的內容之中,小孔丘學的最快,記得最牢靠的還是詩歌。經過仔細思考之后,左太史認為這主要是這些詩歌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由于音調押韻之后,使得需要記憶的語音信息量大為減少。別說是那些具備了非常強大記憶能力的幼兒,即便是成年人,也很容易記住這些詩歌。
當然除了詩歌本身的語言便于記憶之外,顏徵在經常讓小孔丘背誦各種詩歌也是導致小孔丘在這方面有較強的天賦的原因。
故左太史極盡自己的能力搜集了大量的詩歌,既包括了普通老百姓耳目能詳的民謠,也包括了政府機關祈禱祭祀,對君主歌功頌德的詩歌。這樣對于小孔丘來說,他所面對的就不再是少數幾首牽涉普通人情感的民謠了,而是涉及到幾百首各種題材內容的詩歌,這也為孔子成年之后編撰《詩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看著小孔丘日漸增長的詩歌閱讀能力。左太史也嘗試著教小孔丘一些古箏方面的知識。但有點出乎左太史意料之外的是,雖然小孔丘對詩歌的閱讀和記憶能力非常強,然而一涉及到音樂彈奏這樣比較抽象的內容,小孔丘似乎能力一下下降了很多。左太史感到最困惑的是小孔丘的音樂節奏感很弱,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或許這種音樂節奏感對于幼兒來說太抽象了一些,就像《尚書》的內容理解一樣。因此左太史也就只能放棄教授小孔丘更高深的音樂知識,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指法、調音、模仿一些音樂彈奏這些方面。先利用小孔丘超強的記憶能力,記住這些技術性的東西,相信到了成年之后,當小孔丘的生理系統變得成熟了,自然對于音樂的節奏感會有所理解,對于音樂本質含義的理解會上到一個新的層次。
這一天,孔子從齊魯等地的詩歌學習已經逐步深入到了周朝的一些古典詩歌。左太史讓小孔丘背誦了《大車》這一首詩歌。這也是一首非常悲愴的愛情詩歌,內容是:“大車檻(jian4)檻,毳(cui4)衣如菼(tan3)。豈不爾思?畏子不敢。大車啍啍,毳衣如璊(men2)。豈不爾思?畏子不奔。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jiao3)日!”。講的是一個女子和自己心愛的男子在路上匆匆行走,一輛牛車經過,發出“檻檻”“哼哼”的聲音。觸景生情,女子對男子說:”我是多么的想念你、思念你。就怕你不敢愛我,不敢與我私奔。我可以讓太陽作證,活著的時候我們不能生活在一起,死了以后我們也要埋葬在一起。“
這首詩是左太史非常喜歡的一首詩,因此左太史對小孔丘解釋的很詳細。包括把竹簡上的每個字的形狀特點都跟小孔丘做了詳細的介紹。還仔細糾正了小孔丘的發音。
對于小孔丘來說,雖然遠沒有到生理成熟的時期,不過對于家的概念還是有很深刻的認知的。詩中青年男女兩情相悅,愿意死守在一起。即便是死了以后,也要埋在一起。這樣的男女關系的世界觀在小孔丘幼小的心靈中烙下了很深的烙印。而這樣的男女關系又可以進一步推論到自己的父母,爸爸媽媽自然也是應該永遠都在一起的,即便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爛,也都是應該在一起的。這也正是在顏徵在去世之后,少年孔丘一定要將父母合葬的原因所在。
與小時候顏徵在教自己的詩歌不同,左太史會把更抽象內容的詩歌交給小孔丘學習。這里說“學習”,指的不僅僅是背誦,還包括了詩歌意義的詳細解說、識字、背誦等更為系統的教學。
過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小孔丘已經能夠接觸那些比較抽象一些宮廷朝會以及為君主歌功頌德的詩歌了。這些詩歌對于小孔丘這個年紀來說,基本上是完全不理解。這一點左太史也很清楚,不過通過背誦這些詩歌的過程來認識一些文字也是一種不錯的識字教育方式。
至于所學《尚書》的內容,左太史嘗試著讓小孔丘將自己抽取出來的一些內容按照順序記憶背誦。然后給小孔丘講解其背后的故事。
《尚書》第一章《堯(yao2)典》第一句話:“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作《堯典》”,這句話要解釋給小孔丘聽,頗讓左太史花了很大的心思。
左太史對小孔丘說:“我們中國最早的皇帝叫做唐堯,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皇帝,書簡看過之后馬上就能夠記住。”
小孔丘問:“那是不是不像我這樣,老是背完一首詩之后馬上就會忘記?”
左太史笑道:“忘記都是經常會有的。如果一個人什么事情都不會忘記,那腦子豈不是像垃圾桶,里面裝滿垃圾了?唐堯跟你一樣,看書先是粗略看一下,但肯定記不住。不過已經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然后他再回過頭仔細閱讀,反復幾次就記住了。所以說,看過一本書,不是說只看一次,而是不斷反復閱讀思考。所謂舉一反三吧!”
小孔丘這才松了一口氣,點點頭,心想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到像堯帝那樣超強的學習能力的。
左太史看小孔丘沒有了疑問,接著說:“文思的意思是唐堯皇帝不光記憶能力強,而且還善于思考,總是能夠想出很多辦法來解決別人困惑的問題。別人搞不懂的文章,他也能夠很清楚地理解。后來唐堯老了,就像我一樣,走不動路了,干不了活了,于是就退休下來享清福。但是國家不能夠沒有皇帝啊,所以他就將皇帝的位置讓位給了舜帝。舜帝當然也是一個像堯帝一樣了不起的皇帝,將整個中國治理的興旺發達。后來的史官為了紀念堯帝的功績,就專門做了這篇《堯典》,讓堯帝的事跡流芳百世。“
當然這個故事對于小孔丘還是有點抽象,不過小孔丘反復多次聽左太史解說,倒也是朦朦朧朧有些理解。至少自己聽了這個故事之后,再來背誦《堯典》還是輕松了很多。因為每次背誦的時候,自己總是能夠想象出古代一個偉大的皇帝治理國家,到老之后,就如同自己面前的左太史一樣,教育學生,傳承中國文化和知識。
就這樣小孔丘拿著自己的小書簡,往來于書房和左太史辦公室之間。這些小書簡都是顏徵在根據左太史做好的記號,摘錄尚書、各種文章中包含的詩歌匯集而成。雖然不如孔子后來編撰的《詩經》等著作那么系統,但已經形成了一種雛形,為孔子成年之后完成世界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他爸爸叔梁紇則每天也會抽出時間來輔導一下孔丘的學習。畢竟左太史能夠抽出來的時間并不多,有些內容講的比較抽象,這時候叔梁紇回家后會耐心地輔導小孔丘,將這些比較抽象的內容用比較通俗的語言,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出來。而那些小孔丘已經理解,但是需要反復記憶練習的內容,則是顏徵在利用空閑時間進行督促。
轉眼過去了將近一年時間,這時候小孔丘已經三歲多了。這時候魯國國君魯襄公感覺自己年事已高,精力已經大不如前,故希望能夠將自己執政這些年的一些功績系統整理出來。而魯國史官剛剛接任不久,年紀不大,對很多情況不太了解,這時候魯襄公想起了左太史。于是這一工作就交給左太史去完成。左太史接受了這一工作之后就開始搜集各種相關的資料。而叔梁紇在這里也可以幫上很多忙。不過魯襄公催促的比較緊,叔梁紇經常獨自深夜加班也是很常見的事情。好在學校離自己租住的房子不遠,晚上即使深夜回來也不會太不方便。而小孔丘也很乖,即使爸爸很晚回家,也會安靜地在家和媽媽一起耐心等待叔梁紇回來。這讓叔梁紇心里非常感激。
這一天晚上小孔丘在顏徵在的督促下背誦文章,應該是叔梁紇回家的時候了,娘倆都充滿了期待。這時候他們忽然聽到外面街道一陣嘈雜聲音,先是馬車經過的車輪聲音,然后就是馬夫大叫聲“吁!.......”,然后是刺耳的剎車聲音,緊接著是車子倒下的轟鳴聲夾雜著慘叫聲。小孔丘心頭一緊,一種不祥的預兆涌上心頭。再看顏徵在顯得特別驚慌,望著黑魆魆的窗外,茫然之間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