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戰國史:修訂版
- 陳長連
- 1850字
- 2019-11-29 20:30:59
同仇敵愾晉陽城
君子常聞不迫危,城崩何用急重圍。
叛亡能退修文德,果見中牟以義歸。
——(唐)周曇《春秋戰國門·襄子》
春秋末期,晉國是一個大國,其版圖龐大,軍力強盛。當時的人員流動極大,哪個君主賞識人才,并給予其好處,人才就會為他效忠。晉國君主為了拉攏人才,就賜予有功之臣財物和封地。隨著國家的封地劃分得越來越多,君主實際掌控的資源越來越少,這些擁有封地的公卿大族們逐漸強大起來,甚至開始左右國家的政事。
此時晉國名義上的掌舵人是晉出公,發展到這一步,四卿對他的地位已經產生威脅。無奈之下,晉出公只好向他國求救,想以齊、魯勢力消滅四卿。消息傳到了四卿耳朵里,因此他們先下手為強,晉出公抵擋不住,跑到齊國申請政治避難。智瑤趁機冊立晉懿公為國君,而軍國大事早已被智瑤壟斷。
智瑤生性自負、貪婪、獨斷專行,他依仗龐大的家族勢力,平時對于其他士族不加敬重。其族人勸他收斂,向來不可一世的他,對勸誡從來都是置若罔聞。
趙氏本為其余三家中勢力最大的一家,然而,掌門趙無恤在智瑤的眼里不過是“丑而無勇”之輩。就是因為智瑤目空四海,才沒有發現趙無恤的優點,一個“忍”字讓趙無恤得以長久。曾有這么一回,在酒宴間,智瑤借著醉意命令趙無恤喝酒,趙無恤不肯從命,智瑤端起酒樽就打。常言道,士可殺不可辱。趙氏家臣群情激憤,準備和智氏決一死戰,可是趙無恤深知時機未成熟,此時發難,無異于以卵擊石,他只是淡然地說:“先父立我為繼承人,只因為我能忍辱負重。”
智瑤發現韓、趙、魏三家都怕自己,變得十分驕橫跋扈,伸手就向韓家索要土地。韓氏掌門聽了火冒三丈,但是由于智家勢力最大,自己實力最弱,只好暗氣暗憋,將土地拱手讓給智瑤。
智瑤對魏家用了同樣的方法,結果居然屢試不爽。智瑤沒想到這土地來得如此輕松,于是用相同的手段向趙家索取土地。但是,他這種流氓行為被趙無恤果斷拒絕了。智瑤勃然大怒,于是聯合韓、魏攻打趙家。韓、魏兩家對于智瑤早就恨得牙根癢癢,但忌于其淫威,不得不追隨智瑤。
如今勢力第一的智家聯合了老三和老四,趙氏這個老二肯定抵擋不住,如今只好三十六計走為上。當時常子城防御最牢固、邯鄲城糧食最充足,晉陽(今山西太原)城最得民心,趙無恤果斷地選擇了晉陽城。
三家聯軍立刻北上攻打晉陽,果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趙無恤與城中百姓臨危不懼,在百姓的全力協助之下,趙無恤將晉陽城守得滴水不漏,即使智瑤水淹晉陽城,也依然無法得手。
智瑤一氣之下,命令軍隊掘開堤壩,引黃河之水,水淹晉陽城。眼看晉陽的城墻就要被晉水泡爛了,此時的智瑤又開始嘚瑟:“原來一條河可以滅亡一座城池??!”此話一落,旁邊的韓、魏兩家頓時心中一驚。韓、魏兩家的根基分別地處河水附近,如今趙無恤馬上就要完蛋,接下來肯定就要收拾他們。
韓、魏兩家相互商量,如果三家再不聯合,早晚都要淪為智瑤的盤中餐,于是他們頓時萌生出干掉智瑤的打算。智瑤被眼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但是智家依然有清醒的人。屬下告誡智瑤:“韓、魏兩家雖然之前與我智家組成聯軍,但今時不同往日,趙家一旦被消滅,韓魏兩家必生兔死狐悲之感。如今兩家很可能已經與趙家暗中串通了,此事不得不防??!”
智瑤不但對此事置若罔聞,還將屬下的話原封不動地轉告給韓、魏兩家。如今時機未到,兩家掌門得知此事,立刻對此矢口否認。此時的趙無恤處境也非常危險,水馬上就要淹沒城池,為今之計也只有向韓、魏求援。
趙無恤派出了個膽大的使者,暗中聯絡魏恒子和韓康子,使者對二人說道:“如果我們趙家滅亡,那么你們兩家也就離死期不遠了,要想活命,只能我們三家聯手把智瑤滅掉。況且,平分智瑤的地盤可比平分趙家地盤更帶勁!”聽了使者的話,三家頓時一拍即合,于是三家約好時日,打算里應外合干掉智瑤。
到了約定時日,韓魏兩家殺掉智瑤護衛河堤的屬下,修改河道方向,滔滔江水直接灌進了智瑤的大營,智氏大軍立刻就作了魚鱉。
性格決定命運,趙無恤臥薪嘗膽,砍下智瑤的腦袋,并對其尸體進行了羞辱。最強的智氏已經灰飛煙滅,晉國接下來的局勢又會如何發展呢?
知識鏈接 尹鐸治晉陽
當時的晉陽是趙鞅的封地,他派尹鐸為他治理此地。尹鐸在臨行之前問趙鞅:“你是想將太原當作您抵擋敵人的屏障,還是作為提供賦稅資源的地方?”趙鞅當即決定,將此地作為抵擋敵人的屏障。尹鐸回到晉陽之后,一方面調整賦稅,使百姓的負擔頓時減輕了許多,另一方面將晉陽城墻加固得更加結實。在尹鐸多年經營之下,晉陽城內府庫充盈、糧倉充實、城池牢固,尹鐸因此得到了城內百姓的擁戴。后來,趙氏果然時逢大難,就是因為有此城的庇護,才使趙氏逢兇化吉,遇難成祥。